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又是一年清明時

又是一年清明時

又是一年清明時

清明有哪些別稱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有哪些習俗

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來鍛鍊身體。

古人怎麼過清明

1.清明祭掃

又是一年清明时

2.寒食、蹴鞠

又是一年清明时

3.飲酒

又是一年清明时

4.踏青、放風箏

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從一個普通的節氣變成節日,大致在唐代,遠在寒食節之後,最初就是踏青之節。或許正是因為人們在寒食掃墓,發現春色可喜,所以才有了清明節專供遊玩吧。

又是一年清明时

我們是怎麼過清明的

又是一年清明时
又是一年清明时又是一年清明时
又是一年清明时又是一年清明时
又是一年清明时又是一年清明时
又是一年清明时

我們倡議

新時代清明節這麼過

一、遵章有序,平安清明。科學合理安排祭掃時間、路線,選擇錯峰祭掃,避免造成交通擁堵。不攜帶火種和易燃易爆物品進入墓園和山林等易引發火災場所,不在墓園以及城市街道、綠地、居民小區等公共場所焚燒紙錢、燃放鞭炮。

二、綠色低碳,文明祭掃。自覺摒棄封建迷信、破壞生態環境等祭掃陋習,提倡鮮花祭掃、網絡祭掃和家庭追思會等祭掃方式,根據需要組織集體共祭、社區公祭和烈士陵園祭掃活動,為緬懷先烈、感恩先人營造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社會氛圍。

三、支持改革,移風易俗。帶頭推動殯葬改革,宣傳遺體火化政策和樹葬、花葬、草坪葬及不保留骨灰等節地生態葬法,做到不散埋亂葬墳墓,不修建大墓、豪華墓、活人墓,反對盲目攀比、大操大辦,辦喪擾民。傳遞正能量,弘揚尊重生命、孝老敬親、厚養薄葬、慎終追遠等殯葬新風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