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数陶瓷风流,还看今朝 首届当代河南陶瓷艺术名匠作品展开幕

数陶瓷风流,还看今朝 首届当代河南陶瓷艺术名匠作品展开幕

河南省民间艺术学会会长李祥辰宣布作品展开幕

4月29日上午,首届当代河南陶瓷艺术名匠作品展在郑州市文博城开幕,同期举行的陶瓷艺术与陶瓷产业论坛引起业内关注、思考。

这标志着河南省民间艺术学会陶瓷分会正式启航,拉开了引领陶瓷艺术名匠与艺术设计、产业规划、文化市场融合的道路。

为豫瓷复兴,创新匠人、院校、市场融合之路

出席仪式并见证这一盛事的领导、嘉宾有:河南省民间艺术学会会长李祥辰、河南省民间艺术学会执行会长娄保民、黄河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付中承、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禹州市钧瓷文化旅游试验区办公室主任霍保宏、汝州市陶瓷协会会长代表杨云超、郑州文博城董事长朱铁勇、郑州文博城总经理韩高峰。

据了解,新成立的河南省民间艺术学会陶瓷分会聘请付中承为首席顾问,组建了强大的专家委员会——汪振军、刘国安、任星航、苗长强、李建峰、孟玉松、朱文立、刘建军、杨玉中、许海君、郭爱和、晋晓瞳、李廷怀、李欣营、王金合、孙军、王建伟、王现锋、王秋红等。

数陶瓷风流,还看今朝 首届当代河南陶瓷艺术名匠作品展开幕

全家福

根据章程,河南省民间艺术学会陶瓷分会实行会长轮值制度,首届理事会副会长为:李晓涓、李延斌、刘红强、刘红生、刘中玄、王永安、温光军、杨云超、 于奇志、袁留福、张永振、张自军、赵俊璞,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永安,驻会副会长温光军;副秘书长贾志彬、李泽宾、孙轲、王振宇、徐克宁、赵志鸿、李素华、刘军立。

首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郭阳明、贾志彬、李晓涓、李延斌、李泽宾、刘红生、刘中玄、孙轲、王彦章、王永安、王振宇、温光军、温红远、徐克宁、杨云超、于奇志、袁留福、张永振、张自军、赵俊璞、赵志鸿、李素华、刘军立。

理事:陈东方、高太昇、郭衡武、郭阳明、贾志彬、晋晓红、李红伟、李晓涓、李延斌、李泽宾、李展鹤、刘红强、刘红生、刘中玄、吕枫韵、任晓辉、苏永超、孙轲、滕永奎、王彦章、王永安、 王振宇、王玲、温光军、温红远、温京博、徐克宁、杨萌菲、杨云超、于奇志、袁留福、张永振、张长安、张自军、赵俊璞、赵占岭、赵志鸿、朱向前、李素华、刘军立。

据介绍,河南省民间艺术学会陶瓷分会以广泛团结陶瓷艺术家和陶瓷艺术工作者为己任,按照德艺双馨的要求,努力提高会员队伍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文化修养和创新能力等,夯实艺术功底的同时,引领会员与艺术设计院校、产业规划研究团队、专业市场融合发展。

数陶瓷风流,还看今朝 首届当代河南陶瓷艺术名匠作品展开幕

开幕式

览当代豫瓷风流,看陶瓷艺术名匠作品

据了解,首届当代河南陶瓷艺术名匠作品展由河南省民间艺术学会主办,禹州市钧瓷文化旅游试验区办公室、汝州市陶瓷协会协办,河南省民间艺术学会陶瓷分会、郑州文博城承办。

据河南省民间艺术学会陶瓷分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河南省是陶瓷大省,提起产于河南的钧瓷、汝瓷、官瓷和三彩、绞胎等,人们不由得想到的是历史上陶瓷艺术鼎盛时期宋代五大名窑时期和历代传承下来的经典器物、器型。这与当前河南省陶瓷艺术的发展现状很不相称。

河南各瓷种的发展现状如何?有哪些实力派的匠人?有哪些代表性的作品?首届当代河南陶瓷艺术名匠作品展将为人们探索这一问题,提供参考,这也是河南省民间艺术学会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

数陶瓷风流,还看今朝 首届当代河南陶瓷艺术名匠作品展开幕

品鉴

据了解,首届当代河南陶瓷艺术名匠作品展汇集了钧瓷、汝瓷、官瓷、紫砂和鹤壁窑、段店窑、相州窑等诸多重要瓷种和窑口的近40名实力派陶瓷艺术名匠,他们是陈东方、高太昇、郭衡武、郭阳明、贾志彬、晋晓红、李红伟、李晓涓、魏胜琴、李展鹤、刘红生、刘中玄、吕枫韵、任晓辉、苏永超、孙轲、滕永奎、王彦章、王振宇、王玲、温红远、温京博、徐克宁、杨萌菲、杨云超、于奇志、袁留福、张长安、张自军、赵占岭、赵志鸿、朱向前。

数陶瓷风流,还看今朝 首届当代河南陶瓷艺术名匠作品展开幕

瞧这个

展出的作品中,既有脱胎于传统造型的清风荷韵,又有师古不泥的汝笛、汝瓷板画,钧瓷与现代音乐的交融……

“河南陶瓷发展怎么样?我们用作品说话。”河南省民间艺术学会陶瓷分会有关负责诚邀请各界人士前往观展、品鉴。

展览地址:郑州市东风南路郑州文博城(东城)东六楼南头四层展厅。

纵论陶瓷发展,艺术实力是产业发展后劲

观展后,与会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学者、专家和陶瓷匠人围绕“陶瓷艺术与陶瓷产业”这一话题畅所欲言,大家一致认为,艺术实力是产业发展的后劲所在。

禹州市钧瓷文化旅游试验区办公室主任霍保宏说,今天的陶瓷行业,传承工作做得不错,但创新略显不足。传承代表历史,创新是创造新的历史。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需要系统地学习、实践,力求在传承中有创新,创新中有传承。

钧瓷大家李建峰说,陶瓷艺术的创新,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要增进艺术智慧,武装头脑。提起产业化,不少人想到的是做多,在他看来是做强。只有匠人技艺强大了,产业化才有动力。

玉松汝瓷掌门人李晓涓说,河南陶瓷,尤其是汝瓷振兴,关键在于打在原产地牌,釉色要原汁原味地传承,材料和装饰手法上可以创新。

数陶瓷风流,还看今朝 首届当代河南陶瓷艺术名匠作品展开幕

纵论发展

宣和汝瓷董事长杨云超是第一家引入资本做汝瓷的。他说,现在,汝瓷面临尴尬,原产地的卖不动,仿汝窑的卖得很好。关键在于人家是现代企业管理。受此启发,他引入资本,错位发展,一是打造艺术品,二是上生产线,打造汝瓷日用品。汝州正在建设汝瓷小镇,用规模发促发展,打响原产地牌,占领市场。

钧瓷大师王秋红说,作为钧瓷匠人,在陶瓷艺术和产业发展中,要实干,与时俱进。要熟知历史传统,感受现代气息,要知自然之美,融汇到创作之中。

钧瓷大家苗长强说,就陶瓷而言,艺术与泥巴分不开,要从做中悟道,形成自己的个性,发扬光大,并将其传承下去。利用其共性,发展产业,规模化发展,服务大众。

钧瓷大家任星航说,陶瓷艺术要做高、精、尖。艺术家要成为心灵手巧的专家,心不要飘,沉下心、认真干,就能出好作品;拿出水平,才有底气。

钧瓷大家许海君结合自己的从艺经历,分享了传承创新的心得。著名钧瓷收藏鉴赏家李家旺从收藏、鉴赏的角度,给陶瓷匠人以建议。

黄河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付中承说,陶瓷艺术、陶瓷产业的发展,对匠人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副业,一种是事业。就做事业而言,要创新,要有综合知识结构,懂得多,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传承时,要兼顾传统技艺传承和高科技发展;人才培养方面,审美能力很重要,光靠天生感悟不行,需要系统学习;艺术家是有个性的,要引入艺术设计理念,个性风格形成,很难模仿,尤其是难以仿其神韵。

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说,陶瓷产业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原始的一厂一店模式,二是工业化生产。具体到发展,最关键的是人的理念问题、风气问题。陶瓷要发展,要治疗五大行业病:大师病,追求名利,难以潜心做瓷;国礼病,做瓷不管老百姓喜欢不喜欢;跟风症,同质化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泥古症,21世纪了,仍是传承下来的器型;自闭症,沿袭、恪守家族传承方式。治疗行业病,要构建研发体系、生产体系、市场体系、品牌体系、人才体系,这样才能走向良性发展之路。

河南省民间艺术学会会长李祥辰在总结讲话中说,陶瓷要发展,要瞄准生活艺术,用传统技艺服务当下生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希望陶瓷分会引领匠人与院校、市场做好融、通,为陶瓷艺术和陶瓷产业发展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