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綠染平潭大嶼島!看無居民海島“舊貌換新顏”,迎華麗蛻變

探訪平潭大嶼島,

昔日小島正以嶄新面貌呈現在眼前,

碧玉精緻,婉約動人。

這裡將成為集科技、智慧和生態為一體的

綜合示範島。

一起來看它如何“舊貌換新顏”

汽車由西向東行駛在福建平潭海峽大橋上,車窗外海碧天藍。大橋南側浮現一座蒼翠海島,名叫大嶼,島上矗立著紅白相間的燈塔。這是一座無居民海島,是我國首批176個可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之一,也是福建首批最具特色的20個魅力海島之一。

綠染平潭大嶼島!看無居民海島“舊貌換新顏”,迎華麗蛻變

美麗海島“煩心事”

從平潭的娘宮碼頭出發,乘船不到20分鐘可抵達大嶼。上岸後,沿主路前行,左邊是原始風貌的山體樹木,右邊是棧橋堤壩,不遠處便是一片柔軟沙灘。

綠染平潭大嶼島!看無居民海島“舊貌換新顏”,迎華麗蛻變

大嶼島

大嶼總面積約22公頃,卻有兩片大面積沙灘,約佔全島面積的1/3。沙細、水清、石險的海島景觀讓人稱奇。

但令人憂心的是,大嶼海岸侵蝕嚴重,岸坡時有坍塌。上世紀90年代,大嶼有約3.1公里長的岸線,現在只剩約2.7公里,總面積也減少了近10公頃。

2016年,福建在大嶼開展省級海島生態保護修復示範基地建設。清潔海灘、岸線周邊垃圾,建設潮位、水質監測綜合實驗平臺,利用反滲透膜技術淡化海水……一系列示範應用項目的實施,為大嶼帶來了一次華麗轉身。

完全修復後,大嶼將是一座科技與智慧示範島。島上還將種植綠植,改善景觀環境。這也是海島中心開發處科研人員張琳婷每月一次登上大嶼的主要目的——察看植被恢復情況,篩選適宜在海島生長的植物物種。

然而,海島生態環境嚴酷,讓看起來簡單的植樹,變得困難重重。

因地制宜開“藥方”

在強勁海風與海浪的共同作用下,大嶼面臨自然岸線遭破壞、海島嚴重侵蝕、島體面積縮小等問題。

從事海島生態修復項目的科研人員,一方面因地制宜,最大限度保護原有植被,另一方面積極尋找適生植物,探索生態型海島植被修復新模式,降低修復工程及後期管理養護成本。

綠染平潭大嶼島!看無居民海島“舊貌換新顏”,迎華麗蛻變

大嶼島

“海島上的植物,最好能從石頭縫裡長出來。”海島中心開發處副處長劉貞文笑著說。巖生植被能起到防風固沙作用,防止岸灘侵蝕,而島陸植被能固堤護坡,避免島體水土流失。

而大嶼自然環境惡劣,淡水資源匱乏,植物要存活,必須具備抗風、耐旱、耐鹽鹼、耐貧瘠等特性。

張琳婷多次參與海島植被與植物資源調查,就像對海島植被作“人口普查”一樣,她熟知從杭州灣到海南島的絕大多數濱海植物種類。

通過“普查”,張琳婷所在的課題組共篩選出400多種具有一定抗風、耐鹽、耐乾旱等特性的南方植物資源。不過,不同區域海島的植被類型也表現出差異:不同的溫度帶,適宜生長的植物種類不同;同一座海島的迎風面和背風面,受風力及土壤水分的影響,適生的樹種也不同,長勢也有差異。“在大嶼開展植被生態修復必須因地制宜,才能找到最適宜的植物。”張琳婷說。

大嶼上的優勢樹種以臺灣相思和黑松為主。這兩個樹種的種子傳播能力有限,短期內的綠化覆蓋率並不令人滿意。如果從其他海島移植臺灣相思與黑松,相當於“拆了東牆補西牆”,得不償失。在常規苗圃培育生長的苗木通常周邊風力較小,一旦到風大、缺水缺肥的海島,很容易“水土不服”。

“比如濱柃(山茶科植物),在福建的無居民海島上屬於生命力十分強悍的物種,但人工繁育後的幼苗移栽到大嶼後卻長勢不佳,由於風害、鹽害導致葉片脫水。”張琳婷介紹,南方400多種濱海植物中,適宜在大嶼開展植被生態修復的鄉土樹種大概有五六十種,但只有十幾種可以買到種苗,在沒有太多人為干預的情況下,能夠在海島上成活的更屬鳳毛麟角。

將“美顏”進行到底

2017年初,海島中心課題組在大嶼海岸迎風面挑了一塊水土流失相對嚴重的地方,在1000平方米範圍內,選用“莖幹粗壯、主根發達、深根系、木質密實和抗風能力強”的植物開展海島植被生態優化技術示範。

綠染平潭大嶼島!看無居民海島“舊貌換新顏”,迎華麗蛻變

工人往島上運苗木

樹種選用以臺灣相思、木麻黃為主,伴生黃槿、無柄小葉榕和閩楠等喬木,配以海濱木槿、濱柃、厚葉石斑木等灌木,意在增強海島景觀的豐富性與生態多樣性。

“從去年3月開始試種,到今年3月又補種了一次。”張琳婷說,在海島上種樹,先要將苗木從苗圃轉運至碼頭,裝船運到島上,再搬運至示範區,幾番折騰下來,植物的活力也打了折扣。

樹苗種下後,科研人員每月均會上島一次,評估海島植被生態修復效果。這片“試驗田”將為大嶼全島景觀優化的植物種類篩選提供借鑑。

日復一日,有了臺灣相思及黑松等防護林的遮擋,大嶼上的植被受強風及鹽霧危害逐漸減小,曾經海風呼嘯、遍地沙石的海島正一點點變綠,新生的希望正在慢慢地積蓄、生長。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大嶼生態整治修復工程項目倡導綠色施工,堅持保護海島生態,恪守“不多砍一棵樹”的原則,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生植物的生境。課題組正在為營造“生態島礁”不斷添磚加瓦,將海島“美顏”進行到底。

  • 文字:王自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