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3年投百億擴建中小學,深圳55%公辦學位給非戶籍生


3年投百億擴建中小學,深圳55%公辦學位給非戶籍生


深圳成為教育履責考核工作試點城市。

明年起,廣東將對全省各市縣政府進行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工作,今年對深圳等6市試點考核,深圳的教育大考將在本月底開始。

近日,從深圳市教育局召開的廣東省政府對深圳市政府教育履責考核工作媒體通氣會上獲悉,深圳把教育優先發展作為城市發展的第一戰略,將55%的義務教育公辦學位提供給非戶籍學生,2014~2017年三年投資近100億元,新改擴建130所中小學校。

深圳市教育局還公佈一組數據說明學前教育也值得稱讚:截至2017年底,全市省一級幼兒園達127所,居全省之冠。對於深圳公辦幼兒園佔比小的問題,深圳市教育局表示,到2020年,全市公辦幼兒園在園兒童佔比要達到50%,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兒童佔比要達到80%以上。

公辦學位:

過半給非戶籍學生

深圳非本市戶籍人口占80%,雖然外來人口多,學位壓力大,但深圳在促進教育公平方面卻頗有建樹。深圳早在2005年就制定了全國門檻最低的外來人員子女就讀義務教育入學政策,核心是一年社保。2017年出臺《深圳市非深戶籍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管理辦法》,入學政策進一步寬鬆。深圳2013年實施積分入學,是內地最早實施該政策的城市,適齡兒童不分戶籍非戶籍,均按照統一標準申請義務教育公辦學位。據統計,目前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位的72%、公辦學位的55%提供給了非戶籍學生,比例全國最高。

2017年,深圳將港澳籍人員子女入學納入全市義務教育公共服務範圍 ,2963名港澳籍學生安排到公辦學校就讀,就讀人數全國第一,妥善解決港澳籍子女在深接受義務教育問題,獲得教育部、中聯辦、港澳各界、廣東省的高度評價。

深圳積極穩妥推進非深戶籍人員子女在深圳接受義務教育後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考生可以報考包括公辦普高在內的所有高中階段學校。2017年,全市中考報名考生6.78萬人,其中非深圳戶籍考生3.72萬人,佔55%。深圳為非戶籍人員子女提供入學、考試服務工作的起步時間、推進力度和取得成效一直領先。

中小學:

三年投資近100億

深圳城市市域面積小,人口密度大,在土地資源十分緊缺的情況下,市、區兩級政府每年均將學位建設列入政府民生實事和重點工程,優先保障教育用地,督查落實建設責任,不斷增加優質教育資源,切實提高市民群眾教育獲得感。近年來學位供給顯著攀升:“十二五”期間新建中小學學位12.6萬個,是“十一五”時期的兩倍;“十三五”期間,全市規劃新改擴建公辦中小學185所,新增公辦中小學學位23.8萬個以上,較“十二五”時期建成學位增加50%以上,規劃新增幼兒園學位15萬個以上。

據統計,2014~2017年實施基礎教育建設工程,三年投資近100億元,新改擴建130所中小學校,其中2017年共新改擴建39所中小學校,共新增中小學學位6萬個,新建學位數量創五年來新高。

對於學位數量創新高,深圳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認為與土地政策緊密相關。2015年,深圳市規土委會同市教育局出臺《關於進一步優化設計推進我市中小學建設的指導意見》,適當提高學校開發強度和教育土地利用率。2017年制訂《關於原特區外村辦學校土地房產遺留問題處理的意見》,破解學位建設難題,解決原特區外96所村辦學校的教育規劃用地歷史遺留問題。此外,創新學校建設模式,採用代建制、簡化學校建設流程、優化學校建築設計等措施,促進學校建設提質提速。

學前教育:

省一級園全省最多

2012~2016年,市、區兩級學前教育財政專項投入超過39億元,學前教育財政投入佔財政性教育經費比例從2011年的1.43%增長為2017年的4.29%。2015年至2017年9月,全市累計新增281所幼兒園、10.6萬個學位,增幅26.6%,保障了全市學齡前兒童入園需求。2017年新增普惠園126所,目前全市普惠園幼兒園佔比74%,已實現“一個社區一所普惠園”目標。

全面實施學前教育惠民政策,從2012年起,對3~6歲在園兒童發放每生每年1500元的健康成長補貼,財政至今已累計專項投入19.8億,惠及131.9萬人次;從2013年起,對符合條件的幼兒園保教人員發放每人每月300~1000元不等的長期從教津貼。共計7.8萬人次保教人員享受了5.15億元津貼,享受津貼的保教人員佔教職工總數的比例達44.3%,保教隊伍得到穩定。2017年財政核撥2900萬元,開展學前教育“託底改薄”專項行動,薄弱幼兒園辦學質量提升明顯。大力推進等級園創建和督導評估,截至2017年底,全市市一級幼兒園達645所,省一級達127所,省級園數量全省最多。

深圳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市政府民生實事、重點工作的力度,強力推進150所新型公辦園建設任務,定期督辦督查。到2020年,全市公辦幼兒園在園兒童佔比要達到50%,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兒童佔比要達到80%以上。

民辦教育:

6年共投80億元

深圳的民辦教育為非戶籍學生提供了近一半的學位,民辦教育在深圳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深圳在全國率先建立公共財政對民辦教育的長效投入機制,將扶持民辦教育發展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城市教育費附加收入約15%專項用於扶持民辦中小學發展,出臺惠學生、惠教師、惠學校三項民辦教育公共普惠政策,2012年在全國率先實施民辦學校義務教育學位補貼和教師長期從教津貼政策,至今已惠及學生超過160萬人次,惠及教師超過17萬人次。

據介紹,去年深圳進一步提高補貼標準至小學7000元/年·人、初中9000元/年·人、長期從教津貼450~1500元/月·人。按1300元/人·年的標準安排民辦學校教師專項培訓經費,民辦學校教師與公辦學校同樣免費參加培訓。要求所有民辦學校為教職工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對通過市級以上等級評估、被評為辦學優秀的民辦學校,每校獎勵40萬~100萬元,對民辦學校承擔省級以上的課題給予2萬~5萬元/個的資助。按每班10萬元標準,向民辦中小學發放一次性設施設備補助。支持公、民辦學校結對幫扶,對加入結對幫扶計劃的公、民辦普通高中給予每年20萬元幫扶資金支持。2012年以來,市、區兩級財政對民辦中小學校投入累計超過80億元。

高等教育:

兩院院士8年翻番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深圳高等教育底子薄、發展時間短,和城市發展定位嚴重不匹配。近年來,市政府將高等教育作為發展重點,大手筆推動高等教育發展步入快車道。2016年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成立了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領導小組。高水平大學建設成效初顯,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中山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5所高校獲教育部批准正式設立招生。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國內名校簽署合作文件,共建深圳校區。

深大5個學科進入ESI學科世界排名前1%,連續4年居廣東省高校一本錄取線前4。南科大建校僅5年就獲得4個專業的博士學位授予權和6個專業的碩士學位授予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為國內首個可同步招收博、碩、本科生的中外合作大學,招錄新生高考成績基本位於各省市前1%;全市高校專任教師博士學位佔51%,比例居全國前列。2017年深圳的大學全部都在一本線上招生,錄取分數線位居全省前列。全職兩院院士從2010年的4人增至17人,4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加盟建設高水平創新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