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昌業音響旨在傳播家居HIFI文化,歡迎理性討論,謝絕惡意謾罵,請見諒。

全文也可瀏覽昌業音響官網或論壇。


本文為昌業音響論壇燒友“嘉賢”原創,每張交響CD如數家珍: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挪威HEGEL H160搬回來已經有一個多星期了,礙於文筆笨拙,對音響技術一知半解,恐怕詞不達意,最後還是禁不住說上幾句聽感,用以表達自己淺薄的見解及對昌業工作人員的專業而耐心表示由衷感謝.

以前的幾年一直在聽耳機和現場,因此我會對音色相當有要求,特別挑剔對鋼琴的回放.很可惜耳機無論如何怎樣都不能還原鋼琴的真實形體感,最終下定決心組建一套音響系統,而這個想法必須建立在一個較好的聽音環境,最後忙碌了近乎一年,一個10多平方的小小空間漸漸浮現在我眼前.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先來說說現在的系統:

碟機: SONY SACD SCD-777ES

考慮到不俗的聲音表現, SONY轉盤的做工精湛以及SACD未來的優勢,當然還有合適的二手價格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音箱: Isphon Cortin

之所以選擇這個冷門品牌音箱,完全出於自己對鋼琴的喜好及現場對其聲音的篤定,竊認為這種音色最為接近真實的還原(在這個價位上).聲音風格傾向於清澈,精確,而且能恰到好處地表現各種樂器的力度和內在感情的平衡, 給我的感覺就是不濫情,不做作,不流於表面..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輪到今天的主角上場, HEGELH160,在今年的東方賓館的音響展剛剛露面,可惜那次同總設計師緣慳一面 ,如無意外的話,這將是在全國出現的第一臺H160, 以下是從網上找到的資料: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H160

搭載雙極型晶體管、並聯推輓式驅動,最大輸出功率可達 150W + 150W(8Ω) / 250W + 250W(4Ω),採用大型環形變壓器,實現寬敞、廣闊的音場表現及平穩、高解析力聲音。

獨家開發的專利擴大技術「SoundEngine」,實現電子式音量調整時,亦能保持極低的噪聲水準。

類比輸入RCA x 1 / RCA(AV) x 1 / XLR x 1,數位輸入為同軸 x1 / 光纖 x 3 / USB x 1,USB 最高支持 24bit/96kHz PCM 音樂檔案,同軸和光纖最高支持 24bit/192kHz PCM 音源格式,兼容於 DLNA 及 AirPlay 網路音樂播放功能。

同時具備喇叭輸出(香蕉插) x 1 / RCA(固定或可變) x2 / 6.3mm 立體聲耳機輸出 x 1。

頻率響應特性5Hz~100kHz,S/N比達 100dB 以上,串擾指標在-100dB 以下,諧波失真 0.005% 以下,互調失真小於或等於 0.01%,阻尼因數設置在1000 以上。

簡單概括一下, 合併式功放H160相當於一箇中樞回放處理中心,只要連接上音箱,就可以讓市面上大部分的播放器(包括手機,電腦)發出更為悅耳動聽的聲音.

最重要的還是聲音表現:

原本以為功放大體只能夠作為橋樑如實反映音箱和音源,而這臺功放卻徹底改變我這個想法.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作為H80的升級版,H160保持Hegel一貫的通透清爽,而中高頻有別於上一代H200,聲底會略為偏暖,並針對音源作出一定程度上修飾,如<2012原音精選>的黃紅英的(第12首)和的(第13首),其高頻的通透感也是可圈可點;在寧靜的背景裡,人聲同樂器的線條比例清晰而穩定,有著絕佳的聲音密度;而隨後的第14首,基辛kissin彈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這個版本是我聽過的月光版本中最快而瘋狂,可怕是他並沒有因此而少彈掉一個音,H160回放的鋼琴極具有控制力和感染力,簡單來說也就是充滿了韌性和美感,卻不失真實;這兩點是我對其最深刻的印象.

緊接著聽了新晉女大提琴家Alisa Weilerstein拉的埃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一出場的大提琴就氣勢逼人地表現高超的技藝,不但聲音濃郁,情感豐富,而且線條清晰,琴腔的共鳴一陣接陣地衝擊過來,低頻和中頻銜接流暢自然並刻畫出良好的結象力,配合指揮Daniel Barenboim調治下的Staatskapelle Berlin傾情演出,難怪這張碟可以獲得2013年BBC音樂雜誌年度最佳.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順便也嘗試用同軸輸出測試下H160的解碼部分(用777ES作為轉盤),對比777ES的模擬輸出,同一音量下,聲壓會稍為加大,在音質上屬於柔細的,動態比前者要好, 總體上表現出溫和耐聽,而最大的特色在於音場會異常地寬廣,為了再次印證這個聽感,特意找來法國男高音Roberto Alagna演唱南美洲的流行歌曲,俄羅斯鋼琴家Mikhail Pletnev彈的畫展和<2010原音精選>,無論是高亢雄渾的男聲, 尊嚴和宏偉的基輔大門還是蔡琴的等大部分熟悉的音樂時,可以明確感受到主體位置回退到音箱後方,使得整個‘舞臺’更向後推,以致音箱中央部分的形體感略微下降,特別是一般錄音室的人聲回放尤為明顯,而這個現象應該通過調整音箱的內角位置可以解決,試想下如果可以保持廣闊的音場兼且擁有結實的形體感,那該會是多好之事,但這還需要時間去投入實踐,而有待考究。

最後要想講的是,任何一套音響系統都是為音樂服務的, 嚴格上說不算是音響發燒友,反而我更在乎軟件的收集,對於我喜愛的古典作品,馬勒的第五交響曲不同版本算是我最引以為豪的收藏,到現在為止共有65個不同版本,一個管風琴版本.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如果你問我, 覺得哪個版本最佳?我無法回答你. 在我眼中,’文無第一’,任何所謂的神演或多或少都不會每個樂章都完美無暇,如同我看待每套器材的表現,懂得接納和包容的心態非常重要,聽到稱心滿意的樂章不妨拍手歡呼,遇上不如人意的不如轉向下段,再去記下其他的好.

而以上的這些不同版本我暫時還沒有聽過一無是處的分句和段落,要懂得欣賞音樂的美,首先你要靜下來.特別是古典音樂.

再次感謝一路上曾經給過我寶貴意見的大家,可以讓我舒心地聽聽音樂,享受這種不期而至的歡樂。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在印象中, 匈牙利指揮家索爾蒂爵士(Sir Georg Solti)1970年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ChicagoSymphony Orchestra)的馬勒第五是我第一張入手的錄音室版本

第一次接觸Solti的’暴力美學’和芝加哥交響樂團光輝燦爛的銅管部,就是從那時開始.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大家知道嗎?Solti的’天鵝之歌’就是馬勒第五,1997年與蘇黎世管弦樂團(Tonhalle-OrchesterZurich) 最後的實況演出.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這個版本一度找了很久,美國阿馬遜也經常可以看到,但就是不知道國內為什麼不常見.同樣是Solti和芝加哥,但不同這次錄音地點在維也納的金色大廳,1990年11月30日的實況錄音.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同樣一個指揮家有3個版本還有:

1978年德國指揮家克勞斯·滕施泰特(KlausTennstedt)指揮倫敦愛樂樂團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錄音室版本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同樣的組合,1984年4月13日的大阪演出,同場還演出了莫扎特的第35交響曲’ 哈夫納’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還有這一張一直被我錯覺是錄音室的版本,1988年12月13日在皇家節日大會堂的實況錄音,當然還是和倫敦愛樂.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另外這張PentaTone唱片是荷蘭籍指揮家伯納德·海廷克(Bernard Haitink)早期與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在飛利浦錄製的而再轉錄的SACD,1970年12月荷蘭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的錄音。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1988年5月在柏林愛樂館與柏林愛樂(BerlinerPhilharmonker)的合作。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2004年6月30日到7月1日在巴黎與法國國家管弦樂團(Orchestranational de France)錄製的版本。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差點還忘記一位重要指揮的三次傾力的演出,他就是倫納德.伯恩施坦(Leonard Bernstein),且不論他的指揮藝術,單單從他60年代起不遺餘力地推廣馬勒交響(第一套錄製完整的馬勒全集就是出自他手筆),就這一點已經是意義非凡.

1963年1月7日於林肯中心,紐約愛樂(New YorkPhilharmonic).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1987年9月在法蘭克福與維也納愛樂(WiennerPhilharmoniker)的法蘭克福老歌劇院。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1987年9月10日在英國逍遙音樂節(Proms)上的實況錄音,同樣是維也納愛樂。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而有些版本會較為不常見,例如以下那張有管風琴獨奏的馬勒第5

這張在英國格洛斯特大教堂(Gloucester Cathedral)由管風琴家David Briggs改編和演繹的版本,錄音時間為1998年4月1到2號.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2000年8月7到10號, 本傑明.詹德(BenjaminZander)在英國與愛樂樂團(PhilharmoniaOrchestra)合作的版本,顯得相當的誠意,原因是CD2就有指揮家長達75分鐘對樂曲多個段落詳實的討論,非常有參考價值.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1953年7月,HermannScherchen海曼·謝爾欣在維也納莫扎特廳(Mozartsaal)與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Vienna State Opera Orchetra),出自西敏寺的大包子.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1990年1月11到13日, 查爾斯·馬克拉斯爵士(SirCharles Mackerras)在英國利物浦與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rchestra),出自EMIEminence大包子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既然放在音響論壇,少不免要滿足了廣大發燒友對音效的需求,以下幾張有十分出色的音響效果:

1996年3月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的錄音室版本, 法國指揮家皮埃爾·佈列茲(Pierre Boulez)與維也納愛樂(Wienner Philharmoniker)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1990年1月29日到2月3日在德國科隆, 以色列指揮家加里·貝蒂尼(GaryBertini)與科隆廣播交響樂團.旁邊的那套馬勒交響曲全集是我心目中的入門之選。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1997年10月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的錄音室版本, 意大利指揮家裡卡多·夏伊(Riccardo Chailly)與皇家管弦樂團(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1986年1月23-25日在法蘭克福舊歌劇院的錄音室版本, 以色列指揮家依里亞胡·殷巴爾(Eliahu Inbal) 與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Frankfurt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1991年5月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的實況錄音, 法國指揮家喬治·普萊特(Georges Pretre)與維也納交響樂團(Wiener Symphoniker)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2007-2008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的實況錄音, 拉脫維亞指揮家馬里斯·揚頌斯(MarissJansons)與皇家管弦樂團(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2001年10月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的實況版本,德國指揮哈特穆特·漢辛(Hartmut Haenchen)與

荷蘭愛樂樂團(Netherlands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2005年9月28日到10月2日於舊金山戴維斯交響音樂廳, 美國指揮家邁克爾·蒂爾森·托馬斯(Michael Tilson Thomas)與舊金山交響樂團(SanFrancisco Symphony)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2012年9月在布達佩斯,匈牙利指揮家伊凡.費沙爾(IvanFischer)與布達佩斯節日樂團(Budapest Festival Orchestra)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在USB實聽下發覺也是溫暖而清晰的,限於老掉牙的上網本沒有24/96等高格式文件,聽著較高質mp3的文件,也不會覺得太嘈耳,聽感是平和而無壓力.因為PC hifi不是我的重點,獨立高級界面還需要閣下親身對比,至少我對USB部分還算滿意.

歡樂總是不期而至 – 小記挪威HEGEL H160合併功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