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BOSE、JBL、SONY迎來國產最強降噪耳機挑戰 不靠汪峰靠實力!

person之前測評的LINNER NC50,也獲得了不少識友的認可,NC50作為500左右的入耳式藍牙降噪耳機,在功能體驗上已逼近完美,降噪和環境聲尤其強大。而最近LINNER又再次發力,推出一款頭戴式藍牙降噪耳機NC80,具體表現怎樣,下面我們來看看。

​目前來看,降噪耳機推陳出新的速度,還是遠不如傳統的藍牙耳機,口碑好的降噪耳機一般都在500以上了,頭戴式降噪耳機,效果不錯的,基本也在900元往上。國際品牌在降噪耳機的研發和推新上,似乎是比國內品牌要兇猛的多。近十年來,降噪領域最強的兩個品牌,SONY和BOSE至今仍舊是最具市場號召力的。國內品牌仍無非常強勢的降噪耳機出現。

但LINNER的出現,讓我感覺SONY和BOSE的降噪產品迎來了強有力的對手。

前沿結束。下面拆箱:

BOSE、JBL、SONY迎來國產最強降噪耳機挑戰 不靠汪峰靠實力!

BOSE、JBL、SONY迎來國產最強降噪耳機挑戰 不靠汪峰靠實力!

LINNER NC80是一款貼耳式藍牙主動降噪耳機,定位便攜,非包耳式。包耳式的基本都是1500以上了。相比包耳式,便攜的貼耳式更透氣,不易悶熱。

目前市場上這類型的降噪耳機並不多,我所知的只有JBL TUNE600BTNC(899元),LINNER NC80的售價是799元,促銷日價格會再便宜些。

NC80的包裝盒比較有意思,正反面都可以視作為“正面”,特性說明只在側面。“不驕不噪”的產品口號挺有創意。

BOSE、JBL、SONY迎來國產最強降噪耳機挑戰 不靠汪峰靠實力!

參數如上。耳機重量209g,對於頭戴耳機來說,不論大頭戴還是便攜頭戴,重量只要到了200g左右,都是很輕的級別了。NC80 ANC主動降噪量:約35dB. 頸掛式入耳藍牙降噪耳機NC50降噪量級是28dB.由此可見頭戴式的NC80降噪效果更好。

BOSE、JBL、SONY迎來國產最強降噪耳機挑戰 不靠汪峰靠實力!

LINNER的產品形象——蝙蝠

BOSE、JBL、SONY迎來國產最強降噪耳機挑戰 不靠汪峰靠實力!

封套摘除。裡面如上圖。

BOSE、JBL、SONY迎來國產最強降噪耳機挑戰 不靠汪峰靠實力!

打開。左邊是一行詩……,右邊是說明書。

BOSE、JBL、SONY迎來國產最強降噪耳機挑戰 不靠汪峰靠實力!

沉醉於歡樂的熱鬧,也喜歡專注的高效,卻總有太多的噪音,讓世界煩囂。

我們無法遏制噪音的綁票,飛機總會起航,汽車總要奔跑。

linner聆耳,開創性主動降噪技術,為你屏蔽噪音干擾。聆聽未來,我們“不驕,不噪”。

BOSE、JBL、SONY迎來國產最強降噪耳機挑戰 不靠汪峰靠實力!

BOSE、JBL、SONY迎來國產最強降噪耳機挑戰 不靠汪峰靠實力!

說明書透漏的最有趣的信息,一個是觸摸操控,一個是降噪/監聽/常規模式。

關於觸控,NC80提供的解決方案是:雙擊右邊耳罩,可暫停或播放音樂;音量調節不可使用觸控調節,耳罩底部有相應的音量按鍵。

來電時雙擊右邊耳罩,接聽電話,要結束通話,再雙擊。不知拒接電話是怎麼樣的觸控。也許不具備。

降噪有兩個等級,中度和深度,此外還有非常實用的監聽(環境音)功能,都可以通過左側耳罩的標註有“NC”的按鈕實現。只是我手頭這個耳機,提示音並非中文,而是英文。也許可以通過某種方式切換。具體可問下官方客服,比如京東。

最後,和索尼MDR-1000X/WH-1000XM2一樣,LINNER NC80也有觸摸耳罩實現“環境聲”的功能。具體操作方式,是手指觸碰右側耳罩面板約1秒,此時,即便耳罩內放著很大音量的音樂,也會瞬間壓低音量,同時,外界環境聲會變得狠清晰,手指離開面板,“環境聲”立即結束,音樂音量瞬間恢復,毫無延遲。緊急狀況下與人溝通,這個功能確實很實用。

BOSE、JBL、SONY迎來國產最強降噪耳機挑戰 不靠汪峰靠實力!

拍照的當天,天很陰,相機不太給力,實物的質感還是很好的。

BOSE、JBL、SONY迎來國產最強降噪耳機挑戰 不靠汪峰靠實力!

BOSE、JBL、SONY迎來國產最強降噪耳機挑戰 不靠汪峰靠實力!

官方照片更真實些。

BOSE、JBL、SONY迎來國產最強降噪耳機挑戰 不靠汪峰靠實力!

內部所有物件

BOSE、JBL、SONY迎來國產最強降噪耳機挑戰 不靠汪峰靠實力!

帶一根耳機線,耳機線插頭未鍍金,兩邊都是3.5mm插頭,細節幾乎一模一樣,無所謂用哪邊插耳機了。

另一條線是充電用的,micro-usb插頭。

接耳機線後,音質與無線模式差不多。區別不大。這一點和我所接觸的很多藍牙頭戴耳機差不多,基本沒有用耳機線,聲音更好聽,更飽滿的……

所以,想HIFI的話,就選有線的HIFI耳機;而藍牙耳機,音質最好的時候,通常還是藍牙模式下。這是我的感悟。

BOSE、JBL、SONY迎來國產最強降噪耳機挑戰 不靠汪峰靠實力!

貼耳式設計,耳墊還算比較軟,接觸耳朵稍微有點緊,但佩戴角度調試好,還是沒什麼問題的。耳機外形設計的很有點B&O的意思。如果打上B&O的logo,這價格估計得1500以上……。

國產頭戴耳機,做工、外觀,功能體驗都能這麼牛X,這是我沒想到的,LINNER NC80和NC50一樣,都有著令人吃驚的工藝設計。佩服。

BOSE、JBL、SONY迎來國產最強降噪耳機挑戰 不靠汪峰靠實力!

BOSE、JBL、SONY迎來國產最強降噪耳機挑戰 不靠汪峰靠實力!

轉軸、伸縮軸都有類似索尼那種“靜音接頭”的意思,日常擺弄它,左右兩側連接部位不會有“異響”。這體現了LINNER強大的設計實力。此外,側面的伸縮軸的拉伸時的阻尼感也相當好,精確、細膩、結實……像是深諳頭戴耳機制造精髓的老廠做出來的效果。

BOSE、JBL、SONY迎來國產最強降噪耳機挑戰 不靠汪峰靠實力!

頭梁頂部類似某種織物,手感乾燥。有細密的網眼。聞著有一股新買服裝的味道……

BOSE、JBL、SONY迎來國產最強降噪耳機挑戰 不靠汪峰靠實力!

左側耳罩外部是LINNER,對應的右側耳罩外殼印的是“蝙蝠”外形的linner logo。

這個外殼的金屬部件,不論是看,還是手指檢驗,似乎都在告知我,它有著CD型的拉絲紋理,但即便對著檯燈,仔細觀察,你也難以看到它的“絲”在哪,這可能是我見識到的最強大的拉絲技術?

總之,在外形設計上,NC80是足夠高級的。

BOSE、JBL、SONY迎來國產最強降噪耳機挑戰 不靠汪峰靠實力!

小小的圓形耳墊。夏季佩戴溫度超過30度,肯定還是會出汗的。只不過相比包耳式的,還算好些。畢竟耳朵背面一部分的皮膚被釋放出來了,由此得以從悶熱中“喘息”。

BOSE、JBL、SONY迎來國產最強降噪耳機挑戰 不靠汪峰靠實力!

BOSE、JBL、SONY迎來國產最強降噪耳機挑戰 不靠汪峰靠實力!

日常使用,左側的這個按鈕可是絕對主力。

有些不太爽的是,NC80跟索尼WH-1000XM2一樣,按一下降噪按鈕,你得等電子語音播報完相應功能後,才能體驗到相應效果,有些不夠“及時”。我個人的想法是指哪打哪,立即相應或許是更好的。

BOSE、JBL、SONY迎來國產最強降噪耳機挑戰 不靠汪峰靠實力!

至於降噪效果,中度降噪、深度降噪,差別也較為明顯,室內的人說話,或是風扇、電視、音箱的低頻聲,甚至部分中頻端都能有效濾除(尤其是深度降噪),開啟降噪,也無不適的悶感,音樂聽感依舊不錯,甚至音樂中的低頻還有一定的加強,這也挺有意思的。對比以前聽過的WH-1000XM2和MDR-1000X以及WH-H900N,粗略的對比,我覺得已經不太容易發現差距,基本感受是接近一個水準的。如果有條件專門湊齊這些產品,更細的體驗和對比下,那就更好了。只是目前條件也不具備。

但綜合各方面體驗來說,作為便攜頭戴式降噪藍牙耳機,LINNER NC80還是一款非常成功的產品。

至於缺陷呢,可能會有壓耳朵的問題。不過,我在調試了角度(耳罩儘量遠離耳朵外延,向前方挪下)後,這個問題基本不太影響了。

NC80的降噪,我是很佩服,可惜我並不能很精確的表述那種感覺。只能說“非常好”。畢竟降噪深度不如它的頸掛式降噪耳機NC50都讓我驚訝到了。

音質:參考便攜頭戴耳機AKG K450,兩者接近一個水準。低頻量感稍多,高頻延伸也還可以,但不如索尼WH-H800細膩,中頻聽感不錯,先對柔和,密度夠大,樂感調節的算是很好了。在便攜型頭戴藍牙耳機中屬於較高級的音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