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糖尿病四肢出現麻木刺痛、蟻走感?5類藥物,3大“新武器”可治療

很多病友疑問,糖尿病神經病變究竟有哪些危害?嚴不嚴重呢?

一、糖尿病神經病變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神經病變,顯而易見,兇手是糖尿病。它的發生是由於長期高血糖引起機體代謝紊亂及微循環障礙,從而造成神經缺血缺氧。

糖尿病四肢出現麻木刺痛、蟻走感?5類藥物,3大“新武器”可治療

我們常把糖尿病神經病變比作“隱形殺手”,因為它非常狡猾,表面上,病友們自我感覺棒棒噠,吃嘛嘛香,沒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實際上,它採取緩慢而又持續的進攻方式,“暗搓搓”地破壞著神經細胞。

當病友們發現敵情:出現典型的麻木感時,敵人已經攻佔了大本營,神經損傷已經很嚴重,再也沒有挽回的餘地了!

最常見的糖尿病神經病變是損傷外周神經,比如四肢末端,可憐的手和腳,表現為麻木、蟲爬感、蟻走感、觸電感,會有戴手套和穿襪子的感覺;疼痛會表現為刺痛、燒灼痛、鑽鑿痛等。

糖尿病四肢出現麻木刺痛、蟻走感?5類藥物,3大“新武器”可治療

一旦出現感覺減退消失,病友們若不能及時發現腳部損傷,極易出現糖尿病足,或者加重糖尿病足的發生發展,不吹不擂,嚴重者可能要截肢。

其次,自主神經病變會影響病友的心臟和血管,有心慌、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是由於體位的改變而引起的血壓變化,如平躺後突然站起來,或長時間站立發生的腦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壓。

自主神經病變嚴重者會出現無痛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而猝死等;累及胃腸道自主神經時,會有上腹飽脹感、噁心、嘔吐、便秘、腹瀉等;累及泌尿生殖自主神經,會有排尿困難、陽痿、不育等影響。

中樞神經病變主要表現為認知功能受損,嚴重影響病友們的生活質量。

糖尿病四肢出現麻木刺痛、蟻走感?5類藥物,3大“新武器”可治療

治標先治本,防治糖尿病神經病變最首要且最重要的,當然是嚴格控制血糖!!!

對於1型糖尿病患者,加強血糖管理,可以積極干預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生與發展。

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要全面管理代謝相關的危險因素,如戒菸、控制血脂等。

在控制血糖的基礎上,糖尿病病友可以選擇一些藥物改善症狀:

(1)神經修復藥物:甲鈷胺、生長因子等;

(2)抗氧化應激藥物:硫辛酸等;

(3)改善微循環藥物:貝前列素鈉、西洛他唑、胰激肽原酶、鈣拮抗劑、活血化瘀中藥等;

(4)醛糖還原酶抑制劑:依帕司他;

糖尿病四肢出現麻木刺痛、蟻走感?5類藥物,3大“新武器”可治療

(5)針對疼痛:可選擇普瑞巴林、加巴噴丁、度羅西汀、文拉法辛及阿米替林等;局部藥物如利多卡因貼皮劑、辣椒素軟膏;如仍無改善可考慮阿片類藥物等。

糖尿病病友都非常關注糖尿病治療的最新動態,門診經常會有病友前來諮詢最新的藥物及治療方法。

喜大普奔,近年來,糖尿病治療領域確實有不少的進展,下面就來介紹一下糖尿病治療的“新武器”:

(1)GLP-1受體激動劑

這類藥物是皮下注射製劑。

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是腸道分泌的一類活性物質。GLP-1受體激動劑可以增強胰島素的分泌、減少胰高血糖素分泌來降低血糖,同時它還能通過中樞性食慾抑制來減少進食,減輕體重;其中部分GLP-1藥物還有保護心血管的作用。

糖尿病四肢出現麻木刺痛、蟻走感?5類藥物,3大“新武器”可治療

(2)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

該類藥物是口服制劑,適用於2型糖尿病患者。

它主要作用在腎臟,使尿糖排洩增加,從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同時還能減輕體重;

此外這類藥物還可以減輕心臟負荷、降低血壓,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

(3)代謝手術

對於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友,代謝手術是一種有效的治療選擇。代謝手術不僅可以減輕體重、降低血糖,還能夠糾正血脂紊亂、改善高血壓等,可謂是一舉多得。

所謂代謝手術,就是通過手術改變胃腸結構,減少胃容量(可能或許大概就是把胃切小),從源頭上減少能量攝取,降低糖代謝負荷;此外手術能減輕體重,改善胰島素抵抗。

糖尿病四肢出現麻木刺痛、蟻走感?5類藥物,3大“新武器”可治療

胰島素抵抗是指胰島素促進葡萄糖攝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換句話說,就是胰島素的生理作用減弱,打個比方,就像一個青壯年,本來可以挑一百斤,由於種種原因挑不了一百斤,只能挑五十斤。

胃腸道重建後,腸道菌群以及一些內分泌激素也會發生變化,糖代謝得到改善。

術後,大部分糖尿病病友可以停用或減量使用降糖藥物。當然,手術不是萬能的,它只是糖尿病的一種治療手段,術後還是需要長期的生活方式管理,才能保持療效。

每天緊張兮兮地控制高血糖,是不是血糖降下來,終於出現低血糖了,就可以歡呼慶祝了呢?當然不是,其實低血糖的危害並不比高血糖少。

糖尿病四肢出現麻木刺痛、蟻走感?5類藥物,3大“新武器”可治療

看完之後,糖尿病病友是不是覺得血糖好難伺候?高不成,低也不中。

不管怎樣,血糖也不是長在別人身上的,再難伺候也還是要盡職盡責。糖尿病病友要規律地進餐、用藥、監測血糖,定期隨訪調整降糖治療方案,努力將血糖維持在健康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