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天津疾控人員湖北恩施戰“疫”記

新華社武漢3月3日電(記者宋瑞、譚元斌)梳理病例關係、查找其活動軌跡的交叉點、建立完整的傳播鏈……自2月13日抵達距恩施州城區200多公里的巴東縣後,李子朋立即投入到當地流行病學調查和確診病例流行病學特徵分析的工作中。

28歲的李子朋在天津市南開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從事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工作。2月12日,李子朋作為天津市對口支援湖北省恩施州新冠肺炎防治工作醫療隊的隊員,啟程前往恩施州,在當地開展流調和確診病例的流行病學特徵分析等工作。

流調,指流行病學調查,對尋找傳染源、排查密切接觸者、控制病毒傳播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平日的工作中,一旦有病例報告,就要儘快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追溯感染源頭,瞭解患者軌跡,並對波及人群分類採取集中隔離等措施。

“流調就像警察破案,必要時會與病例面對面交流獲取信息。流調過程中要對患者關心、有耐心,由於追溯時間較長,我們需要幫助溝通對象回憶,才能獲取真實有效的信息。”李子朋說,當地少數民族居民較多,他們因方言緣故溝通不太順暢,多數是協助當地流調人員進行調查,再對病例報告進行彙總分析。

2月15日,李子朋與流調小組的另一位同事一起整理數據到晚上十點多,梳理病例關係的圖紙畫了一張又一張,直到挑出自己最滿意的那一張才肯放下手中的筆。

李子朋說:“單獨的報告裡無法建立病例間的直觀關係,需要找到每份報告的交叉點,如共同接觸過的人、共同去過的地點等,從而建立傳播鏈條,並在紙上不斷地記錄和更新。”

他說,流調工作講求“細、連、清、準”。時間、地點、人員、暴露方式、暴露頻次、防護情況等流調內容要事無鉅細,才能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將信息連起來,保持時間點連續。整理流調內容和報告內容要邏輯清晰,才能保證流調信息真實準確。

在支援巴東縣期間,李子朋還鄭重地寫下入黨申請書,“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牢記初心使命,勇於擔當作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與李子朋一樣馳援恩施的還有39歲的王楠,他是天津市南開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業務辦主任,被派往恩施州下轄宣恩縣指導當地消殺工作。

為了能夠儘快瞭解當地防控工作的現狀,13日抵達宣恩縣後,王楠便馬不停蹄地輾轉於恩施州宣恩縣的9個鄉鎮衛生院發熱門診和17個集中隔離點。半個多月來,王楠和同組隊員已將這些點位摸排了2個輪次。

從指導醫護人員的消殺工作,參與終末消毒和各類場所的預防性消毒,到協助當地縣疾控中心編制相關技術文件和技術方案,開展技術培訓和交流……王楠說,雖然短時間內工作量激增,但一切工作都在有序進行。

2月18日8點,王楠從宣恩縣的駐地出發,坐車前往80多公里外的椿木營鄉。

下車後,王楠直奔當地衛生院發熱門診,與醫護人員溝通後,王楠和同組同事不顧舟車勞頓,換上隔離衣,馬上進入發熱門診細緻詢問工作流程,查看分區佈局,指導醫護人員個人防護。

到達鄉里的隔離點後,當看到消毒人員操作不熟練時,王楠現場演示,手把手指導工作人員進行消毒,向醫護人員耐心講解消毒頻次、消毒藥品使用、通道分區、醫廢處置等工作要點,規範各項工作的開展。

“我本身就是疾病預防控制的專業人員,只要按照日常演練,以及儲備的知識和技能去操作,就不會有畏難情緒。”王楠說。

王楠住在宣恩縣城的貢水河旁。“聽縣城的人說,疫情前,這裡是縣城最熱鬧的地方。”王楠說,相信這裡不久後就會恢復曾經的熙攘與繁華。

下一步,王楠將參與宣恩縣當地企業復工復產的疾病防控、消殺、人員管理等方面的指導工作,並重點關注看守所、福利院等人員密集地,繼續當好宣恩縣疫情防控的一道“防線”。(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