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安徽樅陽縣城西達觀山之巔,因漢武帝射蛟而出名的景點

射蛟臺位於安徽樅陽縣城西達觀山之巔,因漢武帝劉徹在此射蛟江中而得名。《史記·孝武本紀》載:“元封五年冬,漢武帝登禮潛之天柱山,號曰南嶽。浮江,自潯陽出樅陽,過彭蠡,祀其名山川。”《明一統志》載:“射蛟臺在樅陽鎮,漢武帝親射蛟即在此處。”

安徽樅陽縣城西達觀山之巔,因漢武帝射蛟而出名的景點


潯陽,即今天的九江。這裡的盛唐,指盛唐山,即今安慶市內的登雲坡。盛唐後成為安慶舊稱。東晉詩人郭璞曾登安慶長江邊的盛唐山遠眺,曰“此地宜城”,這就是“宜城”一稱的由來。盛唐山位於安慶江邊,又稱盛唐灣。

安徽樅陽縣城西達觀山之巔,因漢武帝射蛟而出名的景點


射蛟臺亦叫射蛟浦,位於龍口"下顎"。在下顎半山腰,有巨石一方,懸空而立,上大下小,由幾塊亂石頂著,彷彿搖搖欲墜,真是險峻。巨石頂上有3米見方的平面,中間有兩個隱隱約約的足印,長有兩尺,一前一後,相傳是漢武帝留下的足跡。據說漢代以前,洞庭湖有一巨蛟,常在湖中興風作浪,吞食魚蝦,推翻船隻,傷害人民。萬民激憤,-。漢武帝聞之,拍案大怒,說:"我替天行道,民之厄即朕之困,豈能容得?"於是派三千禁兵,御駕親征。一路上旌旗蔽日,吼聲震天,來到君山。可是一連好幾天,風平浪靜。漢武帝異之,他想莫非孤王前來,聲勢浩天,蛟龍害怕不敢出來?於是他密令官兵空船揚帆回都,眾兵將偃旗息鼓埋伏於君山,自己頭戴斗笠,腳穿草鞋,打扮成漁翁模樣巡視湖邊。到中午時分,果然龍口湖水倒灌,湖面巨浪翻騰,天空電閃雷鳴,一條綠眼赤須,金鱗紅爪的蛟龍,擺尾掀浪,昂首望天,尋食人畜。漢武帝跨上巨石,挽弓搭箭,嗖的一聲,正中蛟喉。只聽得一聲狂叫,湖蕩山鳴,蛟龍一頭鑽入水裡,帶著一道紅水浮到武帝跟前,首尾三擺,氣盡身亡。頓時滿山伏兵蜂擁而上,把蛟龍拖上岸,三千人馬,吃蛟肉、點蛟油,三天未完。漢武帝命令左右收兵回都。船至嶽州城,傾城父老,滿湖漁民,焚香頂禮,高呼萬歲!後人為紀念漢武帝為民除害的業績,將此石定名為射蛟臺。

安徽樅陽縣城西達觀山之巔,因漢武帝射蛟而出名的景點


江流千古,蛟臺千古。就算我所駐足的不過人為雕琢的痕跡,我也相信這裡一個真實的故事。就算將面前的足印在風化雨蝕中漸以磨滅,也磨滅不了心坎上深深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