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14歲學霸沉迷網絡,被父母送去戒網癮學校,回來後放棄學業要打工

14歲學霸沉迷網絡,被父母送去戒網癮學校,回來後放棄學業要打工

無論是青春期還是叛逆期都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必經階段,孩子到了青春期是最容易發生叛逆,所以我們把孩子的青春期又稱為青春叛逆期。青春叛逆期是一個機遇與挑戰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是孩子問題高發的時期,同時也是家長教育孩子的黃金期。

14歲學霸沉迷網絡,被父母送去戒網癮學校,回來後放棄學業要打工

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憧憬成熟,卻又留戀童年,他們的行為在家長眼中變成了荒唐和叛逆。一些不懂得青春叛逆期的家長,為了更好地束縛孩子,則是會以更加嚴厲的手段去教育孩子。不得其法的管教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更加的叛逆,厭學與沉迷網絡就是表現之一。

在今日說法欄目中播出了一期節目,其中所要介紹的主人公,是一個十四歲的初中男孩小德,他是同學中的學霸,不學習也能考得很好。後來因為沉迷於網絡遊戲,父母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便把他送去了戒網癮學校。

經歷了四個月的矯正以後,孩子是不再沉迷於網絡了,然而新的問題卻又出現了。原本孩子是沉迷於玩遊戲,現在孩子卻寧願打零工也不願意再去學校。父母為了勸說孩子,給孩子找了一份零工,本以為孩子懂得辛苦就能回到學校。

可是誰知道,孩子卻說自己更適應打工的節奏,死活不願意去上學。縱使父母百般勸說,孩子就是不願意去上學。為此父母一籌莫展,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事實上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正是處於一個尷尬的時期,他們處於兒童和成人的過渡期。他們渴望大人一樣的自由,卻擺脫不了孩子的心性。在這個時期孩子的心智各個方面不太健全,沒有父母老師指導的話,他們很容易會出現問題。

時代的發展,手機的普及方便了我們生活的同時,也給孩子帶來更多的誘惑。孩子意志力薄弱,所以很容易會被這些新鮮事物所吸引。網絡遊戲對於孩子的吸引力最大,如果孩子自控能力不強,就會很容易陷入其中。

事實上孩子意志力不強,被手機遊戲所吸引也是極為正常的。家長更需要理性看待,而不是極度緊張。小德最後之所以不願意去學校,其實很大程度上和父母無效教育有關。他沉迷於網絡遊戲是現實,但是其父母的解決辦法卻很是極端。

14歲學霸沉迷網絡,被父母送去戒網癮學校,回來後放棄學業要打工

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都會很在乎自我,原本小德是同學眼中的學霸,受人羨慕,他的成就感得到了極大地滿足。在沉迷於遊戲之後,父母的極端做法極大的傷害了小德。為了讓小德戒掉網癮,他父母把他送去了戒網癮學校。

雖說小德父母是為了他好,但是這在無形當中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讓他認為自己是一個有問題的孩子。後來孩子不願意去學校,說是到了學校自己頭疼,其實背後更多是一種心理問題。

小德不願意去學校,寧願去吃苦打工,與其說是厭煩學校,不如說是一種自我逃避。父母將他強制送去戒網癮學校,已經刺激到他敏感的內心。他由之前被人羨慕的存在,如今變成同學眼中的問題少年。

14歲學霸沉迷網絡,被父母送去戒網癮學校,回來後放棄學業要打工

巨大的落差讓他的自尊心嚴重受損,讓他會感覺自己在同學老師面前抬不起來頭。過度的敏感只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他自然會選擇遠離學校。去打工不如說是一種逃避,在這個新的環境中,沒人瞭解他的過去,所以這便成為了他新的一個舒適區。

人一旦處於舒適區,是自然不願意走出。當打工成為了孩子的舒適區,上學成為了孩子的一個尷尬區,他怎麼會選擇去學校?

李老師建議:

第一步分析背後原因

沒有一個行為是孤立的,孩子自卑沉迷於網絡也不是一個單獨行為,背後總是會有各種的誘因。因此,在解決孩子沉迷遊戲,不願意上學的問題,父母更應該先分析原因。青春期陪伴孩子最多的不是父母,而是老師和同學。

父母可以從孩子的老師同學入手,從孩子同學老師那裡瞭解孩子的動向,獲得第一手資料。獲得資料的同時,還需要自我反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及與孩子的相處之道。

第二步關注孩子的行為動機

每一個行為都不是無目的地,而是具有一定的動機。孩子沉迷於網絡遊戲,事實上是因為自己的一些需求在現實中無法獲取,只能在遊戲中得到滿足。孩子玩遊戲的最大初衷就是得到放鬆,在遊戲中獲得一種滿足感與成就感。

當明白了孩子的行為動機之後,家長就需要有意識地讓孩子獲得這種滿足感與成就感。一旦孩子在現實中得到了這種成就感之類的,孩子自然不會選擇在虛擬的世界來得到認可,自然會迴歸現實。

14歲學霸沉迷網絡,被父母送去戒網癮學校,回來後放棄學業要打工

第三步正確引導

當孩子沉迷於網絡遊戲,整天待在網吧,不願意上學,家長最先做的不是對孩子打罵,而是進行一些正確引導溝通。你首先就要接近孩子,接近孩子可以從孩子的興趣入手。比如孩子喜歡玩遊戲,你就需要花費一些功夫,瞭解孩子所熱愛的遊戲。

其次則是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比如孩子操作還不錯,你可以著重提出來進行誇獎。當獲得孩子好感之後,可以與孩子聊未來,問一下孩子未來有什麼規劃。如果孩子沒有什麼規劃,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建議。

孩子的遊戲操作還不錯,那麼可以引導孩子往電競方面引導,甚至是可以送孩子去電競學校。在學歷對於孩子固然重要,但是一門生存的技能更加的重要。正如小德一樣,他出現網癮,父母不知道怎麼教育,於是便把他送去了戒網癮學校。

14歲學霸沉迷網絡,被父母送去戒網癮學校,回來後放棄學業要打工

事實上這只是為了讓孩子不上學,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正如醫學上邊所說的那樣,你不能頭疼醫頭,更應該找到頭疼的誘因,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孩子沉迷網絡,不願意上學也是如此,更應該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