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做好這七點,隔代教育為孩子帶來益處多

暑假期間,孩子們擁有可自由支配的時間非常多,父母平常工作忙碌,沒有時間陪伴孩子,這時把孩子帶到爺爺奶奶家,或讓姥姥姥爺來協助帶孩子,成為了不少家庭的選擇。

當然也有很多家庭,孩子從小就主要由祖輩來撫養教育,尤其對於目前撫養孩子的物質成本逐漸提升,雙職工家庭越來越多的情況下,隔代養育孩子,可能將會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選擇。

做好這七點,隔代教育為孩子帶來益處多

隔代教育,有利端也有弊端。處理的好,孩子會成長的更陽光積極,處理不當;也可能導致孩子出現很大的問題。既然隔代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那我們就一起分享一下隔代教育可能存下的問題以及應對方法,來有效減少隔代教育對孩子發展的消極影響。

隔代教育三大沖突點

1、育兒觀念存在較大差異

對於很多老年父母而言,如果說他們有經驗,那麼這種經驗都是幾十年前的了,有多少適合現代的生活,這還得因人而異。而且有些老年人也沒有帶孩子的經驗,他們的孩子也是父母幫帶的,因此他們也不具備育兒經驗。

做好這七點,隔代教育為孩子帶來益處多

但老年人如果能保持與時俱進的學習態度,那麼育兒觀念的衝突也不會太大,因為他們願意接受新事物願意去學習。如果老年人只是抱著固有的老思想,既不願意聽建議,更不願意去學習,在育兒這個問題上就會存在很大的分歧。

這種例子太多了,很多老人由於自身體弱,總是怕冷,所以他們就會根據自己的感覺給孩子不斷地加衣服,就怕孩子凍生病,結果孩子被捂了一身的汗,反而生病了;餵飯的時候,他們也會盡量給孩子多吃,吃的越多越好,結果造成了孩子肥胖或是厭食;有的老人天冷不愛出門,因此一個冬天都會帶著孩子在家看電視。有時候孩子父母也不好說什麼,即使說了也跟沒說一樣,反而讓彼此面子上難堪。有的家庭也會因為育兒觀念的巨大偏差造成家庭紛爭不斷,最後夫妻兩個也不得不選擇離婚。

2、“隔代親”把孩子寵愛成“熊孩子”

“隔代親”這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其實這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老人在面對小孩子的時候,往往會很自然的生出一種憐愛之情,因此他們不願意對孩子的錯誤進行懲罰。但是這種過度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同時針對孩子的行為不建立規範和底線的方式,最終就會變成一種溺愛,把孩子寵成個熊孩子。

把孩子寵壞了,才是讓父母們最頭痛的地方。比如:年輕父母帶孩子比較注重培養規則意識,比如要求孩子半個月買一次玩具,孩子也願意接受。但是每當孩子提出要玩具的時候,老一輩人總是能及時得滿足,因此買玩具的規定就這樣的被打破了。同時孩子學會了在滿足不了需求的時候就趴在地上撒潑打滾。

孩子小的時候由於語言發育不夠完善,因此在遇到生氣或者著急的事情的時候,他們會出現摔東西打人之類的表現。年輕家長會及時引導他慢慢說出自己的需求,教他發洩自己的情緒,甚至通過一些懲罰的方式,讓孩子分辨自己的行為,因此孩子打人的行為出現的次數很少。但是老一輩卻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面對孩子的打人行為通常是一笑而過的,因此孩子打人的行為不斷升級,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

做好這七點,隔代教育為孩子帶來益處多

有時候年輕父母精心給孩子培養的某種習慣或者行為方式,只需要幾天就會被完全打破掉。老人與年輕家長交替帶孩子很容易出現這些情況,年輕家長就需要在下班後或者節假日重點做一件事,就是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3、孩子和老人更親,導致親子隔閡

有些孩子的父母是很忙的,出差加班,幾天都見不到孩子一面。甚至索性把孩子全部託管在父母那裡,和孩子很少見面。因此就會造成孩子和父母不親的現象。之前媽媽傷心地給我講述了她的苦惱:這位媽媽在銀行工作,由於平工作繁忙壓力大,所以帶孩子時間很少,她的媽媽幫助她帶孩子。有一天帶孩子出去玩,這位媽媽給孩子買了個冰淇淋,孩子趕快跑到姥姥跟前說:“姥姥,你先嚐嘗,我吃什麼東西都會給我最愛的人先吃。”聽完這句話,孩子媽媽心情十分失落。

那麼,具體我們要怎麼做,才可以減少隔代教育對孩子發展的消極影響呢?

“七點對策”幫您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1. 明確角度:祖輩角度——做好配角不越位;父母角度:增強責任感,隔代教育是補充;祖輩與父母之間的角度:良好溝通建立融洽兩代關係。

2. 就事論事: 在和老人溝通的時候要就事論事,出現什麼問題就討論什麼問題,不要把大人之間的矛盾拿到教育中去談論。

3. 不責備談辦法: 和老人溝通要注意談話方式和語氣,不要一開口就對老人進行責備,也不要用批評責備的口吻去談問題。要心平氣和地講出自己的看法,儘量和老人在某種程度上達成一致,因為大家的出發點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孩子好。

4. 鼓勵與關心: 針對老人帶孩子方面的長處要給予鼓勵,讓老人知道自己的辛苦付出是能得到認可的。平時能夠送給老人一些小禮物,讓老人知道你在想著他。遇到節假日,帶著老人孩子出門轉轉,讓彼此之間增進理解。

5. 各自單聊: 在和老人溝通的時候,可以讓夫妻一方單獨找自己的父母談。這樣溝通的時候,彼此不用繞圈子,可以直截了當的談問題。同時也能避免一些摩擦,老人的接受度也會提高。

6. 部分妥協:對於一些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如果長輩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也不必非要爭個輸贏,適當的妥協,讓他們感覺自己也有一些主導權。

7. 轉發文章:如果對一些問題不好當面指出的,可以建一個家庭群,經常把一些正確觀念的育兒文章發到群裡,或者是吃飯休息的時候說一下文章的觀點,有時候長輩也就潛移默化的被影響的說不定呢。

總之,隔代教育,還是那句話:“家有一老是一寶”,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感恩老輩的付出,兩代人互相理解多溝通,我們的初衷一定是理性關愛祖國的花朵和未來,理性關愛我們的兒童,創造更多的可能去建立融洽的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積極尋找解決隔代教育弊端的對策,使兒童身心健康的成長,使老人快樂幸福的安享晚年,使我們的年輕父母既能追求個人發展,又能體驗到上有老下有小的和諧和滿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