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聽力不一定有問題;通過了,也不一定說明聽力沒問題。這是怎麼回事?

家有寶貝的爸媽肯定對新生兒聽力篩查都不會陌生。呱呱墜地之後,新生兒面臨的人生第一項“考試”就是新生兒聽力篩查了。但新生兒聽力篩查也具有一定的侷限性,為此,我們採訪了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黃麗輝教授。

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聽力不一定有問題;通過了,也不一定說明聽力沒問題。這是怎麼回事?

篩查未通過,不能說明聽力一定有問題

黃麗輝教授說,在臨床上見過太多初篩未通過的父母有過激烈的情緒反應。黃教授說,這種悲痛與被診斷為晚期癌症有相似之處。一旦被宣佈為癌症,可經歷“吃驚、否認、悲傷、嘆息、失望、接受”等過程。但聽力障礙被確診後,其雙親的表現並非完全與上述過程相同,而是表現為∶或認為診斷不正確、或發怒、或有犯罪感、或悲傷、或易受傷害、或混亂等各種不同類型。“我的孩子還能說話嗎?”“他(她)能獨立生活嗎?”“教育能有效果嗎?” “現在該怎麼辦,以後又該怎麼辦?”等等。在此過程中,如果得不到有關人員的詳細解釋和說明,家長可由懷疑檢查結果的可靠性對醫生產生不信任感或對聽力篩查工作產生不滿,更加深對耳聾診斷的不安。

但是出生後3天~7天的初篩只是初步的篩查,不能一錘定音。黃教授說,由於聽力篩查的儀器比較敏感,如果寶寶接受篩查時有以下幾種情況,可能就通不過聽力篩查,如寶寶外耳道或中耳有分泌物、體動較多、鼻堵呼吸不暢、周圍環境有噪聲等。

所以,在初篩未通過,等待接受聽力復篩甚至最終診斷的1個~2個月期間,家長要儘量避免不要讓寶寶感冒發熱和注意避免寶寶嗆奶、減少鼻堵、減少中耳積液的機會。多數“聽力篩查未通過”的寶寶經過診斷性聽力檢查後並未發現明確的聽力障礙,原因多在於外耳道或中耳有分泌物的吸收或排除。一般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發現的確有聽損障礙的新生兒一般佔初篩未通過的1‰~3‰。

新生兒聽力篩查不能為一生的聽力健康保駕護航

黃麗輝教授講了一個故事。一個8歲的孩子因口齒不清來門診就診,各種檢查之後,確診孩子有60分貝左右的中度聽損。但是家長卻不相信,因為這個孩子能聽能說,在校成績還不錯。確實,醫生在與孩子交流時,孩子對答如流。但是當醫生用遮擋物擋住了自己的嘴時,這個孩子什麼也聽不到了。

黃教授說,這個孩子是典型的通過讀唇語來判斷講話內容的病例。之所以到8歲才發現聽損,是因為這個孩子在出生時順利通過了新生兒聽力篩查。而聽力的障礙會“逼迫”孩子自發地發展出別的能力,比如通過生活場景來辨別講話的內容和學會讀唇語。

新生兒聽力篩查並不能把所有的聽損患兒全部篩出。黃教授說,部分聽神經病的患兒,在新生兒聽力篩查時能夠通過檢測;一些遲髮型的、遺傳性的聽力損失在新生兒聽力篩查時也可能會通過檢測。“遲髮型的聽力損失在兒童聽力損失患兒中的比例越來越大。”黃教授說。

如何彌補這個漏洞?“這就需要在0~6歲兒童期聽力篩查中及時發現。”黃教授說,“另外,兒童期聽力篩查還可以發現暫時性聽力損失,比如分泌性中耳炎。”

黃教授說,臨床上經常碰到這樣的家長,發現孩子說話不清楚時,首先選擇去看口腔科或是兒保科。口腔科剪了舌繫帶,還是說不清,就等著再長大一些看看,3歲上幼兒園了,老師發現督促家長去看醫生,這就已經晚了。有的家長則選擇去做語言訓練,或者發音糾正訓練,殊不知,聽力問題引起的語言發育障礙,如果沒有改善聽力的話,單純語言訓練或者發音糾正訓練收效都不會理想,關鍵是耽誤了孩子寶貴的時間。所以,黃教授強調,發現孩子說話不清楚,請一定第一時間到耳鼻喉科檢查聽力。

基因篩查,聽力篩查的有力補充

從2012年4月份開始,新生兒出生後住院期間抽取足跟血,除了檢測苯丙酮尿症之外,還會檢測耳聾基因。新生兒家長會在出院之後不久收到一條檢查結果的短信通知其耳聾基因的檢查結果。

黃麗輝教授說,並不是說耳聾基因有問題,就一定有聽力障礙。耳聾基因在正常人群中也攜帶,攜帶耳聾基因並不代表會耳聾,夫婦聽力正常也可能會生下聾兒,有耳聾病史的夫婦也可能生下聽力正常的孩子。患有遺傳性耳聾的患兒,其疾病的根源來源於有基因缺陷的父母。但是父母親的聽力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是不正常的。

黃教授說,新生兒的耳聾基因篩查的意義還在於可以規避一部分藥物性耳聾。攜帶有耳聾基因的人群對於某些藥物存在藥物易感性,就是一旦使用某一個種類的藥物,比如慶大黴素、氨基糖類藥物等,就會耳聾,但是隻要不使用,就可以避免耳聾。

由於攜帶耳聾基因的父母有可能聽力是正常的,所以新生兒可能是一個家庭中第一個接受這項檢查的人,往往一個孩子查出問題後可以牽連到10個親屬,對於整個人群的聽力障礙的防控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篩查關卡前置:從孕期開始

如果能在孕期實現對新生兒聽力的保護,避免新生兒出現聽力障礙,那才是更優的選擇。

黃教授說,一般而言,引起聽力問題的原因可歸納為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兩大類。基因問題就是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的影響包括孕早期的病毒感染,包括風疹、鉅細胞病毒或帶狀皰疹等。現在日本已經開發出篩查鉅細胞的孕期檢測芯片,如果發現問題,2周內就可以進行干預治療。此外,孕期耳毒性藥物的使用,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高危孕婦,如糖尿病、慢性腎炎、高血壓、甲狀腺功能低下等,也是孕產婦面臨的環境問題。

新生兒聽力篩查、兒童期聽力檢查、耳聾基因篩查,再加上孕期嚴格的檢查,我們目前所擁有的醫學技術編制出一個防控新生兒聽力障礙的網絡。我們相信醫學的發展有朝一日一定可以讓每一個新生兒寶寶都能暢聽到世界上各種美好的聲音。


審核:吳衛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