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孔子:我是一位開朗、健談、幽默的老夫子

在今天,從耄耋老人到咿呀學語的幼童,差不多都能吟誦出幾句《論語》。

孔子的思想穿越千年,影響至今。然而,對於這樣一位對中華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影響的人物,真正瞭解他的人卻不多。因為在大多數人們的認知中聖賢是不能隨意說笑、玩鬧的,也不能生氣、發脾氣,甚至不應該擁有正常人的情感和慾望。其實,歷史上真正的孔子是位開朗、健談、風趣幽默的學者。跟隨小編的腳步,帶您認識一位開朗、健談、幽默的孔夫子!

孔子:我是一位開朗、健談、幽默的老夫子

會開玩笑的孔子

【原文】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論語•陽貨篇】

孔子:我是一位開朗、健談、幽默的老夫子

孔子的學生子游做了武城這個地方的行政長官。由於武城是魯國邊境的一座城市,經常需要打仗,所以武城人尚勇善戰。子游到任後,覺得武城人多武而少文,比較粗俗,於是開展了禮樂等文化活動的教育工作。經過了幾年的努力,自己感覺治理的不錯,就特意邀請孔子到武城去觀光。孔子帶來眾弟子一進入武城,就聽到談琴唱歌的聲音。孔子嘴巴一咧,眉毛微垂,笑著說:“子游啊,你真有意思,在這麼一個偏僻的小城市大興禮樂,等於殺一隻雞卻用牛刀一樣,過於小題大做了吧。”

孔子:我是一位開朗、健談、幽默的老夫子

開朗、

健談、

幽默的孔夫子!

迎接老師和師兄弟的子游本來想聽些表揚的話,可沒想到老師竟然這樣評價他。馬上委屈的辯解道:“老師,我記得以前聽您老人家說過管理者接受了教育就懂得寬容和仁慈,更能夠愛人,老百姓接受了教育就能明辨是非,懂得規矩和道理,就能夠更好的用他們做事。”言下之意是:當年您這樣教導我們,作為管理者不但要自己勤於學習,還要建立一個學習型組織,讓整個團隊都要學習和接受教育。現在我成為了管理者,按照您的話在做,可是您卻又這麼批評我,我心裡不服!孔子也馬上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對子游這種不忘師訓而又當仁不讓的態度很欣賞,於是對身旁的弟子們說:“小夥子們!子游說得非常正確,我剛才那句話不過是同他開玩笑罷了。”

孔子:我是一位開朗、健談、幽默的老夫子

這就是真實的孔子,他率性地說、率性地笑,也沒有固執己見,更沒有一副道學的面孔。這和人們受舊說誤導而想象的孔子完全不一樣。我們不必像古人一樣,把孔子塑造得那麼好,孔子也是人,有時候也會說個笑話。我們越是看到孔子真實的地方,就會越覺得孔子可愛。

有自信、臨危不懼的孔子

【原文】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論語•子罕篇】

孔子:我是一位開朗、健談、幽默的老夫子

孔子在周遊列國時候,遭遇的艱難困厄,不止一次兩次。不過以“畏於匡”這次最危險。事情的起因主要來自孔子的相貌。不是因為孔子太帥或者太醜。而是因為孔子長得和陽虎很像。匡人曾受到魯國陽虎的傷害,孔子師徒路過匡地,被當地人誤以為他是陽虎,便受到匡人圍困。

孔子:我是一位開朗、健談、幽默的老夫子

匡城老百姓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圍住之後準備動手,孔子當時的處境是萬分危險,但他始終不動聲色,不在乎。但孔子的學生們被突如其來的危險嚇壞了,孔子說了一句這樣的話:

“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他安慰學生說:“放心!死不了的。周文王死了以後,周代的禮樂文化的責任落在我們的肩上,上天如果要讓我們華夏的文化滅絕,那是我們該死;假使上天不想讓我們的文化消亡,那我們不會死的,匡人又能對我們怎麼樣呢?”

孔子:我是一位開朗、健談、幽默的老夫子

這是孔子的自信和豁達,可見他的修養之高,他知道自己的使命是要把華夏文化傳承下來。

在師徒生命遇到危險時,他能猝然臨之而不驚。同時,此話一出,既把自己內心深處的信念表達了出來,又等於跟學生輕鬆地開了個玩笑,緩解了緊張的氣氛。

孔子面臨危險很平靜,還拿出琴來邊彈邊唱。子路進來困惑地問道:“何夫子之娛也?”先生如此歡心是為什麼呢?孔子告訴他:“仲由啊,你還是安然處之吧!我命中註定要受制啊!”沒過多久,匡人聽到裡面有彈琴唱詩的聲音,就覺得他們是不是搞錯了,他們想陽虎這個粗人怎麼會有這麼好的修養呢?於是一打聽,確定是認錯人了,深表歉意:“以為陽虎也,故圍之;今非也,請辭而退。”

孔子:我是一位開朗、健談、幽默的老夫子

危險過後,顏回最後才回來。剛脫離劫難的孔子一看到自己最喜愛的學生,不禁喜出望外,“吾以汝為死矣!”你把我急壞了,我還以為你這次蒙難死了呢!顏回也很幽默,就回答說“子在,回何敢死?”老師,你還在,我怎麼敢先死呢?這段對話,不僅流露出孔門弟子對孔子的尊敬,也可以看出他們師生之間的深厚情感和大難之後的幽默風趣。

思想前進的孔子

【原文】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論語•子罕篇】

孔子:我是一位開朗、健談、幽默的老夫子

千古以來,讀書人筆下的孔子似乎都是思想保守、面孔古板、不苟言笑的老先生。類似的這種描述,其實與真實的孔子恰恰相反

孔子:我是一位開朗、健談、幽默的老夫子

孔子的思想並不保守,而且還很前進,這從上述《子罕》篇章句就能清晰地看出來。孔子說:“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年輕人是值得敬服的,怎麼知道將來的人們就不如現在的呢?實際上孔子的思想很前進,

他不輕視後一代,更不輕視後來的歷史,認為未來的社會不比現在差。孔子:我是一位開朗、健談、幽默的老夫子

其中的“後生可畏”是孔子的千古名言,幾乎家喻戶曉。孔子的意思是切不要輕視後一代的年輕人。從古至今,對年輕的後一代都非常重視。孔子說後來的年輕人可畏,並不是怕他,而是說值得用心培養,值得重視。任何時候都不要輕視後一代,也不要以為未來的不如現在的。

以上內容摘編自《為孔子平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