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曾國藩: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人生需學會放下

天下熙熙列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生在世總是有許多人為了追逐名利為了獲得聲望等不停的喊苦喊累,抱怨自己得到的太少,其實人之所以痛苦,往往不在於我們所得的太少,而在於我們想要擁有的太多。

人生如瓶,將珍重之物放入瓶中,這些物品便會佔據一定的空間,等到在意的物品多了,那麼我們剩下的空間就越來越少,這時我們就要開始學會拋棄一些東西,如若緊握住不放,那麼這瓶子內的物體就會溢出,甚至導致瓶子破裂。

曾國藩: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人生需學會放下

想要獲得真正的自在,就要學會放下。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放下那些令你生厭與悲傷的事情、放下執念於怨念,為自己減重。如此我們才會在前行的路上步態輕盈,走得更快。

可是說得輕巧,如何做到才是更重要的問題,早在清朝時期,著名的大臣曾國潘就給了我們答案。他曾言:

“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曾國藩: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人生需學會放下

這句話分別告訴我們對於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不同態度。

第一部分:既往不戀。

意思就是對於已經過去的事,我們不要再留戀,因為這些事情已經無法改變,我們哪怕整日沉浸在其中,過去的事情也不會因此而改變。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遇見一些人因為過去某些沉重的經歷,就一蹶不振開始逐漸頹廢,不論別人如何相勸,他們都不願意走出。其實那些過去的不好的事情,就好比我們買到的爛蘋果,哪怕我們將爛掉的蘋果吃掉了,那買蘋果的錢也不會回來。並且吃掉爛蘋果的做法我們不僅損失了錢財還吃壞了自己的身體。對於已知的壞事物,何不選擇遺忘,選擇丟掉。

曾國藩: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人生需學會放下

第二部分:當下不雜。

是指當下的事情才是我們人生中最珍貴的,活在當下我們做事時不要思前想後, 保持心緒平靜不雜亂。

前些年來一句:且行且珍惜道出了多少人們的苦澀心聲,年輕時容易好高騖遠,心急趕路,等到時間匆匆流逝,到頭來我們又喜歡回頭看過去發生的點點滴滴。殊不知在這一前一後中,我們卻丟掉了最為珍貴的當下。腳踏實地的我們才有資格仰望星空,去追求自己的所愛的事情。

曾國藩: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人生需學會放下

最後一部分:未來不迎。

是告訴我們對於未來的事情,變化莫測,沒有人可以預測,我們不要刻意的去迎合它。對於未來,我們可以擁有計劃,為了完成向自己的計劃,達成自己的目標而為之努力,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更加的富有動力。

對於我們所追求的事,曾國藩用一句話表明了其想法:君子但盡人事,不計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意義是君子只關心自己的耕耘,為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盡全力,不問收穫,不去計較天意。

曾國藩: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人生需學會放下

常言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們為了自己的想要的努力爭取了,不論未來如何,都無愧於心。曾國藩取得如此高的成就離不開放得下的人生態度,眾所周知,曾國藩並不算聰明,在仕途之初他考了多次才中舉,年輕時做事急躁,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缺點在曾國藩身上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穩重謙遜。

他官職叢一品,身為清朝最高級別的封疆大臣之一,更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他知道過剛易折的道理,拿得起放得下的態度使他在官場中如魚得水,最後成為清朝支柱,名留青史。

曾國藩: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人生需學會放下

自古以來,為官也好,經商也罷,“富不過三代,盛不過三代”是大多數官宦之家,和富裕人家難以打破的魔咒。

但有這樣一個傳奇——曾國藩的家族。曾國藩家訓對其子孫後世的影響十分深遠,曾氏後代子孫則沒出一個“敗家子”,實現了曾氏“長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遺願。

兩百多年來,曾氏後裔有成就的多達200餘人,大多成為學術、科技、文化領域的精英。

曾國藩: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人生需學會放下

他們就是一直秉承著這樣一個家訓,實現了曾氏子孫綿延十代,至今沒有出現過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

這本家書的內容包括修身養性,為人處世,交友識人,持家教子,政治從軍等好幾個方面

以書信的格式在平淡的家常中向大家傳揚一個家庭走向成功的秘籍。

曾國藩: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人生需學會放下

讀此家書,感覺就像自己的兄長孜孜不倦,諄諄教導一樣。言語親切,苦口婆心般提醒做人,做事,學習的方法。

此書也被教育部收錄在了《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薈萃》中,可見《曾國藩家書》在中國教育史上的地位!

曾國藩: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人生需學會放下

閒來無事讀一讀,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在家出不了門閒著也是閒著,不如汲取智慧!

僅需不到50元,幾頓飯的錢,開卷有益!家財不過身外之物,而智慧福濟子孫,綿延後代萬世!

點擊下方鏈接即可購買,給孩子和自己一個掌握未來的機會

請上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