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銷售連續大滑坡,實地張量不停招兵買馬

記者 | 黃昱

“地產二代”張量旗下的實地地產近期引進了多名職業經理人,最新一位是來自中海系的劉軍。

一位接近實地集團消息人士透露,劉軍近期已經辦理好入職手續。張量給劉軍的頭銜是實地集團副總裁,分管融資和資金。

跟新老闆張量一樣,劉軍在業內也較為低調。公開資料顯示,劉軍持有江西財經大學學士學位及瑞士維多利亞大學碩士學位,1997年畢業後就加入了中海地產。

在中海地產近20年職業生涯中,劉軍歷任集團財務部助理總經理、中海物業總會計師、深圳中海財務總監、集團董事、集團財務資金部(香港)總經理、中海宏洋執行董事兼助理總裁等。

從中海系離職後,劉軍於2016年加盟寶能集團,任副總裁,分管不動產投資業務板塊,待了不到三年,他又轉投榮盛發展,獲任榮盛發展副總裁,分管融資及資金。

劉軍的新老闆是出生於1981年的張量,是富力地產聯合董事長張力的獨子,從加拿大留學回國後選擇自主創業,在2003年創辦了恆量建設集團(現實地建設集團),主營機電設施、電力設備、工程施工、室內外裝飾等業務。

在房地產上下游歷練幾年後,張量於2006年成立了自己的地產公司——實地集團,和富力集團一樣,總部也位於廣州。

前十年實地集團發展緩慢,2015年合約銷售額僅14.6億元。2015年9月,實地集團以17億元拿下廣州蘿崗四宗宅地(後被開發為實地常春藤),成為公司發展的重要轉折點。

作為實地集團在一線城市開發的首個項目,實地常春藤被張量給予厚望,定位為標杆性的“智慧社區”。作為“科技發燒友”的張量,顯然與父輩不一樣,他一直想要用互聯網的思維來做地產,用智能化武裝樓盤,但這一想法實施起來並不容易。

依靠廣州實地常春藤項目的銷售,實地集團銷售額在2016年首次突破百億。2018年,實地集團加速拓展速度,一年內新佈局十幾個城市,超過過去十二年佈局城市的總和。

實地集團內部人士透露:“張生(員工對張量的稱呼)對科技項目很重視,幾乎都要親自過問或審查。”

實地集團也一直希望能用科技提高產品溢價。早在2017年,時任實地集團副總裁的李公傑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科技配套產品融入項目,無疑能提高實地產品的溢價,一般情況下,實地項目融入科技元素後,能提升項目10%-30%的溢價空間。

李公傑還拋出實地內部銷售目標,稱2017年會超過400億元。隨後外界也傳聞,實地集團計劃在2018年達到千億規模。

然而事與願違。克而瑞數據顯示,2017年實地集團銷售額僅201.1億元,排名第89位,2018年和2019年不增反降,分別只實現了158億元和119.6億元的銷售成績,排名第122位、第153位。

幾年來,實地集團一直備受“千億目標”口號化的質疑。實地集團方面對界面新聞表示,具體銷售目標不方便透露,但公司內部從未設定過 “千億目標”,或為已離職員工的個人觀點。

不管千億目標是否存在,但實地集團確實有做大做強的期待,為此,張量不惜以高薪吸納來自龍頭房企的優秀地產職業經理人。據悉,實地集團不少中高層來自融創、中海、華潤、綠城等。

2019年以來,張量為公司招來新任總裁和CFO,分別由原碧桂園江蘇區域總裁劉森峰、原泰禾集團CFO李斌擔任。

在碧桂園有著不錯職業經歷的劉森峰在2019年11月加入實地集團,任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全面負責實地集團地產業務發展和日常經營管理,並分管集團投資拓展中心、營銷管理中心、融資管理中心、計劃運營中心、工程管理中心、成本管理中心等核心部門。

從劉森峰的職位和負責業務範圍來看,張量給予了他極大地職權和信任,但也是極大的期待。雖然在碧桂園創下過不錯的成績,但離開原有平臺和麵臨新的市場環境,他能否扭轉實地過去兩年連續下滑的銷售頹勢,同時如何將疫情對實地的影響減少,將是他今年要面臨的挑戰。

過去幾年,實地集團來來往往的職業經理人不少,但能長久留下來的並不多。

在劉森峰之前,實地較為知名的總裁還有於2017年1月加入的前百度高管李明遠,這是當初張量朝“科技+地產”發展的重要引援。但往往事與願違,互聯網精英李明遠顯然不適應地產圈,不到兩年便被免職。

一位廣州業內人士認為,張量確實是一個挺有理想的人,和父親張力一樣具有冒險精神。目前實地最大的優勢就是有富力做背書、有想法、有闖勁,但目前品牌還沒有建立起來,知名度不夠。

劉森峰加入後,實地營銷力度不斷加大。今年2月,實地集團推出“理財式購房”,包括“全民營銷+在線看房+5000元認購+10%收益理財式購房+1%返息額外推薦”等。

在此舉措下,實地集團某日認購金額破1億,克而瑞數據顯示,前兩月實地集團實現全口徑銷售額34.1億元,排名第61位。

實地集團也沒有停下拿地的腳步,今年2月,連續兩日拿下佛山、惠州兩宗地塊,首次挺進佛山市場。

實地集團官方公佈信息顯示,1-2月,公司共新增土地儲備近百萬平方米。中指院統計顯示,實地前兩月拿地金額約16億元,排名第60位,拿地面積約83萬平方米,排名第19位,超過世茂、恆大、招商蛇口等頭部房企。

疫情期間,受資金壓力影響,敢於拿地的房企無疑都具有賭性,想要繼續增長規模,資金和土地資源缺一不可,但目前實地內部還存在管理層不太穩定等問題,能否扭轉前兩年銷售下滑的態勢,將是張量和他新招的職業經理人們需共同面對的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