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作為導演,我篤信電影是不解釋的藝術。

電影上演的時候是接受觀眾評判的時刻,而不是解釋的時刻。

所以,那天在中國導演中心的《吃貨宇宙》提前放映後,對於中心的演講邀請,我是糾結的。非要講,我就講講自己希望在這部電影中做到什麼。 至於有沒有做到,留給觀眾去評判。更多的篇幅,我選擇為中國動畫說幾句話。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對於《吃貨宇宙》,我希望她首先是一部視覺品位還不錯的動畫電影。大概和我進入電影學院學習動畫之前,接受過美院附中教育的情結有關,對畫面形式感、人物造型、藝術品位等,我算有些執念。尤其對於動畫,大眾看得到臺詞不當或行為暴力給兒童觀眾帶來的危害,卻會忽視審美低下帶來的另一種潛在危害。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我也是本著這種要求來挑選主創合作成員的。比如美術總監莫矜的場景概念、全片colorkey(色彩設定)設計,不光滿足了敘事功能,更體現了很高的藝術素養,希望大家能在片中有所感受。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吃貨宇宙》部分主創成員,左起:導演陳廖宇、製片顧楊、藝術總監黃濤、美術總監莫矜、視效總監廖洋。

《吃貨宇宙》部分場景設計手繪稿(莫矜):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吃貨宇宙》部分colorkey手繪稿(莫矜):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第二點,我希望這個片子能讓大家覺得有趣、好玩,但又有點不一樣。這種不一樣可以叫“反差萌”,這種反差來自卡通角色與科幻宏大場面感之間,也來自片中人物並不刻意耍寶討好觀眾,而是很認真地做自己。我相信卡通角色越是認真地做自己,越具有喜劇感。

比如一心想要完美的女主角餃子,憨厚淳樸愛掉褲子的暖男包子,人格分裂的油膩中年老油條,處女座偏執狂大餅卷一切,為追求成功誤入歧途的方便麵,互不服硬的五仁月餅和法棍,合不上嘴但一心匡扶正義的窩頭等等,都活在他(她)們自己的世界裡,其實他(她)就是我們身邊熟悉的人。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對於臺詞或細節中常用的流行語和社會梗,我謹慎地遵循兩條原則,一是要在劇情中儘量不違和,二是把這種“梗”當額外福利,即如果有觀眾沒明白這句臺詞是個“梗”,不影響對劇情的理解,明白的人算多得一個笑點。

《吃貨宇宙》中的“美圖”梗: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下面是一位叫@散羽人 的豆瓣觀眾總結的片中各種“點”和“梗”: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當然,回到這部電影最初的世界觀設定,對於滿銀幕質感逼真的美食角色,我更希望直觀上她是一部“秀色可餐”的電影,能把觀眾看餓了的電影,看餓了之後對著片中的食物原型又下不了口的電影。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對於正在上映中的《吃貨宇宙》,有朋友問我,能不能接受觀眾的各種評價?我說如果觀眾肯定的地方就是我用心設計的地方,觀眾批評我的地方也是我自己遺憾的地方,我有什麼不能接受的呢?觀眾幫我指出了我疏忽的地方,或者提出了很好的改進建議,更加應該感謝。

目前確實是這樣,比如大部分反饋都說喜歡片子的畫面、人物造型和比較精良的製作,對包子、餃子等角色的設計和表演也都比較讚許,大部分的“包袱”也都響了,也確實有人“看餓了”,大家還一致認為音樂和主題歌很好聽。當然,也有不少觀眾對劇情、情節鋪墊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我覺得這些確實是這部片子存在的遺憾,作為導演,會認真思考和總結,在後續的作品中儘量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

豆瓣上部分對《吃貨宇宙》的評價: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當然,對於那些“國產動畫就是爛”的論調,我完全有信心無視它。這倒不是因為我覺得自己的作品有多完美,相反,正如這部片子的最後一句臺詞,反派大通吃喊出“不完美”,既是他對“未竟事業”的哀嘆,其實也可算是我們對自己這部電影的遺憾心聲。電影是遺憾的藝術,作為動畫人還想加一句,動畫是遺憾的電影。所以,對於這種熟悉的“就是爛”論調,我並不打算為自己的片子辯護,但一定要為中國動畫說幾句話,這也是那天我在導演中心演講的主要內容。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國產動畫電影在世界上到底處於什麼水平呢?世界盃已經開打,像國足一樣,很多人喜歡不假思索地給國產動畫扣一頂“爛”的帽子。但是,國產動畫真的像很多人說的那麼“爛”嗎?

好,我們掰著手指頭來排一排世界上的動畫強國,我指的是產業整體水平。第一,美國,第二,日本。

那麼現在你告訴我,第三,是誰?

其實你會發現,能像美日那樣常年、穩定地產出高質量的動畫電影作品的國家,在這個地球上並沒有想象得那麼多!

有的國家像英國、法國等十年五載的也會出部不錯的片子,但我們也有啊,總體上我們產業更大,如果你不帶偏見,你更應該看得到近年的進步。所以,我誇張點說,中國動畫世界總體排第三。如果你不同意第三,第五第六肯定跌不出第十。我們和一、二名之間差距確實還比較大,但是對於一個排名世界前十的行業,和排名第七八十位的國足一樣被戴上“爛”的帽子,真的公平嗎?

另外,提起當今的中國動畫,總有人會說比起“當年的中國動畫”大大退步了。我對中國動畫當年的輝煌沒有懷疑和不敬,但仍舊不同意“退步”說。真相是,那個時期,一年全國就生產那麼三五部甚至更少片子,還多是短片,長片幾十年中也只有數部,專業門檻又高,成功率和精品率自然高。現在一年全國至少生產數十部甚至數百上千部(集)片子,光電影每年就有三五十部,專業門檻又低,所以在這麼多數量的作品中,那些數量仍舊較少的優秀作品,自然被數量更大的差作品給淹沒了。

比如近五年不是也出過《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小門神》、《大護法》、《大世界》等等這些優秀作品嗎?應該說,如果論精品率,確實降低了,但行業整體一定在進步。這就好比劉翔退役了,中國田徑在男子110米跨欄中拿金牌可能確實變小了,但你不能說中國田徑就整體退步了。

無論是因為動畫專業的自身特點,還是整個行業的階段侷限性,中國動畫人,特別是經歷過製作現代院線級標準動畫電影的人,對其中的不易一定都深有感受。但是我一向反對動畫人賣慘、賣苦、賣情懷,因為作為消費者的觀眾,只關心作品結果是否足夠優秀。再說,要認真做一件事情,哪個行業又是容易的呢?只是各有不易。所以,作為中國動畫行業的一員,我們會虛心歡迎實事求是的批評,但不會接受罔顧事實的偏見。

《吃貨宇宙》離完美還有很長距離,但正如小柯老師給我們寫的主題歌《不一樣》,希望大家能在《吃貨宇宙》中看到國產動畫的不一樣。

最後想借用《吃貨宇宙》中的一句臺詞:每一個真正認識自己的人都會創造奇蹟,與所有努力中的中國動畫人共勉。

(來自導演的重要提示:真的一定要看到片尾字幕走完後最後一秒,最後一個彩蛋不會讓你失望。)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中國電影導演中心

我們不止提供場地,我們也提供態度

《吃貨宇宙》不完美,但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