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注:本文首發於少數派 ID:sspaime ,已獲授權)

2012 年,我得到了我人生中第一部 iPhone——iPhone 4s,彼時我還是一名初二的學生。

我還依稀記得,那時我懵懵懂懂地看著 Apple 官網上 iPhone 4s 攝像頭的介紹頁面——800 萬像素、進光率提高 73% ,f2.4 光圈……這些略顯晦澀的術語讓我微微不明覺厲,展示的拍攝樣張更讓我感到驚豔,於是在這種「iPhone 鏡頭很厲害」的心態下,我開始有意識地多拍照。

沒想到,這一拍,就是我手機攝影的開始......

圖文 | 譚小熊

▶︎ 本文約 8000字,細讀全文需 20 分鐘

(乾貨長文預警)

2017 年,是我接觸手機攝影的第 6 年,此時的我已經是一名本科大一的學生。這些年來,手機攝影已經徹底融入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成為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對手機攝影的觀念也有所改變,除了尋常的風光、人文攝影,我開始另闢蹊徑,探尋一些能使攝影作品變得獨特和新奇的方法和工具。所以我的所有構思和嘗試,都匯聚在這篇文章裡了,這是我參與徵文活動的一份作品,更是我手機攝影一年來交出的答卷。

為 什 麼 是「手機」攝 影?

接觸手機攝影幾年來,我一直都選擇用手機來拍照,而且就目前來說,在我可預見的未來裡面,我都無意入手一臺相機,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是手機本身的便攜性及其附加功能帶來的必要性。相對於相機來說,手機是非常嬌小非常日常的一個設備,我們每天都會帶手機出門,手機不離身,所以用手機攝影就會比較方便和及時,能夠捕捉到更多意外的瞬間。但對於相機來說,由於它本身就有一定的分量,而且功能單一,相比起手機,它對我而言是一個「額外」的設備,我可以一天沒有相機,但是我不可以一天沒有手機。所以我可能很難堅持每天都帶相機出門,這是我對相機望而卻步的原因。

第二個原因則是眾多精彩的應用程序。使用手機拍攝的優勢在於,一張照片的前期和後期可以結合得非常緊湊。眾所周知,現在手機的應用商店裡,攝影門類下的 App 數量可以說是非常龐大的,其中也不乏質量上乘、功能強大的。所以正是在前後期結合得這麼緊湊的環境下,使用手機可以有著非常便捷和流暢的捕捉靈感、進行創作的體驗。同時,這一點和我後面要談到的藝術化和創意化一張照片是離不開的,如果沒有這麼多精彩的 App,很多創作我都不可能完成。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 我在用的攝影 App

最後則是我自身的需求使然。雖然目前來說手機的硬件條件肯定是比不過相機,但是隨著手機攝像頭的不斷升級,我可以說的是,手機的鏡頭對我來說已經夠用了。我的觀點是,我們不能脫離自身需求去談什麼樣的設備最好,也就是說,對於我個人拍攝需求而言,儘管手機不是最好的,但是它是適合我的。這就是我覺得我沒有必要去入手一臺相機的理由。

為 什 麼 要 藝 術 化 和 創 意 化?

這裡首先要說明的是「藝術化和創意化」以及題目中「脫穎而出」的含義,它並不一定指照片有多麼精彩,光影和色彩多麼完美。我想說的是不走尋常路——前期儘量使畫面變得獨特和新奇,後期則嘗試通過改變物體形狀、重構畫面視圖以及添加特效等方式,使照片帶來獨特、奇妙的視覺體驗,給看者帶來深刻的印象,引發看者的注意和思考。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我之所以會想到這樣做主要是有兩個原因,首先是我自身的原因。正如我上面說到,這是我接觸手機攝影的第六年了,雖然這條路還十分漫長,我的技術也並沒有足夠精湛,但面對著眾多千篇一律的照片,我多多少少確實是有些厭倦了,所以我有意願想要進行一些腦洞大開的創作。

而最重要的是,這是由手機自身的硬件條件決定的。對於相機來說,它的硬件條件比較好,像素比較高,所以用它拍攝出來的照片,即使是經過挑選局部裁剪、放大都可以保持較高的清晰度,因此相機就有了能夠重構畫面的能力。而手機攝影是沒有這種能力的,一般我們按下快門後,畫面是什麼樣就什麼樣了,即使裁剪也只能是比較小範圍的。所以一直以來,我都有一種觀念——手機攝影要靠創意突圍。

如 何 在 前 期 拍 出 獨 特 的 照 片?

產出一張照片的步驟可以簡單粗暴地分為前期和後期。雖然在後期時,供我們發揮的空間會更大,但是一張高質量的照片是關鍵所在,因此前期拍攝功不可沒。而如果你能一下子就拍出一張令人滿意的照片,那是最好不過了。所以我結合了我自己的影像風格,概括了幾點在前期拍攝時我會注意的地方以及我會去拍攝的內容。

1. 極 簡 化 一 張 照 片

如果說繪畫是一個做加法的過程,那麼極簡主義攝影就是一個做減法的過程,它被稱為「一門少的藝術」。相比起其他攝影作品,極簡攝影作品的畫面更為純粹,給看者一種寧靜致遠、靜謐之感。所以我非常喜歡極簡主義,也會在拍攝時有意識地追求這種風格。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而為了達到這點,我的做法是通過不斷尋找角度和機位,來一步步減少畫面中的事物。例如,我會看著畫面裡存在的景物,然後我會想:我怎樣才能把這個電線杆或者這個垃圾桶消失掉,這些一個個影響畫面的東西要怎樣才能離開我的畫面之中。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從左到右:通過調整機位和角度不斷簡化畫面

比如下面這張廣州塔,畫面簡潔,但事實上廣州塔坐落在廣州的 CBD,其周圍有非常多的高樓大廈,我當時找了很久才找到能夠拍出這樣的畫面的機位。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除了尋找角度,我還會通過變焦來縮放畫面,以挑取畫面的局部來拍攝,這樣也可以有效地把多餘的物體排除在外。這一點在雙攝的 iPhone 上尤其簡單,因為相機 App 內界面下方就有一個按鈕,可以快速在 1× 和 2× 變焦之間切換。而且,這種變焦其實是從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兩顆鏡頭之間進行切換,所以 2× 變焦並非數碼變焦,畫質沒有損失,同時還消除了廣角鏡頭的畸變效果,非常適合拍攝建築。

2. 尋 找 戲 劇 性 的 對 比

對比是一種十分簡單,效果卻十分顯著的攝影手法,它強調了照片中各元素之間的區別。兩種具有相反特性的元素融匯在同一張照片中,能夠相互映襯、加強,突出各自的表現力,顯得矛盾橫生,卻又統一和諧、張弛有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在取景時,總會嘗試去構建對比,創作出反差強烈的作品,增強照片的可讀性。而我平時在拍攝時主要關注兩種對比——色彩對比和光影對比,因為這兩種對比比較明顯而且在生活中也比較常見。

而色彩對比最常見的就是冷色和暖色的對比了。這種對比,可以由物體本身具有迥異的顏色構成,比如粉牆黛瓦;也可以被一天中不同時刻的天氣所影響,比如傍晚時夕陽的暖黃和高空的澄藍。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兩種對比並存

至於光影的對比,一般來說在正午時,陽光比較強烈,因而容易捕捉到明暗對比強烈的畫面。我就非常喜歡明和暗的對比,這種風格可以在我的照片中一覽無遺。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3. 通 過 反 射 產 生 倒 影 效 果

群峰懸中流,石壁如瑤瓊。

魚龍隱蒼翠,鳥獸遊清泠。

——儲光羲《同諸公秋霽曲江俯見南山》

倒影,總能引起我們的遐思和聯想。利用倒影進行拍攝,能夠帶來對稱的視覺效果,使畫面更具藝術感。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利用水面的反射來拍攝倒影是最常見的。如果是雨後放晴,或者地面上本來就有水體,我總會衝上去,把機位放低,看看會拍出什麼效果。我會使鏡頭儘量貼著水面,這樣拍攝出的倒影就會比較完滿。而除了這種可遇不可求的情況,我還試過自己創造機會,最極端的情況是,我曾經為了拍攝一棟建築的倒影效果,自己買了一瓶礦泉水倒在地面上,硬生生造出一個水面來。(雖然那張照片拍出來也不怎麼好看……肯定是水量的原因~)

當然了,不止有水面才能實現對稱的效果,事實上,任何可以反射光的物體,例如玻璃、瓷磚等,都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只要我們平時用心觀察即可發現。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瓷磚反射形成的倒影

4. 道 具 的 使 用

我偶爾會翻看我以前拍攝的照片,對著它們,我常常會思考——怎麼才能通過一些小改變,使原本不值得拍攝的畫面,或是比較單調的畫面,變得妙趣橫生?我的出發點是創作出一些讓別人看了也覺得很奇妙的照片。

那麼在過去一年中我的做法是,除了普通的攝影,我也開始使用一些道具。這些道具並不是指外置鏡頭、三腳架這樣的輔助工具,而是一些能夠為照片添加奇特效果的東西。比如我之前買的一個三稜鏡,當陽光透過它時,可以折射出彩色的光芒,把這種光應用到照片中就可以有獨特的韻味。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三稜鏡折射的彩虹光

除此之外,我也常常通過觀察場景中固定的元素,試著用視角錯位的方式來構建一些有趣的畫面。下面這張照片是我在校運會的時候拍攝的,那個時候觀眾席上有許多彩帶和氣球,我請一位同學站氣球的後面,拍下了這幅照片,就誕生了一位怪誕的氣球人。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氣球人

而除了這些特定的道具,我也會隨機應變,通過日常中一些臨時的小物件來配合構建畫面。比如下面這張照片,當時的情況是地面上有一束細長的光線,為了配合它,我把一個益力多的罐子放在它的前面,這樣就構建了一幅比較有意思的畫面(左)。而如果沒有這樣的小物件的話,自己的肢體也可以入鏡,比如我把益力多拿開之後,我又直接把手放過去,拍下了另一幅照片(右)。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5. 利 用 奇 特 的 App 和 模 式

近年來,得益於手機上攝影門類的 App 百花齊放,我在拍照時也會有了一些新奇的「姿勢」。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我用 Focos 拍攝的照片

比如 Focos,這款 2017 下半年上架的 App 極具突破性,它很好地利用了蘋果在 iOS 11 開放的景深效果接口,實現了「先拍照後對焦」的黑科技效果。同時,它的算法非常強大,能夠非常細膩、逼真地模擬出大光圈淺景深的效果,在合適的環境下甚至能拍出媲美單反相機的效果,我對它的喜愛之情可以說是溢於言表了。

此外,還有 Enlight Quickshot,它主打三種新奇的拍照功能,而其中 Strobe 模式是最值得一提的。它類似於長曝光,但又比長曝光智能、有趣。你只需要抓穩手機對準移動的事物,讓 Quickshot 連續拍下一組照片,它就會幫你將它們拼合在一起,保留物體的運動軌跡,呈現出「靜中有動」的效果。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我用 Quickshot 中 Strobe 模式拍攝的照片

除了 App 之外,在 iOS 11 上,iPhone 拍攝的 Live Photo 可以直接轉化為長曝光效果的靜態照片了。以後直接通過 iPhone 的鏡頭,就可以拍攝絲綢瀑布和燈軌等長曝光照片了。我非常熱衷於用這種方式拍攝人流密集的景點,這樣不僅使景物保持清晰,也模糊了人流,拍出如夢幻般的畫面,比一般的「到此一遊」式的旅遊照要更加美觀、耐看。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我用 Live Photo 拍攝的長曝光照片

不過要注意的是,拍攝這種照片最好使用一些如三腳架等能夠固定手機的配件工具,因為即使是非常輕微的抖動都會使長曝光的畫面變得模糊不清,鐵手除外。

同時,還有 iOS 自帶的「人像模式」。經過多次系統迭代更新,算法不斷完善加強,現在「人像模式」的成像效果已經十分不錯了。而除了拍攝人物,人像模式也很適合拍攝其他物體,所以平時我也會經常使用「人像模式」來拍照,經常能有意料之外的收穫。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我用「人像光效」拍攝的照片

除了 Live Photo 和人像模式,Apple 去年發佈的兩款 iPhone 新機型也為我們指明瞭另一條路——「人像光效」。和「人像模式」一樣,除了人物攝影,「人像光效」其實也適用於很多場景,其中的「舞臺光」模式和「單色舞臺光」模式能實現十分獨特的效果,它能夠識別出畫面主體,在加亮主體的同時,加上深黑色的背景。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我用「人像光效」拍攝的照片

提 高 前 期 拍 攝 水 平 的 技 巧

當然了,再好的創意和工具都要有良好的攝影技術作基礎。接觸手機攝影第 6 年,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和體會。想要逐步提高前期拍攝水平,我的方法是通過三多——多觀察,多思考和多拍。

其中,多觀察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觀察生活,只有當你靜下心來去體驗和觀察生活,你才能發現生活中美麗的事物,你會知道,生活中平凡的事物也是值得拍攝的,這樣能培養一種發現美的能力。我在通勤或旅途的過程中,即使我坐在座位上不掏出手機來拍攝,我也會看著窗外的風景,看著各個部分,腦海裡想象出來這些部分在我的鏡頭中拍出來是什麼樣子的,比如有一座山,我要截取哪個局部,我要拍攝它的山脊還是山峰,構圖會是怎樣的……所以,以後走在路上,還是不要低頭玩手機了,一來是不安全,二來是因此會錯失很多美好。

多觀察的第二個方面是多觀察別人拍得好的作品。我在無聊時總會去刷一些攝影類的社交平臺或網站,例如 Unsplash、圖蟲和潑辣有圖等,在上面可以看到大量的優秀作品。

我認為通過這種方式,一種美的標準會在我腦海中慢慢形成,通過觀察、學習他人作品的優點,我可以知道怎樣的畫面才是好看的,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我下次的取景和拍攝。

而第二多是多思考,這種思考是和上述多觀察別人的好作品結合起來的。在觀察別人的作品時,我不只是簡單地看,我還會想——這張照片,如果是我來拍,我拍得出來嗎?這張照片,它的機位在哪裡,曝光對在了哪裡,對焦對在了哪裡,是俯拍還是仰拍……我會在腦海中試著還原一下攝影師拍攝時大致的場景。

最後一個則是最重要的——多拍。其實,肉眼看事物和鏡頭下事物的效果還是挺不一樣的,有時看起來覺得不起眼的東西,在鏡頭裡或許是另一番風味。而察覺這種差別的「敏感度」,我相信只能通過多拍來培養,勤能補拙這句話在攝影中是很適用的。

如 何 在 後 期 藝 術 化 和 創 意 化 一 張 照 片?

說完了前期,就輪到後期了。如果將攝影比作是繪畫,那麼照片就是畫布,利用手機上各種功能強大的 App,在後期時,我們可以在它上面天馬行空,自由創作,可以有的放矢,也可以漫不經心——這也是我喜歡攝影的原因,它讓我感到放鬆自如、樂趣無窮。那麼接下來我會講講我如何具體使用某個 App,來將我的想法呈現出來,來藝術化和創意化一張照片。

1. 進 行 創 意 拼 接

幾年來,我拍下過很多照片,其中也不乏構圖、內容相似的。所以我的第一個實踐就是觀察我以前的照片,試著尋找相似的光影關係和物體輪廓,然後把兩張看似毫無關係的照片巧妙結合。下面就是例子: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從故宮到廣州:左均拍自故宮,右均拍自廣州,後期拼接

為了創作這樣的照片,我使用的 App 是 Snapseed 和 Union,Snapseed 中的「展開」工具能夠智能地延伸照片的邊界,而 Union 則是最終縫合兩張照片的工具。

首先,當我發現兩張照片後,我會先對它們進行裁剪,大致留下我想要拼接的部分,這一點最重要的就是要觀察物體輪廓了,儘量尋找更多的特徵交接點,這樣出來的效果就會比較自然,不違和。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但因為此時兩張照片不一定能夠完完全全地重合,所以通常我會先在 Union 中鋪好它們,如果發現有的部分不能吻合,就要再微調一下裁剪了。如果還是不行,我會用 Snapseed 的「展開」工具拓展照片,來讓它有更大的空間供我組合。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待照片能夠吻合後,即可把它導出,將多餘的部分裁去,稍加修飾就完成了。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當然了,素材不一定要從自己的舊照裡面找,如果你想拼接某張照片,你可以先預想它能拼接什麼,這樣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在生活中拍攝可用於拼接的素材。比如下面這張照片,我原本是隻有玉龍雪山的照片(右),而另外這張照片是我後來請求我的同學當模特拍攝的(左)。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而除了這種兩個物體進行創意拼接,我也試著拼接同一個畫面的不同照片,比如下面這張照片,它呈現的是在不同天氣下,我對同一建築拍攝的三張照片的組合,具體的操作方法也類似於上述。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2. 用 液 化 工 具 模 擬 長 曝 光

說到液化工具,喜歡自拍美顏的朋友可能會比較熟悉,它能夠推移、縮放畫面的內容,比如可以用來瘦臉、放大眼睛等。但偶然一次我發現了它的另一種用法——模擬長曝光。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模擬的長曝光

這張照片乍一看像是一張長曝光的照片,但其實不是,它原本的背景只是普通的藍天白雲,但是我用 Enlight 中的液化工具把一片片的雲朵變成了絮狀,就完全改變了畫面的風格。這樣模擬出的長曝光和 Live Photo 以及其他攝影 App 的長曝光的不同之處在於,你可以自由控制效果,並且非常直觀地看到程度輕重——如果你增加推移的次數和力度,那麼物體變形就會更加劇烈,轉化成長曝光就是曝光時間更長,相反亦然。

那麼我是怎麼做到的呢?在 Enlight 中,液化工具被稱為「修整」,我們要使用的就是它。因為這種方法的原理其實是通過扭曲變形畫面中的元素,營造出動態效果,所以我們首先第一步是將畫面中的主體「鎖定」,即通過筆刷工具,塗抹你不希望變形的物體。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塗抹完畢後,即可使用「微調」筆刷,將畫面中的其他部分,向著同一個方向一點一點地拖動,物體就會隨之變形。如果重複多次,物體就會被拉伸為絮狀。一般來說,次數越多,畫面中的物體就會變形得越劇烈,因而細節也會丟失得更多,所以畫面會更加純淨。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當你對效果感到滿意時,即可停下了。隨後便可以保存到相冊,以便進行進一步的調色等其他編輯。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這種玩法看起來很複雜,但事實上它適用的場景還是比較廣泛的,因為它對照片的要求並不苛刻,只需隨便拍攝一張主體突出,背景空泛的照片即可,然而最終的效果卻非常出眾。

3. 玩 轉 特 效 App

說實話,上面提到的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因為不是每一張照片都適合創作,也不是每時每刻都有精彩的構思。所以當我沒有特別的靈感時,我會使用其他 App 來「改造」一張照片。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Defqt 就是我常用的一款 App,它能用最簡潔的操作把尋常的景色變得獨一無二。Defqt 內置了 22 種圖片特效,包括對稱、模糊、扭曲、噪音之類的形變,也有雙色調、偏移、疊化等色彩效果。

通過添加這些特效,你原本的照片會變得「面目全非」,但同時也保證了你創作的作品吸睛指數更上一層樓。我對它的神奇魅力深感讚歎,它讓我在使用時甚至有一種彷彿自己是奇異博士或是盜夢空間裡的造夢師一樣的錯覺。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你能想象右邊的照片是從左邊變過來的嗎?

第二款是 SKRWT,它最大的功能是矯正畸變的畫面,但在 App 中也有另一個小組件——MRRW。在上面我提到前期可以拍攝倒影,但當我前期拍不出來時,利用它就可以快捷地生成倒影的效果。只需導入一張照片,你可以在 MRRW 中選擇垂直對稱或是水平對稱,通過簡單的拖拽即可調整對稱的圖像內容,十分容易上手。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此外,在上面我提到的利用三稜鏡來製造彩虹光,現在也有 App 能細膩地模擬出這種效果,它就是 Colorow。這款 App 內置了許多逼真的光學效果,除了各式彩虹光,還有陽光透過各種窗戶的光線特效。這一點點特效的添加,能夠改變整個畫面的布光,甚至觀感上已經完全不同於原本的拍攝場景了,所以 Colorow 比較適用於室內的照片。如果能夠合理地運用這些特效,肯定能夠為照片增色不少。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除了主流的修圖 App,上面這幾款相對小而精 App 都是我一直在使用的,雖然使用頻率不是最高,但我卻始終不捨得捨棄,因為偶爾用它們來編輯一下以前的照片,往往都會有出我所料的收穫,讓我知道,原來我的照片可以是這個模樣。而且它們能產出的效果,都是日常生活中很難直接拍攝得到的。

選 擇 獨 特 的 呈 現 方 式

從前期到後期,如何產出一張獨特、新奇的照片,我的構思和實踐在以上的文章內容中都已經傾囊相授,毫無保留了,那麼在接下來這部分我會說一下我呈現照片的方式。雖然理論上照片經過後期就無需再修飾,足以直接發佈了,但有的時候創作欲作祟,我會再多加一步,為我的照片選擇另一種呈現方式。

我的具體做法有兩種,一是加邊框。邊框的存在,為看者和作品之間提供了一道阻隔,但這並不意味著拘束,相反地,它能夠結構化畫面,使畫面更加規整,就像是透過一扇窗拍照一樣。同時,有了邊框的照片更像是一件裝裱完好的展品,透露著一絲藝術感。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當然了,我這裡所說的加邊框,並不是指美圖秀秀裡面那種繁複繽紛、畫風清奇的邊框,而是簡單的、純色的邊框。我使用的 App 是 VSCO, 我非常喜歡它的「邊框」工具(需要訂閱 VSCO X)。在裡面,你可以選擇預設的邊框顏色,通過滑桿可以調節邊框粗細,就是這麼簡單,但這種風格卻正中我下懷。此外,Union 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只要將「背景」設為純色即可。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我的第二種呈現方式是創作「畫中畫」,其實這和加邊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我之所以會想到這樣做,靈感其實來源於波普藝術和雜誌中的剪貼畫藝術(這也是我創意拼接的靈感來源)。我的做法是挑選一張和原照片具有相似色系的風景照,然後調整原照片的大小,再放置在風景照上面。這種類似蒙太奇的處理方式,將不同層次的空間融合在一起,這樣就產生了強烈的視覺對比,但因為色彩上的相似,看似迥異的畫面卻顯得統一,給人無限的遐想空間。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我創作「畫中畫」時,使用的 App 也是 Union,「背景」用於放置風景照,「前景」放置自己的照片,隨後便可以隨意縮放組合,非常簡單。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我的「畫中畫」作品(部分背景圖來自 Unsplash)

選擇獨特的呈現方式,在攝影中並非是必要的,我將這種活動視為一種實驗性的創作,但事實上,它也的確能為照片帶來獨特的美感,就像是好看的文字和貼紙,只不過我的選擇是邊框罷了,大家可以多去嘗試類似的創作。

過 去 一 年 我 手 機 攝 影 的 收 獲

攝影是一門內涵龐大的藝術,我非常慶幸自己生在了這個手機發達的時代,能夠擁有 iPhone 這樣優秀的設備,它賦予了我,也賦予了每一個人記錄光影的權利,還有應用商店中大量的優質攝影類 App,使得藝術和生活從未像如今這般接近。

2017 年,我的攝影風格有所轉變,除了普通的攝影,我更樂意去嘗試新奇、獨特的攝影體驗。對我而言,攝影是我的審美和世界觀的延續,它改變了我觀察世界的方式。我還記得去年 9 月份我剛入大學時,由於我們的宿舍樓其實是一棟挺老舊的建築了,所以一些師兄師姐、我的同學有時也會抱怨,說我們住的宿舍很破、很舊,有多不好云云。但是我看了——也住了——那麼久,我會覺得,其實還好。然後平時我還會對著它們拍照,發到朋友圈之後也會有同學來留言說,原來我們的宿舍也是挺好看的。

我用這 11 個 App 和方法,用手機拍出不輸相機的照片

我鏡頭下的宿舍

所以我想我收穫的是觀察事物的方式吧,也就是一種發現美的能力。而且在整個過程中,我其實也為手機攝影這件事投入了很多,我熱愛過它,有一段時間也厭倦過它,但是無論如何,我都為它而活過——這就是我覺得最重要的。

這篇文章很長,非常感謝你能看到這裡。如果它能為你所用,或是激發你的一份靈感,那會是我最高興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