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在沒有鎮靜劑前,精神病人會被不停抽打使其安靜,此人救助了他們

科學界總有一些讓人敬佩的科學家,為了發明一種新物質,把自己當成實驗品。鎮靜劑發明者約翰·凱德就是這樣的人。

1912年,凱德出生在澳大利亞一個醫學世家。父親是精神科醫生,平常接觸的都是精神病患者。一天,凱德去醫院找父親,一個病人突然手舉著一把刀向他跑來,嚇得凱德大喊救命。聞聲趕來的父親趕緊把凱德拉進辦公室,然後叫來幾個身強力壯的男醫生把病人帶到病房裡,用繩子把病人捆在床上。病人拼命掙扎,醫生便拿著鞭子不停抽打病人,努力讓病人安靜下來。

在沒有鎮靜劑前,精神病人會被不停抽打使其安靜,此人救助了他們

凱德看到這驚心的一幕,又害怕又同情那個病人,不解地問父親:“為什麼不給病人吃控制病情的藥呢?”父親無奈地說:“目前還沒有一種有效的藥物能治療精神病,醫生只能用一些強制手段控制病人。雖然很殘忍,但為了讓病人不危害他人,只能這麼做。”

凱德聽了父親的話有些沉默,立志長大後一定要發明一種藥,救助這些可憐的精神病患者,不讓他們再遭受身體和精神上的折磨。此後,凱德努力學習,如願考入醫學院,成了一名精神科醫生。他在學習中瞭解到,人們認為所謂精神病都是由腦部損傷導致的,所以在治療當中會採取一些暴力手段,如電擊、胰島素昏迷療法和額前葉切除手術法等。他認為這種治療不但冶不好精神病,甚至會加重病人痛苦。

但是,就在凱德潛心鑽研時,二戰開始了,他被送上戰場,成為一名精神兼外科醫生。兩年後,他被抓進戰俘營,研究被迫中斷。在戰俘營的三年裡,凱德發現身邊有不少人也出現了和精神病患者十分相似的情緒失常行為。他突然想到:這些人的腦部並沒有受傷,那麼病症會不會與人的生理變化有關呢?

在沒有鎮靜劑前,精神病人會被不停抽打使其安靜,此人救助了他們

凱德恢復自由後,開始帶著疑問研究治療精神病的藥物。他知道如果生理變化導致了精神病,這種失衡就會體現在尿液中。他於是收集一些精神病患者的尿液和普通人的尿液,將兩者分別注射到豚鼠的體內。結果,被注射精神病患者尿液的豚鼠突然變得精神狂躁,表現出像精神病患者的症狀。他在實驗中發現精神病患者尿液中的尿酸高,毒性也高,所以豚鼠才會有那種病症。要想降低尿酸,就得在尿酸中加入高濃度尿酸鹽稀釋。經過反覆實驗,他發現尿酸鋰是溶解度最高的,便把尿酸鋰的溶液注射到豚鼠體內,結果狂躁的豚鼠竟然變得溫順了。凱德非常驚喜,並給這種強濃度的尿酸鋰起名為“鋰鹽”。

有了這個重大發現,凱德信心倍增。他知道在動物身上做試驗並不能真正證明藥物有效,只有在人體上做實驗才能證明藥物是否有效果。於是,他開始自己服用鋰鹽,持續兩週後,發現自身並沒有什麼異常反應,決定把“鋰鹽”用在病人身上。

在沒有鎮靜劑前,精神病人會被不停抽打使其安靜,此人救助了他們

當時,有個持續三十多年的精神病患者求醫,凱德給他服用了鋰鹽三週後效果明顯,兩個月後病人不再出現狂躁症狀,基本恢復正常。為了證明“鋰鹽”的發明,凱德發表了一篇題為“在治療精神病的興奮鋰鹽”的論文,在醫學界引起了轟動。於是,人們開始把鋰鹽作為精神病患者的用藥。如今,在精神病患者用藥方面,鋰鹽還在被廣泛推廣和運用。而取得的這些成就都離不開凱德當初不懼風險,以身試藥。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尹成榮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