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如何看待興起的經方熱?

——孟長海/文

朱翠玲教授任主任委員的河南經方臨床研究分會日前舉行成立大會,會議開得很棒,許多來自省內外經方愛好者和醫務人員參加了會議,用同院王新志教授的評價就是“經方會議用一個字形容就是高,大會主席朱教授搭建的平臺高,請到的講者級別高,聽者的熱情高”。

如何看待興起的經方熱?

經方熱近些年來悄然興起,我所接觸到的不少醫院的醫生和民間醫生也常以開經方為榮,能開經方也變成會不會中醫的一種標誌,在網絡上經方派或者由此興起的培訓班也非常的多。之所以有此熱度,我覺得有幾點原因:

一是經方療效好。經方我們一般講得不是古方,主要是仲景方,以《傷寒雜病論》所載方子為經方,實際上由此也就形成了仲景方派,從古到今仲景方歷久彌新,經久耐用,歷代應用而又有成就和發揮者不下千家,救治病人無數。所以,推崇經方也是中醫歷代的特色,搞中醫離不了經方,療效是硬道理。

二是高校教育的覺悟。這方面離不開高校的教學改革,過去幾年高校課程教育受到詬病不斷,多是因為課程脫離臨床實際,培養的學生不會看病,中醫底子靠不住,這樣刺激了高校教育改革,從全國來講很多高校開展了經典教育實踐,河南中醫藥大學的仲景班就是其一,這些實踐對於引領中醫教育學好經典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從而也成為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推動。

如何看待興起的經方熱?

三是臨床中醫學的發展。這個臨床包括醫院臨床和民間中醫實踐,還有一些愛好者的應用。對於醫院中醫來講,面臨著很多挑戰,因為利潤化市場化傾向明顯,中醫臨床西化嚴重是不爭的事實,而近些年醫療體制改革和效益分配更多的給中醫發展帶來機遇,特別是中醫納入醫保以及近些年重視起來的老中青結合培養模式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引導許多人關注中醫研究中醫,開展中醫實踐。對於中醫醫生來講,臨床的捷徑就是經方應用,比葫蘆畫瓢以及追溯本源有效的促進了經方大量使用。

經方熱是好事,證明臨床需要,醫生接受,百姓得利,而這也證明做好中醫經典學習的重要性,應該講這是曲折行進多年後探索出來的正確道路,由此加強學習研究實踐也就是必然。

那麼,怎麼能搞好經方事業?這裡邊並不容易,當前對於經方來講幾個存在的制約因素需要關注:

一是行醫的效益問題。對於經方來講,多數組方小,貴藥不多,成本較低,簡便效廉驗。比如治療風寒感冒的麻黃湯、桂枝湯,一付不過五元,兩三付好了,也就二十元不到,如果一個醫生一下午看二十個這樣病人,也不過幾百元收入,扣除成本所剩無幾,如此對於中醫持續性發展是困難的,一方面醫生養活不了自己,太便宜;另一方面醫院運行成本太高,不對應。所以經方與效益常不能很好的對應起來,在當前以效益評判醫院發展的模式下,經方產能不足。這個問題需要有效解決,這事關醫院和醫生生存發展問題。

二是技術手段應用問題。經方應用有效是現實,但決定權在醫生手中,醫生掌握了經方應用,才能有效的看病用藥,救治疾病。因此,培養合格經方醫生很必要很迫切,而目前能嫻熟應用的還是不多。在人才培養教育模式方面,經方學習與現代教育模式以及臨床還有一段距離,學習經方與就業工作之間還不對等,傷寒等研究生培育還不能納入有效的規培和臨床體系,需要有機制解決經方學習後的出路問題,沒有出路,經方的技術落地很難。

三是藥材的質量問題。支持經方的核心是中藥飲片,中醫特別是藥物飲片為主的診療,藥材質量是根本保證,但目前藥材市場混亂,良莠不齊問題十分突出。同是經方,藥材不同,效果難以保證。因此,必須從藥材質量和市場運作上更加註重規範安全。

如何看待興起的經方熱?

四是經方與現代臨床對應問題。經方是有用的醫學技術,但只是中醫的一個分支,不能完全的代表中醫存在,在經方之外有時方與臟腑辨證論治體系的存在,也有內外婦兒的分化,在現代臨床上也需要藉助於現在技術手段為我所用,這就需要建立經方與現代醫學環境的對應,一方面倡導經方,研究經方,做到精益求精;另一方面結合現代環境,形成新的發展成果。經方雖好,但不能包羅所有,提倡經方,但不可泛化固化經方,排斥現代醫學。

經方熱是好現象,應該大力提倡,畢竟中醫傳承幾千年,經方熱度不減,根本還在於有效,醫生認可,百姓得實惠,但中醫發展不是無緣之木,也需要源頭活水,更需要社會的持續支持,也希望國家層面和各級管理部門能夠更好的在醫療改革中出臺適宜中醫簡便效廉驗特色的績效管理、醫生執業、醫院管理模式,從而更多的醫院更多的醫生推崇經方,讓經方更好的應用臨床,造福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