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最命苦的镇国之宝,耗费7吨玉石造成,却被和尚用来腌了300年咸菜

+关注

我国的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有些文物却因为时代的变迁,或战乱影响,被人们渐渐所遗忘。渎山大玉海,便是被人们所忽略的文物之一,它耗费了7吨玉石所造,却被和尚用来腌了300年的咸菜!

要知道,被发现后的渎山大玉海可是被专家列为了中国文物的九大“镇国之宝”之一,甚至后来被认为是中国文物“镇国之宝”之首,可想而知,渎山大玉海过去是受了多大的“憋屈”呀。这个玉器诞生于元朝年间,专供皇室所用,是当时建立元朝的元世祖忽必烈拿来存酒用的。但是由于元明两朝的更替,社会动乱不安,渎山大玉海便不幸落入民间,从此不知去向。

直到清朝,才有人发现这个玉器的珍贵之处,并把它上供给当时的朝廷。发现渎山大玉海的地方,是一间叫做真武庙的寺庙里,可惜当时把它运回庙中的和尚,并没有发现这件玉器的“过人之处”,把渎山大玉海当成了腌制咸菜的工具,这一用便是300多年。于是渎山大玉海就这样,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被人们所忽略了300多年。

渎山大玉海为什么会被人们认为是中国文物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呢?小编认为有两种原因。

第一,渎山大玉海的外观惊人。

最命苦的镇国之宝,耗费7吨玉石造成,却被和尚用来腌了300年咸菜


首先它的体型十分大,足足有3500千克,可以是说是一个巨型的储存器。

它的巨大,象征的是元朝当时的版图的辽阔,光是体型,就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而且它外壁的图案也是十分精美的,以波涛海浪为图案的主要元素,而且海浪之中还画满了蛟龙、鹿、猪、马,充满着勃勃生机,豪放热情,以表达元朝当时的兴盛。

由于外壁上采用了线雕和浮雕的两种手法,让人更是感觉到了一种精致典雅的艺术美。不仅如此,清朝年间,乾隆皇帝还在渎山大玉海的内壁上作了一首诗,可以说渎山大玉海的里里外外都充满了深厚的历史文化韵味。

最命苦的镇国之宝,耗费7吨玉石造成,却被和尚用来腌了300年咸菜


第二,渎山大玉海的取材十分昂贵,主要的制作材料是独山玉。

独山玉是什么?它是产于河南南阳的一种玉石,而且颜色丰富,有绿、白、红、黄、紫、蓝等多种颜色,是可见不多的多彩玉。由于独山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本身价格就不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的,再加上中国每年也就只能产500多吨的独山玉,渎山大玉海就已经要耗费7吨独山玉,可见渎山大玉海的价值极高。

最命苦的镇国之宝,耗费7吨玉石造成,却被和尚用来腌了300年咸菜


虽然渎山大玉海之前被人们所遗弃,但所幸的是,现现如今已经收为国有,并且收藏在北京的北海公园。不仅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还可以让更多的人观赏到中国历史文化之精华,凸显当时中华民族之雄伟,渎山大玉海也算是发挥出了自己应有的价值。

最命苦的镇国之宝,耗费7吨玉石造成,却被和尚用来腌了300年咸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