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吳哥窟系列 在王與神交會之地,看一抹日落

這裡是林子的高效自由行,我們一起仗劍走天涯。

吳哥窟系列 在王與神交會之地,看一抹日落

千年前,這裡是與神交會的地方,可以觸到上帝的指尖。

高棉人崇拜山,就像我們漢人崇拜龍一樣。在吳哥,你會發現,只要有山的地方,一定會在山上建神祠;如果這地方沒有山,高棉人也會用石塊土堆建造一座山,再在上面建神祠。

高棉的歷史大致分為:扶南時代、前吳哥時代、吳哥時代、後吳哥時代、法國殖民時代、建設民族國家時代。早在扶南時代,長達六百多年的扶南政權,每次易都,每座王都都少不了神山。高棉人的這種“神與王能夠相通”的意識,以及對山和山神極度崇拜,以致後來把國王的宮殿也建到了山上。建在山上的宮殿就是“須彌山”,即“宇宙的中心”,是天和地神聖的會合之地。直到後吳哥時代,這個理念還深根蒂固。

吳哥窟系列 在王與神交會之地,看一抹日落


真臘王朝的第四位君主耶輸跋摩一世登基後,把都城從羅洛士遷移到巴肯山所在的平原,並在巴肯山上建造了宮殿,成為高棉王朝從洞裡薩湖畔的羅洛士遷到吳哥的第一座寺廟,被稱為“第一次吳哥”。建造時間:9世紀末-10世紀初,供奉溼婆神。

吳哥窟系列 在王與神交會之地,看一抹日落


吳哥窟系列 在王與神交會之地,看一抹日落


巴肯山和博克山、荔枝山一起被合稱為吳哥三聖山,位於吳哥寺西北1.5公里處,山高不足70米,神廟利用自然的地形,在山頂建一個13米高的正方形臺基,臺基共分七層,象徵著七重天國,底層長76米,逐層縮小到頂層長47米,陡峭的山象徵須彌山。中央廟山頂部有五座寶塔,象徵著五座山峰;臺基四邊中央,各有陡峭的五層臺階,每層均建有小祠堂共12座;最下面,有44座供奉溼婆神的殿堂圍繞在四周;每層石階左右,守護著一對坐獅。


吳哥窟系列 在王與神交會之地,看一抹日落


吳哥窟系列 在王與神交會之地,看一抹日落


吳哥窟系列 在王與神交會之地,看一抹日落


與其他金字塔形建築不同的是,這裡從地面不能直接仰望建築本身,必須登上山丘。也就是說,巴肯山設計的理念是“從上往下向四周俯視”。

但遊客們上巴肯山遊覽,幾乎已不是衝著神廟而去,儘管它是一部用石頭寫成的天文曆法。遊覽巴肯寺的首要目的,已成為觀看巴肯山日落了。


吳哥窟系列 在王與神交會之地,看一抹日落


吳哥窟系列 在王與神交會之地,看一抹日落


每到傍晚時分,這裡會聚集許多遊客,越是朝著西方的制高點,人就越多,他們正在等待著看“日落”這一齣戲。此時,在“神與王相通”之地,看太陽漸漸隱沒在地平線上,看光影漸漸暗淡,眼中,沒有大地,只有蒼天。


吳哥窟系列 在王與神交會之地,看一抹日落


吳哥窟系列 在王與神交會之地,看一抹日落


吳哥窟系列 在王與神交會之地,看一抹日落


小貼士:

1、 每天限制上山人數不能超過300人。

2、 上山的臺階又窄又陡,不要穿短裙和細高跟鞋。

3、 下山時夜色已降臨,記得帶上手電筒。


如果你喜歡旅行,也請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

@林子,多平臺旅遊達人,自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