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古人為什麼能發明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是怎麼來的

五行學說是古人創造的哲學思想,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該學說大概發源于于戰國時期,五行最早見於先秦時期的《尚書.洪範》。古代先民認為,宇宙萬物都由金、木、水、火、土這5種基本物質的運行和變化所構成。隨著這5個要素的盛衰,大自然產生了變化,宇宙萬物循環不已。那麼,金、木、水、火、土這五個漢字是如何產生的,它們為什麼又能代表五行呢?

古人為什麼能發明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是怎麼來的

“金”本義是包含在泥沙中的礦粒

金,金文(兩點,像沙粒)+(即“今”的變形,是“含”的本字)+(土,沙礦),表示包含在泥沙中的礦粒。有的金文寫成混合結構,表明顆粒形狀的貴重礦物包含在泥沙中。有的金文將表示礦物顆粒的兩點寫成四點,突出金沙的“顆粒”形象。金文字形表明,造字時代的古人已經開始了在河床上淘金的職業。這種耐高溫、抗腐蝕、具有最佳延展性的黃色礦物質,最終成為全球通行的貨幣標準。造字本義:名詞,一種藏於泥沙和沖積層中的粒狀赤黃色貴重礦物。

古人為什麼能發明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是怎麼來的

古人為什麼能發明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是怎麼來的

《說文解字》說:金,五色金也。黃為之長。久薶不生衣,百鍊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從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今聲。意思是說:金,五色(赤、青、黑、白、黃)金屬的總稱。黃金為五金之首。久埋地下也不會產生鏽斑蝕痕,千錘百煉也不會損耗變輕,能順從變形而不背本性。在五行之中,金代表西方的屬性。金生於土,字形採用“土”作邊旁;“土”的左右兩點,像金沙隱藏在土層中的樣子;字形用“今”作聲旁。

“木”是紮根於土地的樹

木,甲骨文像上有枝幹、下有根系的一棵樹。造字本義:名詞,紮根於土地的樹。金文、篆文

承續甲骨文字形。隸書淡去篆文字形中樹枝的形象。《說文解字》說: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從草,下象其根。意思是:木,冒突。冒地而生。五行之中,東方屬木。字形採用“屮”作邊旁,下部象它的根。

古人為什麼能發明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是怎麼來的

以下這些字都是從“木”延伸出來。“樹”表示植樹,動詞;“木”表示一棵樹,名詞。“木”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株樹,上部是枝下部是根;“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樹根部位加三點指事符號,表示樹在地下的營養器官;“末”是指事字,金文在樹梢部位加一點指事符號,表示尾端;“未”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樹上枝椏重重,表示枝葉茂盛;“果”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樹上結滿球狀實籽;“朱”是指事字,甲骨文在主杆部位加一點指事符號,表示樹幹;“林”是會義字,甲骨文像樹連樹的樣子;“森”是會義字,甲骨文比“林”多一“木”,表示“森”為“大林” 。

“水”字的本義是河流

水,象形字。在字形上,甲骨文中的“水”字(圖1、圖2、圖3)形態各異而基本形體像水蜿蜒流動之形;兩側的點像水滴,表示水流的曲筆或多曲折、或作複式、曲向或左或右,表示水滴之點數或多或寡,於義無別。發展到早期金文中的“水”字(圖4、圖A),“水”中的彎曲斜線表示河道主流,兩旁四點表示水花水珠。此後,“水”字的發展分兩條途徑:一條途徑是由戰國文字(圖5、圖6、圖7)發展向小篆中的“水”字(把水花水珠變成線條化,圖8、圖B),再發展向隸書中的“水”字(把整個字從線條化變成筆畫化,圖9、圖10、圖11、圖12、圖C)和楷書中的“水”字(圖D),成為為獨體字;另一條途徑是發展為晚周金文中的“水”字的另一種形式(把“水”字的形體橫放,圖A1),發展到古隸(即秦隸)中的“水”字(圖A2)則將水花水珠連成一橫,並將字的形體縮窄;發展為漢隸中的“水”字(圖A3)時則變成三點水旁(氵),成為在形聲字裡表意的形旁(氵)。

古人為什麼能發明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是怎麼來的

在字義上,“水”字的本義是河流,引申泛指一切水域(江、河、湖、海的通稱);又以河流的象形字“水”表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引申泛指某些液態物質;又由水靜則平衍生出水準、用水測平的含義;還有游水、五行之一、生活在各類水體中的生物(水生動植物)等含義。

《說文解字》說:水,準也。北方之行。象眾水並流,中有微陽之氣也。意思是:水,平度的標準。在五行中,水代表北方的屬性。字形像眾水同流,中間的一豎

| 表示藏在水中的微陽氣息。

早期文字與“水”相像的字有“川”、“州”等。

川,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彎彎曲曲的河道中流動的水。有的甲骨文將表示流水的多點彎曲虛線簡寫成三點。有的甲骨文將三點構成的彎曲虛線簡化成彎曲的實線。造字本義:名詞,山谷間由山澗、溪流匯成的湍急小河。《說文解字》說:川,貫穿通流水也。

古人為什麼能發明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是怎麼來的

“州”是“洲”的本字。州,甲骨文是指事字,在“川” 的中間加一個小三角或小圓圈指事符號,表示河川中央的沖積沙洲。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篆文不僅在“川”的中間加圓圈指事符號,而且在川岸也誤加表示河心小島的圓圈指事符號。造字本義:名詞,獨立於河心的沖積沙洲。《說文解字》說:水中可居曰州。

古人為什麼能發明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是怎麼來的

火”本義指物體燃燒時產生的光焰

火,象形字。火的甲骨文字形(圖1、圖2)像物體燃燒時光、焰迸射之形。金文火字由火苗的象形加兩點構成,兩點表示火苗中有東西向兩旁散發,整個字是向四周發光發熱的東西的示意圖,由此產生火的含義。戰國文字(圖3、圖4、圖5)將火形拆成了四筆,但還保留了一點光、焰上冒的樣子;其後的小篆(圖6)與戰國文字一脈相承,楷書寫作火,一直沿用至今。其本義指物體燃燒時產生的光焰,後引申為產生光焰的爆炸或射擊、怒氣、中醫學上的燥熱之氣、熱烈的、紅色的等含義。在上下結構的漢字中作偏旁時,“火”被寫成“灬”。

《說文解字》說:火,毀也。南方之行,炎而上。意思是:火,可以燒燬一切的東西。五行之中,火代表南方屬性,火光熊熊氣勢向上。

古人為什麼能發明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是怎麼來的

這裡要澄清一個對“七月流火”的誤讀。《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這裡的“七月流火”不是說七月很熱天上象下火,“流火”是指火星在天空運行、運行的位置。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七月,火星運行,位置下降了,天變熱了。唐詩宋詞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這裡的火併非火星。火指的是一顆名叫心宿二的恆星,位於天蠍座,古代稱為大火。七月份,天蠍座正好緩慢下沉。

“土”的本義是泥土、土壤

土,是特殊指事字,代表混沌太初,也可以代表“天”,或代表“地”。土,甲骨文像是地平線上高聳的立墩。有的甲骨文在立墩上加三點指事符號,表示濺泥灰塵。有的甲骨文將立墩形象簡化成一豎。造字本義:名詞,聳立在地面的泥墩。金文將甲骨文字形中的立墩形象寫成實心的稜形。古匋字形將稜形寫成似“十”非“十”的。篆文則將古匋的字形中的寫成“十”。

古人為什麼能發明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是怎麼來的

《說文解字》說: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意思是:土,大地用以吐生萬物的介質。上下兩橫的“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中間的一豎“丨”,像植物從地面長出的樣子。

古人為什麼能發明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是怎麼來的

古人五行學說的由來

古人認為這5種物質之間具有相生、相剋的關係。西漢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之義》一書中說:“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終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為什麼會有這種五行相生關係呢?原來這都和古人的生活經驗有關,古人發現木可生火、火焚木後的灰燼又變成了土,土裡面又藏著金屬礦物質,金屬礦物質融化了也變成了水,水又能滋潤樹木。

古人為什麼能發明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是怎麼來的

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首次提出了五德終始說,五德指土、木、金、火、水的五種德性或性能。鄒衍認為:五德從所不勝,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於是就衍生出了:木勝土、金勝木、火勝金、水勝火的理論。後來五德說衍生出了五行相剋理論,分別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其實這個五行相剋理論也和古人的生活經驗相符合,比如金屬鑄造的割切工具可鋸毀樹木;樹木可紮根土裡;土又能防水,火遇水便熄滅,烈火又能融化金屬。

五行學說不僅是一種哲學思想,它還廣泛用於中醫、地理方位、生肖、季節、顏色、神獸等等!比如中醫的五臟中,心屬火,肺屬金,肝屬木,脾屬土,腎屬水。

五行學說作為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具有豐富博大的內涵,依然值得我們去好好研究。

古人為什麼能發明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是怎麼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