11.23 建業一年在足球上花多少錢?七八億,中國足協來幫它“減負”了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悅

11月20日,中國足協發佈官方公告,要求中超、中甲與中乙俱樂部暫緩與國內球員簽署工作合同,給已經開始預熱的中超轉會市場潑了一盆“冷水”。

根據中國足協的《各職業俱樂部暫緩簽署球員工作合同通知》相關說明,足協方面正在擬訂“關於進一步推進聯賽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將會對足協現有的一些制度和規定作補充、完善和調整。據瞭解,該意見制訂的原則是推動各級職業聯賽的健康發展,降低職業聯賽俱樂部財務負擔,規範薪酬體系、轉會市場,嚴格監管措施,推進職業俱樂部青訓工作並保護俱樂部青訓利益。而為了方便各俱樂部工作平穩開展,中國足協決定在新的政策調整正式公佈之前,暫緩各職業俱樂部與球員簽署新的工作合同。

自從廣州恆大進入中超聯賽以來,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整個聯賽水平的發展,但隨之而來的高額轉會費和超高的球員工資,卻讓這種發展開始向著歧路上推進。近兩年,一個個腰纏萬貫的所謂國腳,脾氣越來越大,水平卻是越來越低,昔日的亞洲強隊,如今打個世界盃預選賽40強賽都無比的艱難。在主場戰勝中國國家隊之後,敘利亞隊的隊長、前河南建業外援薩利赫在採訪中就談到了國足沒有進取心的問題,他認為,由於超高的收入,中國球員比較安逸,容易滿足,因此在比賽中缺乏一點向上的動力。

在引入國際級大牌教練、積極歸化高水平球員等政策逐一失效後,中國足協終於開始在球員的鬥志上做文章。首先他們就是要打破國內球員安逸的環境,因此才有了暫緩球員合同簽訂,並將隨後推出限薪令。雖然,即將到來的限薪令,能給中國足球帶來多大的改變還不得而知,但確實能讓已經不堪重負的俱樂部老闆們,減輕不少的經濟壓力,並且讓越來越不健康的轉會市場能變得更加理智。

作為中超聯賽中小俱樂部的典型代表,河南建業近兩年的運營成本也在不斷大幅度提高,從最初的一兩個億,到如今的七八個億,其中上漲最快的,就是轉會費和球員工資這一塊。尤其是今年年底,建業俱樂部有多名主力隊員就將合同到期,在外部環境的惡意競爭下,俱樂部與球員的續約談判並不順利。而暫緩球員合同簽訂和即將到來的限薪令,讓原本已經準備“大出血”的建業,無疑鬆了一口氣。從這一點來說,《各職業俱樂部暫緩簽署球員工作合同通知》的發佈,確實是一場“及時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