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50歲丟掉工作我心不甘,和妻子住進深山一年後,我賺了80萬

50歲丟掉工作我心不甘,和妻子住進深山一年後,我賺了80萬

每天讀點故事APP簽約作者:腦洞大叔

1

餘秀英又和吳躍進吵上了。

這一次,是為了化肥的事情。餘秀英要用化肥,說讓金釵石斛長得更快、更壯。但吳躍進不同意,認為化肥會破壞石斛的品質,可能會影響到銷售。

餘秀英生氣的說道:“人家鐵定要收,你怕什麼?”

她邊說邊往撮箕裡裝化肥。吳躍進見狀,氣得說不出話來。

他知道妻子並不是真的在乎化肥的事情,她只不過是想和自己吵架罷了。當初她就不同意上山栽種石斛,是他好說歹說,才勉強同意跟著上了山。自從上山後,她就三天兩頭找茬,和他吵架。

過了好一會兒,吳躍進才壓住內心的怒火,勸說道:“我們要看長遠,不要光看現在……”

餘秀英已經把化肥裝好了,她粗暴的打斷他,說道:“我就看現在,怎麼啦?!”

說著,氣鼓鼓的提著化肥便出了門。

吳躍進怒了,指著她的後背罵道:“都快50歲的人了,怎麼還像個娃娃一樣胡攪蠻纏呢?”

餘秀英冷哼一聲沒有答話,徑直朝山灣裡走。

吳躍進氣得上前去奪撮箕,卻不小心把餘秀英推倒在地。餘秀英摔得生痛,眼淚湧出來,指著他罵道:“你居然敢打我!”

看見妻子摔到地上,吳躍進心裡很自責,可是平時積攢的怨氣此刻全湧了上來,把這份自責給壓了下去。

他不僅沒去拉,反而責問道:“誰叫你不聽我的呢!”

她擦著眼淚,怒了:“聽你的?我們過得這麼慘,不全是因為聽你的嗎?!”

她的話觸痛了吳躍進,他把撮箕猛的一扔,便往山頂上走去。

吳躍進站在山頂一眼望去,滿目全是層層疊疊黝黑的大山。此時,霧氣已經悄悄瀰漫上來,把每座山的山腰隱沒在天色之中,看起來好像一級級階梯,它們不斷朝下綿延數百公里,一直落到吳躍進所站的山頭。

這些階梯,像極了他五十年來的人生之路,沒有起只有落,一直落到了今天這步田地。

自從1982年開始,吳躍進的人生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2

實際上,1982年,吳躍進可謂春風得意。

因為他在這一年迎來了人生中的兩件大喜事:第一件,是他從部隊轉業進入了自懷糧油站工作;第二件,是他迎娶了同在糧油站工作的餘秀英。

當時,改革開放的觸角還沒有延伸到自懷這樣偏遠的山區,糧油供應仍舊是計劃經濟。城裡人吃的糧油米麵只能到糧油站憑票購買,所以,糧油站的職工不僅福利待遇豐厚,地位也非常高。

吳躍進一手端著人人羨慕的鐵飯碗,一手牽著美麗聰慧的愛人,可謂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他禁不住摩拳擦掌,要為家人打拼出個美好未來。

然而讓他沒有料到的是,這竟然是他半輩子的至高點。從此之後,他便走上了漫長的下坡路。

吳躍進工作不久之後,國家開始實施糧油供銷改革,糧油供應從計劃經濟全面走向市場經濟,之前只能到糧油站買糧的歷史一去不復返,糧油站頓時成了明日黃花。

雖然收入極速下滑,但吳躍進和所有職工一樣都不願意離開,他們苦苦支撐著,希望有一天能重回計劃時代。

然而,到2002年,吳躍進他們的最後一絲希望被徹底粉碎。全國糧油站開始改革,一夜之間,所有糧油站職工都下了崗。

與其他人的憤怒、傷心、失落不同,吳躍進卻看到了人生的大好機遇。

當初,因為體制限制,吳躍進不願、也不敢投身市場洪流,如今沒了束縛,他反倒放開了手腳。

他決定創業!

他把站裡的下崗職工聚攏起來,組建了自懷糧油公司,開始搞糧油貿易。

由於對自懷片區糧油的出產、品質等情況瞭如指掌,加上積極開拓以物易物等路子,糧油公司很快在自懷站住了腳。公司利潤雖然不高,但維持大夥兒的平靜生活綽綽有餘。

可誰也沒想到,一個外地糧食商人的來到,將這份平靜徹底打破了。

2010年,外地糧食商人劉大禮找到吳躍進,提出和他們公司合作,讓吳躍進將收購的糧油全部賣給他。

劉大禮的收購價格比本地高,收購量也不設上限,有多少要多少。這樣的條件吸引了吳躍進。吳躍進仔細算了算,如果按照協議執行,公司每年的利潤至少可以翻上一番。

但餘秀英卻有種不祥的預感,擔心會被騙。為了打消疑慮,吳躍進帶了幾位員工去省城考察了劉大禮的公司。

到省城後,劉大禮直接帶他們去了他的糧食倉庫。倉庫屬於中型規模,裝個百萬斤糧食沒有一點問題。而就在吳躍進他們去的時候,省內各地的糧食正車水馬龍的往倉庫運。

有這麼強的實力,怎麼可能騙人?吳躍進當即拍板簽訂了合同。

當時,糧食生意有個不成文的規則,就是先拉糧後結款,而且結款時間往往要推後兩三個月。劉大禮也不例外,基本上都是兩三個月結一次賬。

可就在第五次結賬的時候出了問題。

這一次,4個多月仍舊沒結貨款。吳躍進不停催促,結果劉大禮每次都以年終忙著扎賬為由推脫了。最後一次聯繫的時候,他讓吳躍進再運30萬噸稻穀過去,好一次性結賬。

由於欠的外債太多,吳躍進只湊了10萬斤送過去。後來,才發現幸好只拉了10萬斤。

因為這批糧食送過去後,吳躍進再也聯繫不上劉大禮了。

幾次聯繫未果,吳躍進慌了。他連忙跑到省城去找劉大禮,結果公司人去樓空,而倉庫裡的糧食已經全部搬空。找到倉庫保安一問,才知道倉庫是租的,而劉大禮還欠著半年的倉庫租金未交。

吳躍進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他連忙去報警,結果警方告訴他,和他一樣受騙的還有十多家公司,案子正在努力偵破中,但由於劉大禮使用的是假身份,可能一時半會兒不會有結果。

吳躍進不願意就此放棄,他又在省城找了兩個多月,結果依然沒找到劉大禮的一點消息。而這時,欠農民的糧款卻不能再拖了,他只得回了家。

由於沒錢,吳躍進只得把公司資產全部清理出售,又向親朋好友借了將近10萬塊錢,這才付清了所有欠款。

受此重大打擊,吳躍進將自己關在家裡,一個月足不出戶。

3

等吳躍進緩過來,餘秀英和他商量去市裡打工還錢。

吳躍進不同意:“靠打工賺錢,幾時才能還完欠債?”

他決定找項目,再次創業。

這時候,吳躍進已經50歲了。這麼大年紀還要創業,餘秀英不同意:“都一大把年紀了,還折騰什麼?”

“誰說一大把年紀就不能創業了?”吳躍進接著說道,“人家禇老爺子83歲才開始創業,不也成功了嗎?現在女兒也嫁出去了,我們也沒有什麼後顧之憂,完全可以放手一搏。”

餘秀英一聽,氣得沒再說話。

吳躍進開始四處找項目,可找來找去,都沒找到適合的項目。

正在這時,一次胃病治療給他帶來了靈感。

醫生告訴他,自懷本地出產一種長在石頭上的中藥材,名叫金釵石斛,用它泡水喝,能治療胃病。

吳躍進心想,現在正好流行養生,鐵皮石斛賣得那樣好,有同樣功效的金釵石斛肯定也有市場。

於是,他去了市裡考察金釵石斛的銷路,結果幾家藥廠都要收,甚至有家藥廠提出一年可以收一千斤。

吳躍進高興的回了家,和餘秀英商量上山種石斛。

沒想到,卻遭到了餘秀英的反對。她覺得中藥材價格漲跌不定不保險,更何況倆口子都沒幹過農活,怎麼可能種好這樣金貴的藥材?

但吳躍進卻鐵了心,認定這是創業的好機會。倆人為此爭吵了很多次,餘秀英都不同意。

就在這時,上門要債的人一天天多了起來。被追債的人逼急了,餘秀英尋思著上山就沒這麼煩了,才勉強同意了吳躍進的決定。

吳躍進很快物色到當地一座名叫水滴崖的大山,這山上不僅有水源,而且山林中石頭很多,非常適合石斛生長。

於是,倆人四處借了2萬多塊錢承包下水滴崖,進了山。

雖然夫妻倆有所預料,但真正進了山,才知道有多辛苦。

4

一到山上,夫妻倆便砍了山裡的竹木搭了個窩棚,開荒種石斛。

剛開始的一個月,倆人都覺得新鮮,幹起活來渾身是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新鮮勁很快過去了,迎接他們的是日復一日、辛苦的勞作。

夫妻倆每天天一亮就上山,先是開荒,把灌木、雜木、藤條全部砍掉,拖到固定的地點處理;然後是清理石頭,把上面的苔蘚全部剷掉;接著是栽種石斛,把石斛苗用卡釘一枝一枝的釘在石頭上;最後是管護,給石斛澆水、去除多餘的壞枝……

由於水滴崖的山林長期沒人管護,基本上處於荒野狀態,加上夫妻倆都沒有經驗,臉上手上經常被樹條、木刺劃出了一條條傷痕,破了相不說,還又痛又癢。

而清理石頭,栽種、管護石斛需要一直彎著腰,一天下來,夫妻倆連腰都直不起來了。

吃飯更是簡單,如果幹活的地方離棚屋近,就下午兩點過回去,吃完飯立刻返回上工。如果走得遠,早上帶些饃饃出門,中午就著山泉水吃了又繼續幹活。

每天直到太陽下山,快要看不清楚路了,夫妻倆才回到棚屋。草草吃了晚飯,直接倒床便睡。這時候,不要說動一動,就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

相比身體的辛苦,更難過的是山上的冷清寂寞。

水滴崖方圓30多里沒有人煙,夫妻倆是這片山林中唯一的住戶。平時下山,要走上30多里的崎嶇山路,才能到達這片山區看林人的住處,再走上5裡多毛坯土路,才能上鄉村公路搭車去鎮上。

去一趟鎮上來回就是一天,所以,夫妻倆極少下山。

山上沒有電,多數地方都沒有手機信號,夫妻倆只能通過收音機瞭解外面的信息。可山裡雲霧大,加上山高林密,信號不是很好,很多時候就連收音機也沒法聽。

剛開始,倆口子還講講過去,談談將來。可是一個多月後,倆口子幾乎把一輩子的話都說完,沒話可說了。

在時候,實在憋不住了,餘秀英會跑到山灣裡朝遠方的鎮子大吼幾聲,排解心中的苦悶。

還好,因為每天都有很多工作要做,日子過得還算快。

但就在上山半年後,吳躍進提出了一個讓餘秀英很是惱火的提議。

5

吳躍進提出要把城裡的房子賣了,擴大石斛種植面積。

上山前,夫妻倆決定先栽種十多畝石斛,等它們出產賺了錢,再一步步擴大種植面積。這樣既能降低種植風險,又可以解決資金、人力缺乏的問題。

但市裡那家藥廠的負責人上山參觀後,讓夫妻倆擴大栽種面積。負責人答應無息借給他們5萬塊錢,並簽訂包銷合同,有多少收多少,還約定石斛只能賣給他們。

包銷售,而且收購價也不低,吳躍進決定擴大栽種面積。

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擴大栽種面積需要的錢越來越多。

原來,石斛生長緩慢,栽種後的第3年才能收穫。這意味前3年不僅一分錢沒得進,還得不停往裡投苗子、育苗用的木渣、薄膜等資金。加上擴大面積後,光靠夫妻兩人根本忙不過來,必須得僱十多個工人幫忙才行。

這些開支,導致資金缺口越來越大。所以,吳躍進才想到了賣房,解決資金難題。

餘秀英一聽生氣了,責問道:“難道你想在這山上住一輩子?”

“賣房只是權宜之計,又不是要一輩子住在山裡。”吳躍進接著勸說道,“再說了,等我們賺到錢,還可以在城裡買。到時候,不要說買一套,就是買兩套都行!”

他又把預計的收入算給餘秀英聽,她這才勉強同意了。最終,房子賣了15萬,全部投入到了生產中。

可錢仍舊不夠。

這時,他們聽說國家為扶持農業種植,給種植大戶提供無抵押、無利息貸款,倆人立即貸了10萬塊,終於緩解了資金難題。

可由於管護的人工工資、補苗資金需要不斷投入,錢仍舊緊張。

夫妻倆為了省錢,把日常生活開支壓縮到了最低,經常一盤辣椒拌蘿蔔下米飯便是一頓,衣服和鞋子磨爛了都是補了又補。

生活過得越來越差,經濟壓力又越來越大,未來還不知道能不能成功,這讓餘秀英對吳躍進上山的決定越來越不滿。

她心裡的鬱結越來越重,所以才有今天下午,為用不用化肥的事情對吳躍進發難。

餘秀英這樣的發難並不是一回兩回。這一次,吳躍進仍舊選擇了老方法,先上山頂避一避,等妻子冷靜下來再好言相勸。

6

吳躍進在山上枯坐了好一會兒,估計時間差不多了,這才去了山灣的石斛田,但餘秀英沒在田裡。

他猜想她應該在家休息,便一個人幹起活兒來。可越幹卻越覺得有什麼不對勁。他立即回了棚屋,發現餘秀英不在屋裡,而且她下山趕集的包也不見了。

她竟然走了!

吳躍進有些生氣,他覺得不管誰對誰錯,夫妻倆都應該一起面對,怎麼能一聲不吭便走了呢?

這時,山上的霧氣升上來了。

水滴崖每年從秋天開始,傍晚都會起霧,霧要到第二天中午才會散去。這霧氣很濃,兩三米開外都看不見人影。而此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能見度更低了。

一個女人在這種渺無人煙的山路上行走,是何其危險的事情!

吳躍進的心裡有點慌起來。他連忙跑到山坎上,走位尋到了手機信號給餘秀英打電話,可她的電話無法接通。

和餘秀英吵完架已經是3點過了,她收拾一下往山下走最多4點鐘,可現在已經6點過了,她無論如何也該走到有手機信號的地方了,為什麼電話還是無法接通?

她不會是在下山的途中遇到什麼了吧?吳躍進不敢多想,抓起電筒便往山下跑。

跑到幾個有信號的地方,他又撥餘秀英的電話,結果仍舊是無法接通。

吳躍進越來越擔心,腳步也越來越快。走了1個多小時,突然聽見前面傳來了哭泣聲。

他連忙喊道:“秀英!”

哭聲突然停了下來。

“秀英!”吳躍進邊喊邊往前走。

這時,才聽到一個怯生生的回答:“是躍進嗎?”

是餘秀英!

吳躍進三步並作兩步跑了過去,見餘秀英癱坐在地上,哭著抱著自己的右腳,渾身直髮抖。

吳躍進要扶她,她一把甩開他的手,說道:“讓我死在這兒了算了!”

吳躍進沒答話,又去扶她,她這才半推半就任由他扶起來,攙扶著她回家。

到家把她扶上床,吳躍進便去煮飯。等飯煮好去叫餘秀英時,她已經睡著了。

望著妻子因為辛勞而開始蒼老的臉龐,吳躍進心裡一陣絞痛。

結婚這麼多年,家庭遭遇了種種低谷,可妻子始終不離不棄,一直做自己的堅強後盾。

像這樣好的女人,哪兒能找到?他打定主意要加倍努力創業成功,一定讓她過上好日子。

7

雖然餘秀英一直刻意隱瞞著,但她過得很苦的事情,還是傳到了孃家妹妹的耳朵裡。

這天,妹妹藉著中秋節的名義上山來看她。

夫妻倆一大早便去公路上等他們。妹妹見了吳躍進自然沒給好臉色,一把挽住餘秀英便往山上走。吳躍進揹著妹妹送的臘肉香腸,和妹夫跟在後面。

妹妹才走到半山腰便累得氣喘吁吁。

“怎麼這麼遠啊?”

好容易到了山頂,一看夫妻倆異常簡陋、四面透風的棚屋,驚訝的問道:“姐姐,你就住這種地方嗎?”

餘秀英笑著說道:“對啊,這可是全實木的觀景房。”

妹妹一聽,沒笑,反而哭了起來:“你過的這是什麼日子啊!”

餘秀英笑著勸慰道:“暫時的,暫時的。”

邊說邊幫妹妹擦眼淚。

妹妹緩了緩才止住聲,調頭便數落吳躍進:“你一個大男人,這些年怎麼混的?讓我姐姐過得這麼慘?”

吳躍進滿臉尷尬,沒有答話。

餘秀英趕緊給他解圍:“也不能怪他。我們也是被人騙了才到這一步的。”

飯桌上,妹妹又數落了吳躍進一通,並極力勸說餘秀英下山。

“你到我的館子幫忙,只要我有一口飯吃,決不餓著你!”

餘秀英笑著拒絕了,她說道:“要是我走了,躍進一個人怎麼辦?況且石斛就快有收成了,到時候條件會改觀的。”

妹妹見說服不了姐姐,第二天一早便氣鼓鼓地下山了。

有了妹妹送的臘肉香腸,夫妻倆過了一段時間好日子。

但到初秋的時候,夫妻倆又陷入了困境。

原來,夫妻倆把資金全投進了生產,現在窮得連買糧買菜的錢也沒有了。而這個時候地裡正好青黃不接,沒有菜吃。

餘秀英決定挖野菜。

實際上,頭兩年鬧菜荒的時候,夫妻也曾挖過野菜吃,只是當時挖的量少。但今年需求量大,常見的野菜沒多久便被挖完了。餘秀英決定嘗試一些不常吃的野菜,比如苦菜。

結果就是這次嘗試,讓夫妻倆差點把命給丟了。

那天,才吃過晚飯1個多小時,夫妻倆便開始拉肚子。吳躍進還好些,吃了止瀉藥後,只跑了三趟廁所就止住了。

而餘秀英就慘了,止瀉藥彷彿沒有任何作用,吃過後仍舊不停拉肚子,連拉了十多次後直接脫了水。她面色蒼白,冒著虛汗,連站都站不起來了。

吳躍進被嚇住了,趕緊揹著餘秀英往山下跑。

山路不好走,加上又是晚上,沒跑多久,吳躍進腳下一滑便摔倒在地上。

摔倒的那一刻,他拼盡全力先倒地,讓餘秀英倒在自己身上。結果餘秀英沒摔到什麼,而他的臉和手卻被擦傷幾大塊,浸出了血。

到底是上了年紀,他坐在地上大口喘著氣。

餘秀英見狀,哭著不讓他背了:“不去了,就讓我死在這兒算了!”

吳躍進邊喘邊起了身:“不行!你要有個三長兩短,我還怎麼活?”

說罷又把她背到身上往山下跑,她在背上哭著哭著就暈了過去。

吳躍進見她沒反應,眼淚頓時湧了出來:“秀英,你一定要穩住啊,馬上就到公路了,馬上就到公路了。”

也不知道從哪兒來的氣力,他揹著餘秀英一路沒歇,跑了近2個小時,終於把她送到公路邊。早等在路邊的急救車連忙把夫妻倆送到了醫院。

經過搶救,餘秀英很快脫離了危險。

但她到後半夜才醒過來。

這時候,吳躍進已經靠在病床邊上睡著了。原來,把餘秀英送到醫院後,他已經累得快虛脫了。他強撐著等到餘秀英輸完液,這才趴在病床邊休息,結果一挨床便睡著了。

餘秀英望著熟睡中的吳躍進,這才發現他的頭髮不知在幾時變成了灰白色,一雙手異常粗糙,像個老樹枝,全然沒了年輕時的溫潤。

望著他,讓她想起了美好的過去。30多年的記憶像過電影般一一出現:第一次見面、結婚、生子、下崗、做生意……

這30多年來,日子確實越過越差。但吳躍進對自己卻一直都很包容,極少對她說過重話,有什麼好吃的、好穿的都是第一時間想到她,想到家。而今已是50多歲了,依然在為家庭打拼著。

她覺得自己當初的眼光沒錯,他是一個值得託付終身的男人。只不過,要是他的運氣再好一點點就更好了。

可這人世間,哪有什麼完美呢?這樣一想,她便笑了起來。

正在這時,吳躍進突然醒了過來。

見她已經醒了,他眼裡滿是擔心:“覺得好點兒沒有?”

她點了點頭。望著他憔悴的面容,她眼裡頓時閃著淚花。

吳躍進幫她理完被子,說道:“讓你受苦了。”

餘秀英笑中帶淚,答道:“不苦不苦。”

她還想加一句“只要和你在一起,再大的苦也不叫苦”,但嘴動了動沒有說出口。

第二天,吳躍進上山把頭天吃的野菜拿給醫生看,這才知道,他們誤採了斷腸草。因為吳躍進吃得遲些,又吃得少些,所以才沒餘秀英那麼嚴重。

醫生說,還好他們來得及時,要不然,餘秀英這條命能不能保住都成問題了。

夫妻倆一聽後怕極了,打定主意,以後不摘野菜吃了。

餘秀英住了兩天院,便吵著要回山上。

吳躍進知道,其實是她不想讓自己醫院、山上兩頭跑。又勸了一陣,他實在拗不過餘秀英,只得扶著她回到了山上。

經歷這件事情後,吳躍進更加註意餘秀英的身體。每天從山上回到棚屋,他都要為妻子捏腳、按摩。

8

隨著秋末的臨近,石斛終於可以收穫了。

倆人看在眼裡喜在心頭,他們算了算,這100多畝石斛,大概能收6000多斤鮮枝,加上之前曬的石斛花,至少可以收入27、8萬。這意味著,今天能還完所有貸款和欠債。

倆人非常開心,吳躍進說道:“如果還剩錢,一定給你買套好衣服。”

餘秀英笑著說道:“還是先把棚屋改造一下再說吧。”

聊著聊著,夫妻倆都沒了睡意。吳躍進說等經濟條件好了,一定要和她去全國各地旅遊。

“我們要把祖國的大好河山看個遍!”

夫妻倆都開心的笑起來。

然而,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計劃落空了。

藥廠負責人把收購價格壓低了3成。他給出的理由,是石斛生長得不夠壯實,品質太差。

吳躍進解釋說,長得不夠壯實是因為沒用化肥。

負責人反問道:“為什麼不用化肥?”

吳躍進連忙說道:“用化肥就不是原生態,不是綠色產品了……”

負責人擺擺手打斷他:“誰在乎這些?你只要貼個綠色產品標籤,它就是綠色產品!重要的還是每株的重量,越重當然越賺錢了。”

吳躍進竟被他說得無言以對。

負責人說,這是給的最高價了,末了還說道:“你們的石斛品相這麼差,除了我們,根本沒人會要。”

說好的價格卻臨時變卦,這讓吳躍進非常生氣。他揮揮手當即拒絕了:“我們不賣了。”

負責人一副吃定吳躍進的表情:“你可要想清楚了,我們是簽訂了合同的,你們的石斛必須賣給我們。”

吳躍進怒了,說道:“我就不信了,我們栽出來的東西,自己還作不了主了!”

與藥廠負責人不歡而散後,吳躍進進城找了律師諮詢,結果確認要付給違約款。不過,還好當時只借了5萬塊錢,只需要付1萬的違約金就行了。

回到家,餘秀英勸吳躍進還是算了。一來憑白賠給人家1萬塊錢不划算,二來能不能找到其他公司收購石斛還說不清楚。

她接著說道:“少3成也有18、9萬,我們少還點錢就是了。”

但吳躍進無論如何也咽不下這口氣,他想了一夜,決定自己去找銷路。

“我就不信,這麼好的原生態石斛會沒人收購。”

但找銷路卻沒他想象的那麼簡單。因為他對醫藥行業不熟悉,加上石斛這種藥材需求特殊,不像普通中藥材一樣銷路廣。他在成都找了一個星期,也沒有找到一家藥廠願意接收。

就在他準備放棄、打道回府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一則石斛的保健品廣告。

他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和保健品公司聯繫,沒想到他們很感興趣,邀請他去公司面談。

公司經理一聽說是在深山裡原生態種植的,立即決定全部收購,而且給出的價錢比之前那家藥廠的約定價格還高。這讓吳躍進非常開心。

但保健品公司卻提出了一個苛刻的條件,石斛鹼必須達到0.5%以上。

吳躍進的石斛苗幾乎全是從鄰縣赤河縣買過來的,而赤河縣石斛的石斛鹼含量只有0.43%。

都是同一個品種拿過來的,石斛鹼能不能達到0.5%,他一點底氣也沒有。不過,他決定無論如何都要試一試。

回到山裡後,他立即採摘了一些石斛樣品送到專業檢測機構。捱過漫長的3天之後,終於得到了檢驗結果。

石斛鹼的含量竟然高達0.61%!

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後來聽專家解釋才知道,這麼高的石斛鹼含量,只有不用化肥、堅持在深山種植才能達到。

餘秀英聽說後,直慶幸當初吳躍進的堅持,否則辛苦栽種了3年的石斛全部都只能賤賣了。

最終,夫妻倆的石斛賣得了32萬。不僅還完了所有外債,還剩下了5萬多塊。之後,倆人又逐年擴大栽種面積,最終達到了六百多畝,年純收入也增加到了80多萬。

夫妻倆賺到錢後,把周邊的群眾也帶動起來栽種石斛,共同致富。見夫妻賺錢不忘鄉親,政府專程給夫妻倆架設了電線。去年,還修了一條泥石路上山,夫妻倆出行難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今年,夫妻倆又承包了另一座大山,準備再擴大石斛種植面積。

過了半百,吳躍進的人生終於走上了上坡路。(作品名:《年過半百的創業者》,作者:腦洞大叔。來自:每天讀點故事APP,看更多精彩)

點擊屏幕右上【關注】按鈕,第一時間向你推薦精彩後續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