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太行深山古村芳岱村,有一條堪比戴望舒詩中的雨巷

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請點擊頭像加關注。

在前面幾期的文章中,胡哥集中介紹了長治市古村芳岱村的古代軍事堡壘遺址、古村裡的清代寺廟和古戲臺,長得像花朵一樣的民居墀頭雕刻,相信這些已足以讓朋友們瞭解古村芳岱的古老魅力,也能體會芳岱村村名的美麗。

這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古村,只有深入其中,才會感受到名副其實的詩情畫意、濃郁的歷史文化積澱、厚重的商業文化氣息。就好比那條從聯通晉豫之間的古道拐入村中的青石板街道一樣,佈滿蒼苔,滄桑古樸,但至今依然在使用。

太行深山古村芳岱村,有一條堪比戴望舒詩中的雨巷

晉豫古道入村的青石板坡路。

晉豫古商道位於窯底院南牆邊,彎彎曲曲從村子西南邊繞過,現在能看出石板痕跡的長度約有兩公里,踩在這數百年的古道上,似乎正與當年的騾馬車隊同行,耳邊猶在迴響鈴鐺聲。

順著這條古商道往村子中心走去,在那裡,有一處建於清早期的岸底圪廊院。院子和其他四合院類似,但是小巧精緻,只有不到200平方米,院子雖小,但保存完整,各處雕飾精美,正房門側的天地窯都保存完好。這且不多說,最值得記述的是門前的一條青石板小巷。小巷用規整的方塊青石鋪成,寬不到兩米,長約三四十米,經年累月的踩踏,早已磨得溜光水滑。兩側牆根處,雜草從牆縫裡擠出來,順長望去,滄桑的韻味十足。若是遇到下雨天,頗有戴望舒《雨巷》的感覺。

太行深山古村芳岱村,有一條堪比戴望舒詩中的雨巷

民居中保存完好的天地窯。

太行深山古村芳岱村,有一條堪比戴望舒詩中的雨巷

頗有戴望舒《雨巷》感覺的古巷。

從石板小巷裡出來,再往坡上走,就能看到一處坐落在2.5米高月臺上的院落,這就是全村地勢最高的清代民居岸頭上。院子是東西並列的兩院四合院,大門位於東院南牆,呈圓拱形,門額題四個大字“東山氣概”,充分彰顯了主人的豪邁氣概和胸懷。與之做映襯的是,西院位置的南牆外,凸起裝飾了一處影壁,上部有磚簷,壁心菱形鋪砌,正中雕刻兩個大字“壹善”。每個字大約一米見方,非常醒目,離老遠就能看到。

太行深山古村芳岱村,有一條堪比戴望舒詩中的雨巷

“壹善”影壁牆。

關於“壹善”二字的真實含義,胡哥在( )一文中有詳細考證,和古代的風水學說有關,也很有趣,歡迎大家點擊瀏覽。有一句老話說的好,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無論這些院落的主人在當年是何等的叱吒風雲,揮斥方遒,財力是如何的雄厚,富甲一方,但總敵不過歷史的風雲變幻和時代的更迭。

太行深山古村芳岱村,有一條堪比戴望舒詩中的雨巷

芳岱村岸頭上院落。

除了這些大大小小的磚瓦土木連接構成的建築,以及上面的精美雕飾,能夠留給後人一些遐想和故事以外,就是那些藏在門匾裡的題字能夠稍微揭示一些曾經的榮耀。

輝煌也罷,平淡也罷,數百年風雨過去,這些老房子也和村子裡隨處可見的石碾、石磨一樣,古樸中見滄桑,幽雅中顯破敗,所有的歷史風雲、人文故事、兵火餘燼盡皆藏在那些讓人歎為觀止的磚木石雕中,留待有心人去挖掘、去研究。


喜歡胡哥文章的請加關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