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西行敦煌,张大千留在兰州的历史

西行敦煌,张大千留在兰州的历史

西行敦煌,张大千留在兰州的历史

背影讲述人: 张智 本土历史文化研究者

西行敦煌,张大千留在兰州的历史

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

西行敦煌,张大千留在兰州的历史

张大千临摹的壁画

西行敦煌,张大千留在兰州的历史

张大千画作《享堂峡》

大师为无数人所仰望,他们留下的故事,则成为长盛不衰的传奇。走过甘肃大地的大师们,留下了坚韧不拔的身影,也留下了点点滴滴的故事,它们构成了一段段历史的背影。

今天,就让我们聆听张大千在兰州的故事。

在成都,张大千初见临摹的敦煌壁画

说起张大千,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张大千留在兰州的故事,知道的人却不多。

张大千是如何喜欢上美术的呢?这和他母亲的熏陶密切相关。他的母亲名叫曾友贞,是四川内江当地有名的绣花女。曾友贞善于刺绣和剪纸,工笔花鸟画也很有功夫,被当地人称为张绣花。至今,人们还能见到1918年张大千母亲的一幅画,其水平已经超过了当地一般画师。小时候,张大千就跟着母亲学习画画,后来张大千又跟着他的二哥、大姐学习绘画,9岁的时候,张大千就已经有了比较好的绘画功底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童子功。

后来张大千去过日本,到过上海,四处求学谋生,还曾长期居住北平,成了一名“北漂”。抗战时期,日寇肆虐,张大千有了西去敦煌抢救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想法。这也是张大千到甘肃敦煌的缘起。

张大千曾经多次听人说过敦煌的壁画雕塑以及写经。不过,终究没有亲眼目睹过。1940年,一个名叫李丁陇的书画家带着一批从敦煌临摹的壁画作品,准备在成都举办一个展览。很快,成都一带的画廊老板就将这个消息传给了张大千。那时候,张大千声名鹊起,同时喜欢收藏,成都的古玩行当老板都视张大千为大主顾。

听到有一批敦煌壁画的临摹作品后,张大千迅速赶到成都,不过这时这批临摹作品还在装裱中。他在装裱店里看到这些作品后,激动至极,连声赞叹:“妙不可言,妙不可言!”

其实,对于敦煌张大千并不陌生,在上海的时候,他就听几位老师说起过敦煌的事情,还听叶恭绰先生讲过敦煌的情形。不过,起初人们对敦煌的关注,大多集中在敦煌发现的藏经上。对于敦煌的历代壁画以及大量的雕塑,并没有太多的信息。因而,这次李丁陇在成都展出的临摹作品,给张大千带来的冲击可想而知。

李丁陇是1937年到敦煌的,他是敦煌壁画临摹的第一人。他在敦煌临摹学习了八九个月,临摹了一批敦煌壁画,仅千姿百态的手势就记下了几百种。1941年,他吸取敦煌壁画精华,创作了长四十余尺,画面达400平方尺的长卷《极乐世界图》,在美术界引起注意。

随后,张大千又和李丁陇进行了长时间交谈,李丁陇将自己所掌握的相关情况倾囊相授。就此,张大千下定决心去敦煌。

抵达敦煌的当夜,张大千舍不得离开洞窟

不过张大千的西行之路并不顺利。1940年4月,他计划踏上西行之路。谁知,出发之前,他的长子张心亮突然病逝,这让他伤心不已,尽管如此,他还是依然西行。当走到四川广元的时候,又接到了他二哥张善孖在重庆去世的不幸消息。张大千和他二哥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二哥大张大千18岁,长期在外奔波,也善于绘画,早年给张大千的帮助非常大。他只好返回重庆奔丧。

第二年春天,张大千才再次踏上了西去敦煌的路。时间有限,张大千在张群的帮助下,先同当时的兰州市市长蔡孟坚进行了沟通,又同鲁大昌进行了协调。

张大千他们从成都乘坐飞机飞抵兰州,就居住在鲁大昌家里。鲁大昌虽然是军阀,但却喜欢书画,对张大千招呼很周到。同时,也协调了河西走廊的其他军阀。在有心人的帮助下,张大千的敦煌之行非常顺利,一路上都有军队保护。在武威文庙,他遇到范振绪,范振绪大张大千20多岁,两人一见如故。张大千把西去敦煌的事一说,范振绪也决定西行到敦煌去。

这一趟,张大千带的东西可不少。据张大千《我与敦煌》一文记述,他们去敦煌准备的行李和其他用具就有五百斤,鲁大昌派人护送张大千一行到武威,再由武威的马步青派出一连士兵,护送到敦煌。

到敦煌时,天已经黑了,张大千不顾路途疲劳,立刻去洞窟中考察,他看到那些唐代壁画时,立刻被吸引了,几乎都舍不得离开了。可见,敦煌给他带来的震撼。张大千在敦煌三年,临摹了近三百幅壁画。

在敦煌,张大千他们在临摹壁画的同时,对敦煌洞窟也进行了编号归类。张大千一行人在敦煌以及路上的开销,都是他自己负担。他东返后,在兰州、成都等地掀起了一股敦煌热。1943年7月,张大千在兰州举办过画展。

榆中兴隆山,多次走入张大千画作

鲜为人知的是,张大千不仅在兰州举办画展,还创作了一些关于兰州题材的作品。

榆中兴隆山是陇右第一名山,张大千到兰州后,专门游览兴隆山,拜谒了成吉思汗灵柩。其时,张大千43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他中等个头,长长的胡须,双目炯炯有神,身着一件灰布大褂。

游览兴隆山的当晚,张大千就画了一幅《兴龙山图》,这是赠送给高一涵的,当时他们在兰州借住在鲁大昌和高一涵家,故有此赠。回到兰州后,他又完成《兴龙山色图》。这幅作品2010年在香港的拍卖会上拍出170万的价格。后来,他还创作了一幅《山中幽居图》。此时,已经是张大千游览兴隆山后五年了,但西行敦煌的一切仍旧历历在目,他用写实的手法,画了云龙握桥、山神洞、大佛殿、太白泉等景观。题跋中有他在皋兰七里河嵩龄别墅居住,并和友人相见的情形。

还有一幅作品是《享堂峡》,这是甘青交界处的著名峡谷。1941年张大千去青海,途经享堂峡。这里陡峭的石壁,奔腾的河水,苍凉的群山,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18年后,张大千身在异域,去国怀乡,更加思念西北,思念他走过的敦煌,无奈天各一方,只能以笔墨寄情,以画作抒怀,《享堂峡》就是他晚年的代表作。

文/图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首席记者 王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