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对待亲近的人和颜悦色:是爱,是孝!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意思是对家人保持和颜悦色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正如《围炉夜话》中所说:百善孝为先。孝居百行之先,身为儿女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长辈以及先人的意愿。因此,在生活中,对待我们最亲近的人,始终都需要和颜悦色。

对待亲近的人和颜悦色:是爱,是孝!

对待爱人和颜悦色,是爱

01

在封建社会,人们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彼此从未见过面的胡适与江冬秀从小就被定下了婚约。人们都说,江冬秀是出了名的“母老虎”,脾气极差,可是为何他们却厮守了一生?最后发现,每次江冬秀发脾气,大吼大叫的时候,胡适就会躲到厕所里,借口要刷牙,把牙刷放进杯子里搅来搅去,发出各种响声,如此这般,避免了正面冲突。

胡适曾在《我的母亲》里提到:“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胡适说到做到,没有把任何的脾气、脸色留给自己的爱人。我想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的母亲从小教育他对待旁人应该和颜悦色,用胡适的话来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而母亲温柔的性格也对他有一定的影响;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他对妻子的深爱。

人的一生很短暂,有一个真心爱自己的人很不容易,我们应该温柔以待,把最好的脾气留给最爱的人。

对待亲近的人和颜悦色:是爱,是孝!

胡适和江冬秀

对待亲人和颜悦色,是孝

02

1981年,著名作家史铁生因为双腿瘫痪,在家养病的他性格变得暴躁易怒,阴郁无比。他常常会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把手边的东西猛的摔向四周墙壁。母亲总会躲在他看不见的角落远远望着,等他安静下来便上前与他对话。史铁生对待母亲总是大声吼叫,表现得很不耐烦,直到最后知道母亲患有肝癌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母亲猝然离世后,史铁生写下了《秋天的怀念》,读了这本书可以看出来,他后悔当初对母亲的态度恶劣,尽管母亲从不在乎,只是想让他快乐而已。

有人说:我们总是习惯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爱我们的人。

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人,他们给予我们生命,给予我们做人的真谛,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到包容和理解,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对待亲近的人和颜悦色:是爱,是孝!

史铁生

03

记得今年六月份,表姐大学要毕业了,在面临工作和继续求学的艰难抉择中,表姐选择了继续求学,她告诉我,她想去一线城市找一份工作,靠自己的努力闯下一片天地。可是,她的父亲却想让她留在自己身边,于是靠关系提她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表姐知道后十分生气,对自己的父亲吼道:“你凭什么替我做决定,这都什么年代了还靠关系,我难道就不能靠本事生存吗 ?你就这么不相信我的能力啊?”。父亲脸色大变,万万没想到女儿会对自己说出这样的话,怒斥道:“我是你的父亲!我难道不是为了你好吗?!”表姐和她父亲便争吵起来,两个人最后谁也不理谁,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

有一次,表姐找我聊天向我诉说了事情经过,我告诉她:你的父亲并没有否定你的想法,你也没告诉他你的想法,只是他按照他的方式替你操办了,我相信,如果你和颜悦色的和他商量,他一定可以理解你的。后来,表姐告诉我她向父亲道歉了,并且说了自己的想法,父亲也同意了,两个人和好如初了,还说自己以后不会再对自己的亲人发脾气了。

对待亲近的人和颜悦色:是爱,是孝!

英国历史学家帕金森和管理学家拉斯托姆吉,在合著的《知人善任》一书中谈到:“发生争吵,切记免开尊口,让别人把话说完,虚心诚恳地倾听,才能彼此交心,把事情说清楚。”“风平而后浪静,浪静而后水清,水清而后游鱼可数”,待风平浪静后再说,可以避免伤了感情。

“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在亲近的人面前,我们总会仗着他们对我们的爱护与关心,肆无忌惮的发脾气,说一些伤人的话。但我们要记住,他们的包容源自于对我们的爱,而不是我们用来肆无忌惮的伤害他们的借口。

杨澜曾经在访谈节目中问著名作家周国平:“为什么我们都把好脾气留给外人,却把坏脾气留给最爱的人?”周国平回答:“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

对待亲近的人和颜悦色:是爱,是孝!

杨澜和周国平

是啊,能够在亲近的人面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即便再愤怒或是不满,也不会将其宣泄在亲近的人身上,这是一种教养。

俗话说:“忍得一时气,免得百日忧”。记住:“对亲人让步不丢面子,而是出于爱”。


最后请大家记住,亲近的人不是你的出气筒,而是你爱的港湾,不要把坏情绪带给亲近的人,学会和颜悦色。如此,你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