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以《言葉之庭》為例,解讀東方美學意境下的情感內涵及藝術魅力

在當前發展迅猛的3D作品成為全球動漫市場的主導時,一股新興力量卻依然在堅守傳統動漫創作技藝,並屢次以2D動畫作品斬獲大獎。

2013年上映的電影《言葉之庭》,便是由日本新生代動畫導演代表人物、被譽為“數字時代的影像文學大師”、作家新海誠執導的第六部動畫佳作。本片於上映當年獲得第18屆日本動畫神戶獎、第17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優秀長篇動畫電影獎,並在2014年獲得德國斯圖加特國際動畫節長篇動畫獎。

這部《言葉之庭》情節舒緩簡單,畫風細膩逼真,色彩柔美清新,詩意化的敘事風格更是烘托出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電影藝術美感,展現了導演新海誠日益成熟的電影把控能力與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電影運用成熟的視覺語言,描繪了一位神秘女子雪野和立志成為製鞋師的男學生孝雄之間在雨天發生的情感故事。影片以其細膩流轉的色彩鋪陳和浪漫勵志的故事情節贏得了觀眾的青睞。本文將從敘事的風格、色彩的構成、以及旁白的運用手法這三個方面來解讀這部電影獨特的藝術魅力及其情感內涵。

● 敘事風格:影片採用詩意化的影像形式,呈現出符合東方審美平衡的強烈風格

● 色彩構成:通過色彩將畫面與情感有機地統一,展現富有感性思辨的情感內涵

● 旁白手法:借鑑文學的修辭手法,透視人物心靈,激發出濃郁的情感氛圍和感染力

以《言葉之庭》為例,解讀東方美學意境下的情感內涵及藝術魅力

一、詩意化的敘事風格

縱觀導演新海誠的動畫電影作品,無論是《秒速5釐米》、《追逐繁星的孩子》、還是《你的名字》,電影講述的故事都非常簡單。

然而其對於碎片化的散文詩似的敘事風格的精準把控,將男女主人公之間微妙的情感一絲一縷地融化於精緻的畫面,這一特點在《言葉之庭》中體現得尤為強烈。

① 影片的敘事方式具有濃烈的日式內斂風格,導演摒棄了複雜的敘事關係,將劇情的推進融於詩意的電影段落中

男主人公秋葉孝雄是一名中學生,學習勤勉刻苦,並醉心於製作鞋具。自母親棄家出走後,他與哥哥一起居住生活,並承擔了諸多家務。在孝雄的性格特色裡,自強好學又安靜內斂,自立懂事又略帶青澀。

家庭的離散、學業的重負以及理想的遙遠彼此交匯,使孝雄感覺到一絲彷徨、焦慮與惘然。一次偶爾的逃課,讓孝雄注意到了在庭院中邊吃巧克力邊飲啤酒的女主人公雪野百香裡。雪野是孝雄所在中學的老師,因在校園裡備受流言侵擾而逃避於此,其性格特徵帶有明顯的知性優雅、又溫婉柔弱的特性。

整部電影便是以梅雨季節為界限,圍繞著男女主人公的庭院邂逅、雨中傾訴以及情感別離而鋪展演進。劇中的孝雄與雪野一次次在雨中相遇,就像兩隻在東京鋼鐵叢林中苟延殘喘的小獸,逃避在孤島一般的庭院裡,由陌生到相知,兩人都經歷了極大的心理鬥爭才將最柔軟的內心展露給彼此。

影片採用在簡單樸素的日常生活描繪中留白的方式給觀眾留以無限的想象空間,使孝雄和雪野之間的情感在不急不緩的劇情中自然宣洩,使電影敘事呈現出詩意舒緩的藝術特徵。

而在敘事風格上又抽離了複雜的關聯性,以自然內斂的風格將情節線索隱含在詩意的段落當中,相互交叉,又明暗相接,營造了一個充滿詩意的故事情境。

以《言葉之庭》為例,解讀東方美學意境下的情感內涵及藝術魅力

② 影片在故事設定上,沒有大幅度的轉折和衝突,而是運用觀眾對電影細節的感知、風格化的鏡頭和審美給觀眾帶來詩意化的觀影體驗

在影片中,情感濃郁的部分是由孝雄向雪野提出為她制一雙鞋的要求展開,兩人關係逐步升溫的內在表述採用了大篇幅來介紹放置、丈量、記錄、繪圖等近距離接觸環節。

人物觀念的表述也運用概念性的隱秘表達,比如用“走路”這個概念,進行角色思想觀念轉變的表述,雪野說:“我啊,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走不好路,各個方面。”而故事結局部分,雪野光腳踉蹌地奔出房間,在樓梯間摔倒後依然繼續前行,邁出艱難的每一步。

在這段情節中,雖然只有寥寥幾個臺階,導演卻多次展現腳步的特寫,達成雪野已經學會了“走路”這一隱秘表達,為影片營造出濃厚的詩意感。

在我看來,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符合東方審美平衡的純愛故事,帶有強烈的東方美學意蘊,對情感的闡釋和對生命意義的追尋都融入到了抒情詩賦般的細膩情緒中。

我認為,對於懵懂少年孝雄來說,與雪野老師之間這種模糊不清的“愛情”更像是一股情愫:在特定情境中,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心境。而對雪野老師來說,這“愛情”更像是一種救贖,使她重新鼓起邁向新生活的勇氣。表面看是對愛情的褒揚,其實是對生命的救贖,觀照了對人類情感的探尋精神與生命的玄妙體驗,亦傳達了導演發自內心的思考與追尋。

以《言葉之庭》為例,解讀東方美學意境下的情感內涵及藝術魅力

二、細膩柔美的色彩構成

導演新海誠非常注重色彩元素在電影演繹之中的設計運用,《言葉之庭》即是其以色彩元素的精緻設計與細膩運用來提升作品整體表現力的典範之作。

在影片中,新海誠流暢輕盈地將各種不同純度、明度的綠色、藍色、灰色等多種色調進行塗染,凝潤流暢、跳躍交錯、晶瑩剔透的斑斕色彩彼此烘托,相互映照下構築了本片純美細膩、婉約鮮活的藝術風格,同時,也有力推動了故事情節的演進發展,集中抒發了情感主題的內涵理念。

① 從設計運用入手,大膽創新,將凝潤流暢的色調融入男女主人公的造型之中,從而使得核心人物的個性更為鮮活細膩

為了凸顯映襯孝雄的性格特徵,新海誠以高純度的深灰色學生襯衫、低純度的淡黑色毛衫作為他的主要造型。在庭院這一主要場景的色彩呈現上,也以高純度的深綠色樹葉、低明度的淺白色雨水來做背景襯托,從而協調一致地將孝雄塑造雕琢得青春幹練又穩重沉著。

與孝雄不同,新海誠為雪野打造了低純度的白色襯衫、低純度的藍褐色小西服以及低明度的深褐色長褲作為主要造型,突出了其作為文藝女性優雅知性的性格特徵。其後新海誠同樣使用了低純度的褐色與藍色來刻畫了居室的內部場景。運用這種高度融合的表現手法,也安靜瑩潤地對雪野的性格特色進行了烘襯。

在我看來,這種多重色彩的協調搭配能夠細膩多面地將孝雄與雪野的性格特點展現出來,從而也使得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實豐滿。

以《言葉之庭》為例,解讀東方美學意境下的情感內涵及藝術魅力

② 巧妙地對深淺不一的多種色彩元素進行富於節奏韻律式的動感點綴,以靈動助推情節的鋪陳演進

在本片中,新海誠流暢地以跳躍交錯的色彩表徵將當代都市男女邂逅、傾訴情愫、黯然別離的動人故事勾勒描繪得曲折婉轉、躍然起伏。

影片開頭,是一大片清澈晶瑩的水面,高純度的深綠色碧葉的倒影瑩潤閃亮、低純度的淺白色水面透明無暇,整幅畫面顯得幽深靜謐,也使這一開篇情節平靜和緩。伴隨著如繁星般倒映在水面上的高純度淡白色細碎陽光快速閃動,畫面暫時定格在躍動的水面,似乎在暗示著故事情節即將出現較大變化。

緊接著畫面快速切換至高速奔馳的高純度灰黑色的地鐵車頭,一種現代都市快節奏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與之前的靜謐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我看來,新海誠使用不同屬性的色彩元素交叉渲染的表現手法推動著情節的延伸,正是這一多種色彩快速轉換的表現手法,使得故事的發展推進在平靜之中多了一份躍動的韻律感。

③ 藉助不同純度色彩的盡情揮灑,玲瓏細緻地呈現細微尋常的都市情感

在情感主題的抒發傳達上,新海誠善於通過色彩元素的設計運用,委婉冷靜地提煉都市男女在人生歷程中的思緒波動、情感釋放與理想展望。

影片最引發觀眾共鳴的部分,發生在雪野在自己居所內向孝雄表明自己的教師身份,並感謝孝雄在她心情低落和精神苦悶之時的陪伴傾訴,並向他作臨走告別,孝雄沉默了一下,然後緩緩起身,輕聲作別向外走去。

亮白色的滂沱大雨肆意飄灑,深灰色高樓冰冷矗立,孝雄轉過身,亮白色的雨滴飛灑擊打在他淺灰色的臉龐上,低明度的淡灰色人影晶瑩無暇。這一段畫面中,色彩元素的精巧設計與大膽運用,濃烈絢爛的色彩交匯奏響了苦澀青春與黯然別離的最強音。

《言葉之庭》秉承了新海誠一貫堅持的“挖掘現代都市男女情感之美”的意旨,藉由對不同色彩的盡情揮灑,婉約感人地抒發了對於青春成長的理性思考、情感別離的淡然接納以及對純粹夢想執著堅持的主題理念。

我認為,影片的結局雖然略顯哀傷和遺憾,卻也釋然灑脫,青春的成長難免苦澀,情感的別離也必然刻骨,但理想的堅守依然值得肯定。

以《言葉之庭》為例,解讀東方美學意境下的情感內涵及藝術魅力

三、旁白的文學修辭手法

影片通過大量的旁白,營造出意蘊深刻的情境,通過色彩影像的傳達引導觀眾探究其深層次的內涵。

在情感緩慢宣洩的畫面中,散文詩般的旁白處理不僅承載了情節的連續性,還豐富了人物的性格內涵與情感體驗。親切自然的旁白語言,突出了口語化氣質,增強了人物情緒及畫面的代入感,在高低頓挫間折射出角色豐富的內心情感活動。

這部影片中的旁白有一個鮮明特徵,便是借鑑了文學的修辭手法。比如在語句表達上,導演藉助了文學修辭中“感官開放,通感對話”的技巧。

影片開篇:“陌生人的雨傘打溼校服的衣角”,“不再換乘地鐵,轉身走出車站。”這段畫外音中,導演新海誠立足感官開放,分別從眼睛的視覺——打溼的衣角、鼻子的嗅覺——西服的樟腦球味、身體的觸感——緊貼背後的旁人這幾個角度出發,細膩描繪出地鐵車廂裡的窘迫困境。感性的語言營造出強烈的臨場感,使觀眾切身體會到主人公內心世界的情感變換,從感官到心理,描述出一種零距離的現場感,使觀眾不由得認同主人公走出地鐵的行為。

女主人公雪野的旁白則體現了通感修辭方式:“他的口吻如此輕柔,彷彿觸摸玩具般小心翼翼,可在連呼吸都會痛的那段日子裡,你卻只肯埋頭收集周圍的聲音。”

新海誠將人的聽覺、觸覺、知覺進行相互轉換 ,這種通感的修辭手法突破了常規語言的搭配侷限,不僅增強了語言的藝術效果,還使得語言表達更具有感染力。

以《言葉之庭》為例,解讀東方美學意境下的情感內涵及藝術魅力

此外,新海誠在語言方式上巧妙借用了“對話性”技巧,使旁白極大地還原了時隱時現、曖昧矛盾的思緒變遷。

比如,在不下雨的日子裡,男女主人公經營著各自的生活,看似平靜的日常表徵下卻遮蓋不住欲說還休的思潮。“簡直像有誰切換了季節的開關,其實我根本不希望雨季結束。”這句雪野的旁白中出現了兩種互為矛盾的思維,一種覺得不下雨也好,那個孩子就不會逃課;另一種卻又進行了反駁。

又如,男主人公的旁白:“暑假裡幾乎每天都要去打工”,“讓她穿上新鞋後能夠走得更多更遠。”這兩句話裡,我們也聽到了男主人公內心與自己的對話,他不斷說服自己,要求自己耐心等待,自認為給對方製作新鞋是一次人生歷練,若成功的話則能拉近自己與對方的差距。

在我看來,這種對話式的技巧能讓旁白一方面凸顯出意識的非理性表徵,另一方面也讓男女主人公內心真正的想法循序漸進地顯現出來,正是對內心情感波動和衝突的呈現與還原。影片在旁白的問答之間,將角色語言通過語調、音量使情感表達寄託於語句之外幽幽不盡的意境空間,也為情感與思考營造了詩意化表達,創造了更多關於影片情感內涵的思考。

電影中的雪野,最終在孝雄不忘初心、堅守夢想的信念激勵下,不再逃避生活,勇敢地踏上了自己的新徵程。影片讓我們看到了現代社會中的一角,忙碌、孤獨卻又不夠成熟的人們,卻依然保有純真,在生活的高壓中彼此攙扶一同持續前進,誠如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你我。

以《言葉之庭》為例,解讀東方美學意境下的情感內涵及藝術魅力

結語

《言葉之庭》在影像詩人新海誠的妙手之下,將故事元素和形式元素通過鏡頭的編排組合構成了散文詩般的故事情節,通過成熟的傳統繪畫技法、詩意化的手法運用、富有表現力的意境營造為我們構築了畫風唯美、人物情感複雜、意蘊深刻幽遠的視覺體驗。

影片為我們呈現一場具有詩意美感的視聽饕餮盛宴的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對美好未來的一種憧憬,即使面對的是“充滿未知的希望”,依然值得我們期待併為之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