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見過在陸地上游龍舟嗎?原來這種習俗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

潮州饒平縣所城鎮舉行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遊旱龍”民俗活動

文/圖 羊城派記者 趙映光 通訊員 餘秋松

說起即將到來的端午節,也許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吃粽子、扒龍舟等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不過,也許很多人都看過在水上力爭上游的龍舟,但在陸地上“跑”的龍舟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見過呢——這種“遊旱龍”的習俗,在潮州市饒平縣所城鎮大城所村,每年端午節期間都要舉行一次,延續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把龍舟從水裡“請”上岸,也堪稱是最具創意的龍舟賽。

见过在陆地上游龙舟吗?原来这种习俗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6月14日,饒平縣所城鎮大城所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遊旱龍”民俗活動。據瞭解,大城所是潮汕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民俗活動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下午1時許,大城所的城隍廟前,早已擠滿了前來觀賞“遊旱龍”活動的村民。記者在現場看到,身著古裝戲服的村民奏響潮州大鑼鼓,而在一陣喜氣沖天的鑼鼓聲和鞭炮聲後,幾名村民抬著一條由紙糊成的“粉龍”由廟而出,開始繞著大城所穿街走巷,進行巡遊活動。所到之處,村民夾道喝彩,不時有孩童自小巷裡衝出,“偷”走由繡球製成的龍鬚,寓意著帶走吉祥,場面異常熱鬧。

见过在陆地上游龙舟吗?原来这种习俗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據“遊旱龍”民俗傳承人楊遠介紹,“遊旱龍”活動傳承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同樣是為了紀念屈原,卻又是與眾不同的民俗活動。當年的大城所是海防城堡,承擔抗擊倭寇,防治海賊,保家衛國的重要軍事任務,四周沒有溪河水域,“遊旱龍”便成為所內軍民每年端午節祈求平安的獨特文化表現。

楊遠稱,自明清到現在,饒平縣的“遊旱龍”早已滲入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習俗,既具有潮州工藝、潮州音樂、潮州刺繡、潮州木雕等本地文化元素,又有客家文化、中原文化、閩粵海洋文化等特徵。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一至初六期間,當地依次巡遊粉、褐、青、紫、紅、黃六種顏色的龍,表現出當時明清海防前哨抗擊倭寇的軍民壯麗場面,傳承著當年祈盼軍民平安,糧晌供俸正常,仕農工商百業俱興的美好願景。

來源|羊城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