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這種畫,在古代一般人都畫不起

這種畫,在古代一般人都畫不起

在中國傳統的色彩文化中,“青”是五行色彩之正色,因而古人將繪畫叫做“丹青”,把繪畫的一支叫做“青綠”。

作為中國山水畫的一支,青綠山水在唐代以前就已出現,比水墨山水的起源還要早些,而使其完善成家法的,是唐代二李將軍,即李思訓、李昭道父子。李氏父子把晉隋兩代青綠色彩之法進一步表現得璀璨瑰麗、金碧輝煌,形成了山水畫科中獨具特色的青綠山水畫流派。

此後歷經幾代畫家對繪畫內容與技法的不斷豐富,青綠山水最終成為一種風格定式。如宋代王希孟、趙伯駒、劉松年,元代商琦、錢選,明代仇英,清代袁江等人都在青綠山水領域,留下了名垂畫史的鉅作 。

這種畫,在古代一般人都畫不起

唐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

這種畫,在古代一般人都畫不起

唐 李昭道《明皇幸蜀圖》

這種畫,在古代一般人都畫不起

宋 趙伯駒《江山秋色圖》

這種畫,在古代一般人都畫不起

明 仇英《輞川十景圖》局部

但隨著水墨畫的興起和文人畫的成熟,青綠山水逐漸遭到排擠和邊緣化。如唐代王維的水墨山水和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文人畫,都加速了水墨山水的獨立及審美情趣的轉變,進而使青綠山水失去了山水畫壇的主流地位。

即便如此,青綠山水依舊是很多畫家的必修課題。

如張大千、黃賓虹、黃山壽、吳湖帆、謝稚柳、賀天健、陳佩秋等近現代名家都具有高超的青綠山水技能。

這種畫,在古代一般人都畫不起

張大千《青山別墅》

這種畫,在古代一般人都畫不起

吳湖帆《聽泉圖》

這種畫,在古代一般人都畫不起

陳佩秋《荷亭納涼》

民國時期的潤格,便以青綠山水最高,陳佩秋為自己制定潤格時,青綠山水的價格是其他山水花鳥人物的一倍,還要另收兩成墨錢,吳湖帆、胡佩衡、王季遷等人也都如此。

這是因為青綠山水的材料昂貴,耗時費工不說,難度也比其他繪畫形式大得多,因而畫青綠山水的畫家越來越少,只有極少數有志者在傳統中另尋蹊徑。

在當代畫壇,就有這樣一位銳意進取的青綠山水畫家——賈志發,他在繼承傳統青綠山水畫技法的基礎上,借鑑了現代繪畫的平面性和色彩構成,使他的青綠山水呈現出別具一格的個人氣息,令人觀之印象深刻。

對傳統青綠山水的正規訓練以及對水墨與中國色彩的領悟探索,使賈志發突破了筆墨和色彩不能共存的矛盾,讓色彩從輔助性的地位躍升為造型、色彩並重的藝術體系,彌補了傳統中國畫色彩缺失的局面。

這種畫,在古代一般人都畫不起

賈志發《空亭記》

這種畫,在古代一般人都畫不起

賈志發《澄明之境》

這種畫,在古代一般人都畫不起

賈志發《春夏秋冬四景系列》

這種畫,在古代一般人都畫不起

賈志發《鹿原》

這種畫,在古代一般人都畫不起

賈志發《呦鹿圖》

這種畫,在古代一般人都畫不起

賈志發《呦鹿圖》

青綠山水的最大特點,就是色彩的表達。

色彩在中國畫中一直都不是一個主要的研究對象,然而在青綠山水畫中,卻將色彩作為重中之重來研究,從而擁有了一套自己的色彩體系。

單從審美上來說,青綠山水畫的設色一直都以裝飾性色彩為主要表現自然的手段,從最初產生一直到現代的藝術創作,更多是為呈現千變萬化的大自然,並不帶有強烈的主觀情感和哲學色彩。

從六朝開始,青綠山水由興盛到衰微再到延續發展,大約有一千多年的時間。在這漫長的時間裡,青綠山水衍生出金碧山水,大青綠,小青綠,沒骨青綠和潑彩青綠幾種形式。

金碧山水重在金碧輝煌,大青綠山水長於燦爛明豔,小青綠山水妙在溫蘊俊秀。小青綠山水在明末出現,以藍瑛的沒骨重彩山水為代表。後來在此基礎上發展成為張大千、劉海粟等創立的青綠潑彩山水。沒骨重彩長於豔麗繽紛,青綠潑彩長於熱烈酣暢。

這種畫,在古代一般人都畫不起

賈志發《小景設色山水》

這種畫,在古代一般人都畫不起

賈志發《小景設色山水》

這種畫,在古代一般人都畫不起

賈志發《小景設色山水》

作為普羅大眾,面對一幅字畫帶來的感受,很少能從專業的視角進行多重解讀,只是會不自覺地被吸引,而被吸引的原因,無非是字跡流暢且能看懂,而畫則帶來了視覺上的舒適和心靈的愉悅。

藝術作品誠然是藝術家內心情感的迸發,但成功的藝術並不是孤芳自賞,也不應是曲高和寡,更不必去費盡心思地進行晦澀繁縟的解讀,雖然,藝術是高雅的,但藝術不應拒人於千里之外。

當各種流派與青綠山水漸行漸遠,面對各種令人費解的視覺衝擊,青綠山水以其為人帶來的審美愉悅和鮮明的藝術價值,越來越受到觀賞者和收藏者的青睞,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初學者涉獵,那麼,這樣的青綠山水,你會喜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