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如果换个书名,这本书在中国的命运或许会好一些

《假证件》(Papeles falsos)一书出版后,有读者朋友告诉我说,想在某宝上网购此书,结果搜不到,因为“假证件”一词,所有可能的搜索结果都被系统屏蔽了。我想如果换个书名,比如像这本书的英译本那样重命名为“散步道”(Sidewalks),它在中国的命运或许会好一些。

如果换个书名,这本书在中国的命运或许会好一些

假证件

作者: [墨西哥] 瓦莱里娅·路易塞利

出版社: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Papeles falsos

译者: 张伟劼

出版年: 2018-3

事实上这就是一本关于散步、关于流动、关于在不同的地理空间、语言空间和文学空间中的游走的书。而“假证件”一词和作者叙述的一次旅行经历有关。在那趟威尼斯之旅中,这个名叫瓦莱里娅的墨西哥女孩以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获得了一个虚假的威尼斯市民身份。根据她在文中的说法,究竟是做墨西哥人还是做意大利人,她并不care;在我看来,把这本随笔集视为新世纪的拉美文学还是不属于任何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学,于作者来说也是无所谓的。那位在某宝上未能搜到此书的读者朋友,假如你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买到了这本书,那么读过几页后你很可能会起疑心,买到的莫非是一本假的拉美文学……

《假证件》的散步之旅从一座墓园开始。一个墨西哥作家写墓园,一定会呈现亡灵节元素吧,就像《寻梦环游记》里那样的?在今天的中文媒体中,对拉丁美洲文化的认知似乎已经被“魔幻”二字霸屏了。谈拉美,必魔幻。非魔幻,不拉美。拉美作家和艺术家似乎除了表现他们那片“神奇大陆”上的神奇故事,就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往外掏了。阿根廷学者坎利尼很早就注意到,在全球化语境中,拉丁美洲艺术被限定在一个尴尬的境地里:“市场、国际展和批评界的策略几乎总是将拉丁美洲艺术家逼入带有地方色彩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墙角。尽管我们这里向外移民者甚众,尽管我们有许许多多的文艺作品致力于思考多元文化,拉丁美洲之所以有趣,仍然是因为被当成一块有着狂野自然和无法通向现代理性的陈旧传统的大陆,这块丰饶的土地似乎注定要出产一种作为部落的、民族的梦幻,而非对全球性、复杂性作思考的艺术。”

不过在《假证件》里,你不会再度坠入狂野自然,而是深陷城市迷宫;你读不到拉美作家对建构民族身份的执著,更多是对民族身份的调侃和对全球化之复杂的确认。作者首先带你步入的是威尼斯的圣米凯莱墓园,那里埋葬着一些文化名人,比如俄国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

布罗茨基是作者此行的主要目的。她想写一部关于这位诗人的研究性著作,就亲身来寻访布罗茨基之墓,看一看诗人留下过生命轨迹的城市。或许,她选择布罗茨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因为与之有着共同的生命体验:频繁地游走于这个世界的各个城市,常常在“并非自家的浴室的镜子里打量自己”。他是因为政治流亡,她是因为生在外交官家庭。

如果换个书名,这本书在中国的命运或许会好一些

布罗茨基

接下来,散步之旅从威尼斯移步墨西哥城、乡愁、葡萄牙语、纽约、电脑屏幕中的私密空间……似乎作者本要写一部《布罗茨基在威尼斯》,写跑了题,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在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中漫游起来。散步,散成了散文。任思绪随意游走,遂成随笔。

《假证件》中的生命体验发生在这个和那个地方,或者可以说,它们不发生在任何一个固定的地方。今天的文学显露出来的常见共同特征之一,是远离了作者的本土,是“去地域化”。捧起一本德国作家的书,读到了一个西班牙故事或土耳其故事;随手拿起一本西班牙作家的书,结果读到了一个中国故事或日本故事……这样的阅读体验如今是越来越经常发生了。这也契合越来越多普通读者的生活体验:频繁的跨国之旅、时时迷失在另一种语言的包围中、生活方式的急速变迁……我们拥有了比以往更为多元的身份界定,却又越发搞不懂自己究竟是谁。“一个人住过的地方越多,他对自己的内心也就了解得越多,说不定还更深刻……”大学宿舍的门卫在相互喷吐烟圈的漫谈中告诉瓦莱里娅,“我们都得试一试某种程度上的住房多妻制,尽可能多地睡在不属于自己的床上,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响应那个古老的召唤:认识你自己。”顺应这急速变迁的时代,在时空和身份的流动转换中发现真正的自己,这是大智慧。

《假证件》既是一次空间之旅,也是一次哲思之旅。这个古灵精怪、口味清奇的墨西哥女孩在她的只身散步之旅中,与那一个个孤独而伟大的灵魂展开对话。文中不断提到的思想家的名字,本雅明、巴什拉、奥尔特加……印证着作者的博学,也标示着今天的拉美文学一个可能的趋向——越来越多的作家选择在学院而非“社会大学”栖身,在真正的大学校园里教书兼写作。曾在大学里讲授英语文学、坚持用西班牙语写作的博尔赫斯是他们的共同导师,科塔萨尔、皮格利亚等人算是这个隐秘师门里的杰出弟子。

如果换个书名,这本书在中国的命运或许会好一些

在中国,博尔赫斯似乎被马尔克斯抢了过多的风头,而谁也不会否认前者比后者更有深度,更具世界性。博尔赫斯曾经鼓励阿根廷的青年作家放开写,不要沉迷于只写本土的东西,西方文化的题材同样是阿根廷人可以娴熟处理的题材。从这个意义上说,拥有不断突破边界的野心、灵魂一直在流浪的瓦莱里娅•路易塞利带给我们的,也算是一种正宗的拉美文学。

文| 张伟劼(《假证件》译者)

如果换个书名,这本书在中国的命运或许会好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