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做好重點地區和高風險地區返回人員的社區防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權威發佈會系列問答」

如何做好重點地區和高風險地區返回人員的社區防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權威發佈會系列問答」

1、如何做好重點地區和高風險地區返回人員的社區防控?

社區應該按照我們制定的社區防控工作方案,繼續堅持實施網格化和地毯式的管理,做好往來人員相關的健康監測、登記以及摸排等相關工作。對於重點地區和高風險地區返回人員,社區應給予高度關注,尤其要告知他們,他們一旦返回社區後需要主動到社區登記。同時對於居家醫學觀察人員,社區應該做好他們的健康監測等相關管理工作,一旦發現出現了發熱、乾咳還有其他呼吸道症狀,要督促其儘快地到就近醫療機構就醫。同時應該向當地疾控部門或者是醫療機構進行報告。在這裡,我們呼籲從重點地區和高風險地區返回的廣大居民,請大家本著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能夠主動地居家醫學觀察,一旦發現自己身體出現不適,及時地向社區報告並及時就醫。也請大家能夠配合社區工作人員、醫務人員,包括其他奮鬥在防控工作一線的其他所有工作人員,他們的工作很辛苦,希望大家一起攜起手來,發揮群防群控策略的優勢,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阻擊戰。

2、在旅遊景區、酒店等公共場所應該注意什麼?

一方面強調恢復開業前一系列的準備工作,特別是一些物資的準備,包括採購足夠的口罩、消毒劑、洗手液、速幹手消毒劑以及體溫計等等這些防護物資。同時對場地內外進行徹底清潔消毒,對物體表面進行預防性消毒處理,包括衛生間、宿舍、餐廳等等這些公共區域。在營業過程中要做好八個方面的防控工作:

一是對進入的遊客或顧客的體溫進行測量。在任何一個場所,體溫測量是最重要的。

二是加強場所內空氣流通,可以開窗通風,有條件的可以開啟排風扇等出氣裝置,加強室內空氣流動,特別要確認廂式電梯的排氣扇以及地下車庫通風系統運轉正常。

三是加強場所內清潔消毒,對高頻接觸的門把手、電梯按鈕、開關等部位要加強頻次進行清潔消毒。

四是垃圾應當分類並及時處理。垃圾筒及地面和牆壁要保持清潔。

五是衛生間應保持地面、牆壁清潔,洗手設施要確保運行正常,洗手池無汙垢、便池無糞便、無積糞,有條件的還可以放置速幹手消毒劑和感應式手消毒裝置。

六是加強員工的健康監測,合理安排員工輪休。

七是設置應急區域,特別是遇到有可疑症狀的人員應當及時到應急區域內進行暫時隔離,並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八是在場所內顯著區域要有健康宣傳,包括滾動視頻或者張貼宣傳資料。

3、復工復產後,有什麼措施保證群眾的食品安全和就餐安全?

餐廳就餐安全是整個疫情防控中的一個關鍵環節,應該做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餐廳員工健康體檢制度。每天對食堂工作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和身體健康檢測,並做好記錄,嚴禁帶病上崗。

二是加強環境物體表面清潔消毒,做好餐飲具的清潔消毒,確保做到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

三是注意手衛生,勤洗手,確保食堂內配備有效的速幹手消毒劑,有條件的可以配備感應式手消毒設施。

四是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到規範超市購買冷凍冰鮮產品,不購買野生動物或未經檢驗檢疫的畜禽生鮮肉品。加工食物時注意生熟分開,畜禽肉、蛋類務必煮熟煮透,食物應保證新鮮、清潔、衛生,過夜食品不得供應。

五是加強餐廳通風換氣。在氣溫適合和天氣晴朗的條件下,營業期間可開門開窗,保證室內空氣流通。

六是對進入餐廳人員要進行體溫測量,出現可疑症狀時應到應急區域隔離,然後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4、乘坐飛機、高鐵等交通工具時應該注意什麼?

對於乘客有四個方面的建議:一是應該關注時刻表,別到的太早了。這樣既可以降低候機樓、候車室人員的密度,也能夠避免自己長期在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當然這一條有些交通部門也有規定,提前2小時、3小時不能進站。二是乘客進站時做好個人防護,全程佩戴口罩,儘量少接觸公共設施和公共物品。少和陌生人做過多交流,要經常地做手衛生,當懷疑手碰到一些髒的東西以後儘快做好手衛生。三是乘坐這些交通工具的時候要保持安靜,避免喧譁。咳嗽、打噴嚏要講究文明禮儀,要用紙巾遮擋或者用手臂遮擋口鼻。如果去衛生間,要注意扶手、門把手這些物體表面,當接觸這些的時候及時做好手衛生。四是條件允許時和臨座隔遠一點,隔著座位坐是最好的。

5、企業召開會議時應該注意什麼?

企業召開會議有時候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開會的時候能夠形成局部人員聚集,所以做好衛生防護非常重要,在這裡有四點建議:

第一,保證會議室的通風換氣。如果天氣慢慢轉暖以後,開窗通風是最好的,如果用中央空調,能夠全新風就全新風,實在不能全新風,也要最大的新風,也要保證空氣盡量新鮮。

第二,會議開始前以及會議結束後,應該對會議室桌面、把手、地面做清潔和消毒處理。

第三,我們儘量減少會議頻次,縮短會議時間,要注意會議參會者的距離,不要太密集,參會人員應該戴口罩。

第四,如果能夠變成網絡會議、視頻會議、微信會議,用這種方式代替是最好的。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中國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