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幾首鄉愁詩細細品味 變平庸為卓越 詩人功力高低見於此處

前言

昨天看到一個問題:什麼是鄉愁?鄉愁如何用詩詞表達?今天沒有時間寫燒腦的文章,就隨便聊聊鄉愁吧。

鄉愁是古詩詞中常見的題材。古代詩人除非天生的隱士,一定會外出遊歷博取功名,不免會思念家鄉和親人。有幸金榜題名後也不免宦海沉浮,常常四海為家江湖漂泊。能夠解甲歸田或者告老還鄉的人都是前世修來的福分。

古人表達鄉愁的詩詞也多不勝舉,老街錄幾首我喜歡的唐詩,順便聊一聊詩人的高明之處。

一、他鄉作故鄉的劉皂

唐朝詩人劉皂有一首《渡桑乾》:

客舍幷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幷州是故鄉。

這首詩妙在結尾一句。

劉皂生活在約唐德宗貞元年間,為了生活旅居幷州十年,內心日夜思念著家鄉,但是當作者渡過桑乾到達朔方,回頭遙望客居十年的幷州時,沒想到卻有懷念幷州的情緒。離家久了,對於他鄉竟有了故鄉的情結,反襯出內心裡深深的鄉愁。

不過這首鄉愁詩的作者有些爭議,有不少人說是賈島的作品。南宋的隱士丘葵《和所盤闌字韻》詩中寫到:

遙想山齋客夢闌,朔風吹鬢怯欄干。黃花句裡空相憶,青鏡朝來獨自看。

絕似東坡來海上,勝猶【賈島】渡桑乾。木奴千樹何須問,懷抱時因驥子寬。

明·王世懋《藝圃擷餘》評價說:

一日偶誦【賈島】《桑乾》絕句,見謝枋得注……不覺大笑。指以問玉山程生曰:“詩如此解乎?”程生曰:“向如此解。”餘謂此島自思鄉作,何曾與幷州有情?其意恨久客幷州,遠隔故鄉,今非唯不能歸,反北渡桑乾,還望幷州又是故鄉矣。幷州且不得住,何況得歸咸陽!此島意也,謝注有分毫相似否?程始歎賞,以為聞所未聞。

王世懋認為詩人是北渡桑乾,離咸陽越發的遠了,所以反而對客居十年的幷州有了感情。看程千帆、沈祖棻二位前賢的解釋,是詩人南渡桑乾返回咸陽,憶咸陽是思念自己的家鄉,望幷州是難忘自己客居十年的歲月。

詩人為博取功名遠赴幷州作客,如今一事無成而歸,心情鬱結而微妙。憶咸陽、渡桑乾是葉落歸根的宿命,望幷州有對於事業的不甘和十年光陰的不捨。

詩人歸鄉的心情又會如何呢?

幾首鄉愁詩細細品味 變平庸為卓越 詩人功力高低見於此處

二、滄桑感慨中的快樂 賀知章

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有兩首:

其一

離別家鄉歲月多,歸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鑑湖水,春風不減舊時波。

老街說的是第二首: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難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在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半個世紀後,在天寶三載(744),辭官告老返鄉,時已八十六歲。回想世事滄桑,不免感慨: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難改鬢毛衰。

前兩句是自我描繪,第三句以否定句轉折,本是主人卻被當作了客人。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對比一個少小離家鬢毛衰的老漢,彷佛陰霾籠罩的天空一下子變得陽光明媚。淡淡悲哀中的詩人也被快樂而感染,整首詩也變得歡快起來。

幾首鄉愁詩細細品味 變平庸為卓越 詩人功力高低見於此處

三、喜悅中的膽怯 宋之問

初唐詩人宋之問和沈佺期並稱為”沈宋“,二人都是近體詩的奠基者。宋之問的名聲不是太好,《唐才子傳》說宋之問為了兩句詩殺了劉希夷 :“使奴以土囊壓殺於別舍”。韋絢《賓客嘉話錄》也有如下記載:

劉希夷詩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問苦愛此兩句,知其未示人,懇乞,許而不與。之問怒,以土袋壓殺之。”

武則天時,宋之問因才能出眾而受恩寵,後因結交張易之獲罪被貶瀧州參軍。他跑回來後又以受賄罪貶越州長史。睿宗景雲元年(710年)流放欽州,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賜死。宋之問當年從貶所回來時寫過一首詩《渡漢江》: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賀知章和兒童可以快樂地對話,而宋之問卻”不敢問來人“。他害怕什麼呢?作者沒有說明,說出來就不是詩人了。杜甫有幾句詩云:

自寄一封書,今已十月後,反畏消息來,寸心亦何有

歷經千辛萬苦終於要回到家鄉,不說自己多麼開心,反而說”情更怯“,詩意更深了一層。萬一消息是噩耗,反而不知道更好,不如做一頭快樂的豬。清朝施補華把這一句和“馬上相逢無紙筆”相比,《峴傭說詩》:

五絕中能言情,與嘉州“馬上相逢無紙筆”同妙。

“馬上相逢無紙筆”是誰的故事呢?

幾首鄉愁詩細細品味 變平庸為卓越 詩人功力高低見於此處

四、馬上相逢無紙筆 岑參

岑參的《逢入京使》被清代施補華拿來和《渡漢江》相比: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岑參這首詩通過幾個舉動表達自己深深的鄉愁,東望故園,涕淚淋漓,馬上相逢,託人傳語。《唐詩歸》評價說:

譚雲:人人有此事,從來不曾寫出,後人蹈襲不得。

為什麼後人蹈襲不得?妙在第三句:馬上相逢無紙筆。這首詩如果沒有第三句也能夠表達完整的詩意,或者換幾個字: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入京使】,憑君傳語報平安。

把【無紙筆】改為【入京使】同樣也合律,但這樣寫就是平庸的詩人。【無紙筆】於平鋪直敘中忽然頓挫轉折,平淡中陡起波瀾,第四句便有柳暗花明之感。

對比宋之問的《渡漢江》,可見絕句的第三句是關鍵之處,抑揚頓挫妙手生春,詩人功力高低常見於此。

幾首鄉愁詩細細品味 變平庸為卓越 詩人功力高低見於此處

五、微物關情的鄉愁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是王維《雜詩三首》的第二首,詩人不說思鄉,但問窗前梅花。《唐人萬首絕句選評》說出了這種技法的特點:

問得淡絕、妙絕。如《東山》詩“有敦瓜苦”章,從微物關情,寫出歸時之喜。此亦以微物懸念,傳出件件關心,思家之切。此等用意,今人那得知?

《詩經》的《東山》有四章,“有敦瓜苦”章即第三章: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鸛鳴於垤,婦嘆於室。

灑埽穹窒,我徵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見,於今三年。

《東山》寫的是士兵遠征回家,詩中有不少意象:雨、鸛、穹窒、瓜、栗薪...從”件件關心“反映出主人公的思鄉心切。王維的這首詩只有四句,所以單問了一個梅花,被認為和詩經的“有敦瓜苦”章類似。

結束語

上面的5首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口頭語“,雖然淺顯易懂,但是韻味無窮。第1首《渡桑乾》妙在最後一句,2-4首妙在第三句的轉折。第5首妙在微物關情,如同親友相逢,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常常一開口說的卻是:天涼好個秋....

古人有鄉愁,今天的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多少人為了討一口飯吃而背井離鄉。雖然現在交通與通訊方便,親人之間聯絡方便,但是一年到頭闔家團圓的日子也同樣不多。我身邊就有太多的年輕人,獨自在大城市中打拼,有時候過年也不能回家。很多人自從考上大學以後,就再也回不去生養的那一片土地了。

老街寫過一首楊花詞,說的也是漂泊的遊子,《臨江仙-楊花》:

歲歲長亭溪畔路 ,無心桃杏爭先 。離歌薦酒忍輕攀 。任風多少意 ,吹不展眉彎 。

魂作楊花花作客 ,萍蹤雲海經年 。相逢只道好江山 。偶棲明月夜, 猶帶一絲寒 。

@老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