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多炮塔坦克的興起與衰亡

多炮塔坦克指車身上裝有數個炮塔的坦克,此類坦克在一戰末期開始發展,在30年代達到鼎盛,到二戰時期被徹底淘汰,多炮塔坦克的興盛沒落也是早期坦克和裝甲兵戰術的發展見證。

多炮塔坦克的興起與衰亡

多炮塔的巔峰T35型坦克

多炮塔坦克的誕生——一法國夏爾2C型坦克

1916年9月15日英軍在索姆河戰役中第一次投入了坦克作戰併成功突破了數段德軍防線,到1918年戰爭結束時協約國共裝配有近8000輛坦克,坦克成為了協約國突破德軍防線最重要的裝備。當時英國坦克部隊的參謀長富勒中校針對當時塹壕戰的特性提出了輕重兩種坦克配合的裝甲部隊戰略:重型坦克裝備厚重裝甲和大口徑火炮對塹壕防線發動正面突擊以求打開突破口,機動性強的輕型則通過重型坦克打開的缺口向敵軍縱深突擊。英法坦克部隊都以此思路來發展坦克型號。法國的搭配是重型的施耐德和聖沙蒙坦克配合輕便的雷諾FT17坦克,英軍的搭配則是重型的馬克系列坦克配合輕型小獵犬坦克

多炮塔坦克的興起與衰亡

一戰法軍坦克

可在實戰中坦克部隊打開第一線的缺口後,後續部隊往往不能及時的跟上來擴大戰果。如果敵軍在這個空隙階段配合前線殘餘的防守部隊展開反攻,那第一線的坦克部隊很可能就會被困在塹壕地帶中遭到前後夾擊陷入孤軍奮戰的困境,1917年康佈雷戰役中英軍先勝後敗很大程度上就是如此,大量坦克損失在兩道防線之間。所以重型坦克不但需要厚重的裝甲和大口徑火炮外還需要大量機槍來對付蜂擁而至的步兵(1917-1918年的德軍士兵已經敢於用手榴彈、反坦克步槍、火焰噴射器同協約國的坦克展開近身戰鬥)。雷諾FT17之前的坦克都沒有獨立旋轉炮塔,火炮機槍主要裝在車體炮郭中,射界十分有限,為了儘可能的減少射擊死角就要大量在車身上開孔安裝炮郭,這樣就會降低車體的整體防禦能力。

多炮塔坦克的興起與衰亡

法國施耐德坦克上的炮郭 射界相對有限

可全向旋轉的獨立炮塔的射界相比老式炮郭有極大優勢,理論上一個全向旋轉的機槍炮塔是沒有射擊死角的,而且因為不用在車身側面開洞,也加強了車身整體的防禦性能。所以在戰爭末期英法就開始考慮發展有數個獨立炮塔的的坦克來強化各個方向的火力密度。

多炮塔坦克的興起與衰亡

法國夏爾2C型坦克裝備一前一後兩個炮塔

世界上第一款多炮塔坦克是法國人在1917年設計出的夏爾2C型坦克,夏爾2C型坦克裝備有一前一後兩個炮塔,前炮塔裝有一門75mm火炮,後部炮塔則裝有一挺8mm機槍,車體前方和兩側也各裝有一挺8mm機槍,全車合計有一門75mm火炮,4挺8mm機槍,全長10.27m高4米重69噸,是個不折不扣的巨無霸。

多炮塔坦克的興起與衰亡

2C型坦克的生產車間中還沒安裝炮塔的車身 可以清楚看到一大一小兩個炮塔座圈

夏爾2C型坦克因為體型過於龐大製造工藝複雜,導致到一戰結束停產為止都只生產了10輛,沒有趕上戰爭的末尾車。到二戰法國戰役爆發後才又被緊急拉出來充數,但還沒來得及趕赴戰場法國就投降了,後都被法軍爆破銷燬。

多炮塔坦克的興起與衰亡

車組乘員和夏爾2C型坦克的合影可以看出2C型坦克的巨大

夏爾2C型坦克性能數據

重量:69噸

全長:10.27米

高度:4米

寬度:3米

武備:1門75mm火炮、4挺8mm哈奇開司機槍

車組乘員:11人

速度:15km/h

陸地巡洋艦——英國A1E1獨立號坦克

一戰結束後,英國人認為下次戰爭主要形式仍然會是大規模塹壕戰,坦克最主要的任務還是突破塹壕,英國人認為新坦克必須要有強大的機槍火力在突破塹壕後對敵軍步兵進行毀滅性的掃蕩作戰,裝備多個獨立機槍炮塔看上去是”最佳選擇“。新型坦克在1921年開始研製,並在1925年製造出了第一輛原型車A1E1型獨立號坦克(以下簡稱獨立號坦克)。

多炮塔坦克的興起與衰亡

獨立號坦克

獨立號坦克擁有一個裝備一門47mm速射炮的圓柱形炮塔和四個裝有一挺7.7mm機槍的小型炮塔。四個機槍炮塔圍繞在主炮塔四周,擁有著極佳的射界和及其猛烈的機槍火力。

多炮塔坦克的興起與衰亡

獨立號坦克兩視圖

獨立號坦克的定位是突破塹壕並控制一整片戰區堅守到後續部隊跟上來為止,其47mm速射炮可以擊穿20年代絕大部分坦克裝甲也可以用來壓制塹壕中的火力點,四挺機槍則可以車體為中心形成360度無死角的火力範圍。獨立號雖然重量高達31噸卻有著32公里/小時的高速(在20年代這已經是很高的速度了)。

多炮塔坦克的興起與衰亡

獨立號的四個機槍炮塔可以同時對四周進行無死角的掃射

以20年代的標準來看獨立號坦克的火力、防護、機動三大指標都是很優秀的,但因為昂貴的造價沒能展開批量生產,僅生產了一輛實驗車。但其設計思想卻對之後的多炮塔坦克發展造成了重大影響,三十年代設計的大部分多炮塔坦克或多或少都和獨立號有著關係。二戰初期英軍使用的MKI A9巡洋坦克和蘇聯的T28、T35的炮塔布局便都是以獨立號的為基礎。

多炮塔坦克的興起與衰亡

英軍MKIA9型巡洋坦克

獨立號坦克性能數據

重量:31噸

全長:7.6米

高度:2.7米

寬度:2.7米

武備:1門47mm速射炮、4挺7.7mm維克斯機槍

車組乘員:8人

速度:32km/h

多炮塔神教的鼎盛——蘇聯的多炮塔坦克

1930年蘇聯的採購代表來到英國考察坦克與裝甲車輛,併購入了”卡登埃勞德”超輕型坦克和維克斯6噸輕型坦克,之後的T26和T27兩款坦克便是在這兩款英國貨的底盤基礎上研發的。採購代表還看上了五炮塔獨立號坦克和三炮塔的維克斯16噸中型坦克,但是被英國人拒絕。

多炮塔坦克的興起與衰亡

三炮塔的維克斯16噸中型坦克就是二戰中英國巡洋坦克的元祖型號

雖然沒買到英國的多炮塔坦克,但蘇聯人還是開始設計自己的多炮塔坦克。蘇聯國產的多炮塔坦克計劃分為35噸的五炮塔重型坦克和16噸的三炮塔中型坦克兩種。兩種坦克的設計都在1932年完成 ,三炮塔的中型坦克被命名為T28,五炮塔的重型坦克被命名為T35。

多炮塔坦克的興起與衰亡

T35和T28的定位是在“航空兵和遠程炮火支援下對敵軍縱深進行遠距離突擊”,

屬於大本營預備隊下屬的重型坦克旅的主戰裝備,在圖哈切夫斯基的大縱深戰役理論中扮演中央突破的重要角色。


多炮塔坦克的興起與衰亡

T28中型坦克

T28中型坦克擁有一個橢圓形主炮塔與兩個機槍塔,整體佈局與維克斯16噸中型坦克十分接近,武備為一門76mm主炮與5挺7.62mm機槍(兩個機槍塔各一挺、並列機槍、後射機槍、高射機槍更一挺)。其不但火力猛烈而且非常的可靠,1936年的的越野實驗中三天行進了250公里,被坦克部隊的官兵高度讚揚。

T28中型坦克性能數據

重量:16.04噸

全長:7.4米

高度:2.8米

寬度:2.8米

武備:1門76mm坦克炮、5挺7.62mmDT機槍

車組乘員:6人

速度:45km/h

多炮塔坦克的興起與衰亡

T28坦克四視圖

T28第一次實戰是在蘇芬戰爭中,在攻擊“曼納海姆防線”的作戰中T28發揮了重大作用,1940年2月的黑拉德戰鬥中基洛夫坦克旅的T28坦克連續摧毀了芬軍近三十個火力點與碉堡,並摧毀了大量鐵絲網和拒馬,在芬軍防線上打開了一個寬12公里深11公里的巨大缺口,圓滿完成了其突破敵軍防線的任務。

多炮塔坦克的興起與衰亡

T28坦克正面

戰鬥中也暴漏了T28的缺點,在面對擁有反坦克炮的敵人時T28的損失率就會大幅度提升,蘇芬戰爭中有超過150輛T28被芬軍反坦克炮擊毀,究其原因就是T28

“皮薄大餡”。T 28如此巨大的外形但其裝甲厚度卻僅有20-30mm(被嘲笑為豆戰車的日本89式坦克也有17mm厚的裝甲),薄弱的裝甲加上高聳的外形使其在反坦克炮面前非常無力。

多炮塔坦克的興起與衰亡

T28高2.8米長7.4米

T35坦克則是多炮塔坦克發展的巔峰,其火力為三炮五槍可以說是三十年代火力最為猛烈的坦克。T35坦克的外形就是T28的放大版,兩者非常類似。T35的主炮塔也裝備一門76mm火炮,四個副炮塔的佈置為左前右後為機槍塔各裝備一挺7.62mmDT機槍,右前和左後的炮塔裡各裝備一門45mm火炮,還有並列機槍、後射機槍、高射機槍各一挺。

多炮塔坦克的興起與衰亡

T35坦克的四視圖

T35重型坦克性能數據

重量:45噸

全長:9.27米

高度:3.4米

寬度:3.2米

武備:1門76mm坦克炮、2門45mm炮、5挺7.62mmDT機槍

車組乘員:11人

速度:30km/h

T35的定位是比T28更重型更具威力的防線撕裂者,其設想是76mm主炮發射高爆彈來摧毀敵軍防線上的各種兼顧工事,兩門45mm炮則用來對抗敵軍坦克,五挺機槍則用來攻擊步兵。

多炮塔坦克的興起與衰亡

炮塔指向同一方向時的T35重型坦克是不是與戰列艦神似

T35比T28更重更大,其生產難度也更大,從1933年投產到1938年停產只生產了61輛,其巨大的體型和導致其機動性能極差,最大爬坡度僅為20度,而且轉向性極差甚至無法原地轉向,巨大的外形加上低劣的機動能力使蘇軍對其並不滿意,沒有像T28那樣大批量生產。

多炮塔坦克的興起與衰亡

T35坦克的正面

多炮塔的徹底破滅——二戰中的多炮塔坦克

二戰爆發初大量裝備多炮塔坦克其實僅有英蘇,德法日波等國都僅有少量實驗型號德多炮塔坦克。英國的早期巡洋巡洋坦克多是延續維克斯16噸中型坦克的設計。這些坦克在北非戰役初期面對落後的意大利坦克還能發揮作用,但在德軍加入北非戰局後很快就都被淘汰了。

多炮塔坦克的興起與衰亡

英國的MKIA9和 十字軍MKI型巡洋坦克

蘇聯的T28也是如此,雖然T28的火力和裝甲速度相比德軍的三號和四號更強,但是其巨大的體積卻大大降低了其戰場生存能力,而且六人車組在指揮和協同上遠比德軍的四人車組來的困難,在戰車遭到擊毀後逃生也更困難,在蘇德戰爭初期便消耗殆盡,1942年以後在前線部隊中就很難再看到T28了。T35坦克的境遇則更尷尬,在戰爭爆發前蘇軍便把這些笨重的“巨人”都送入了坦克學校作為教具,戰爭爆發後被緊急徵用運往戰場,但因其低劣的機動性能和稀少的數量導致其很快就在戰場上消耗殆盡。

多炮塔坦克的興起與衰亡

被德軍圍觀的T35坦克

多炮塔坦克在二戰中被迅速淘汰的原因有很多

1為了安裝多個砲塔導致戰車大型化,體積重量直線上升,機動力降低;

2為了減輕重量使得戰車無法安裝厚重裝甲;

3操作人員過多導致戰車內部指揮混亂;

4由於內部空間不足整備維修困難;

這些因素都有著不小的影響,但是歸根到底還是戰爭形態的變化,多炮塔作為塹壕戰時代的產物,其最重要的任務是支援步兵突破塹壕,其主要的對手是步兵和防禦工事,而且因為缺乏有效的高性能反坦克炮,坦克本身也很難摧毀其他坦克,導致反坦克對坦克而言並是不其主要任務。而在30年代末期隨著單炮塔技術和新型反坦克炮的發展,使得坦克本身就成了最高效的反坦克武器,坦克部隊開始成為兼具進攻和防禦性的強力武器,最終脫離了支援步兵這一初始角色,成為全新的兵種。在二戰這個機動為王的運動戰年代,在火力、防護、機動更平衡的單炮塔坦克取代多炮塔坦克則也是必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