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物質獎勵真的能讓孩子優秀?“小白鼠實驗”,這些危害家長要當心

朋友家有個小朋友,從小到大就很挑食,不喜歡吃青菜,他的媽媽為此費了好大的功夫,為了讓孩子吃青菜,就會說如果把青菜吃了,就給你買什麼什麼。久而久之,如果沒有孩子得到想要的東西,不止青菜,連飯都不吃了,這個時候朋友著急了。後來孩子的媽媽開始學習育兒,才慢慢地糾正過來。

孩子的哭鬧對於家長來講,是不好招架的,孩子在遇見自己不喜歡乾的事情,比如不喜歡吃的東西,或者不喜歡乾的事情,孩子一般哭鬧要不然就是沉默應對,反正就是不幹,在這種情況之下對於家長來講就很難辦了。為了讓孩子不挑食,好好寫作業之類的,家長就會以孩子平常很喜歡但是不會輕易得到的東西或者事情來誘惑。但是這種情況一次兩次還可以,用的時間久了,會對孩子產生一些不好的影響。

物質獎勵真的能讓孩子優秀?“小白鼠實驗”,這些危害家長要當心

一、“小白鼠實驗”,物質獎勵只會帶來短暫的爆發

小白鼠實驗就是物質獎勵只能短期內起到效果的證明。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斯金納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把一個飢餓的小白鼠放進了一個箱子裡面,然後小白鼠在飢餓的促使下很快的學會了按壓操作杆來獲得食物,但是在不飢餓的狀態下就不會去操作操作杆。

這個時候就開始偏離初衷了,這個實驗的本身是為了小白鼠按壓操作杆,但是因為小白鼠為了食物才會去按壓操作杆,兩者背道而馳,所以物質獎勵只會得到短暫的效果。

育兒是一個很長久的事情,所以為了使孩子變得優秀,可以物質獎勵,但是並不能作為育兒的一種長久手段,這是不可取的。

物質獎勵真的能讓孩子優秀?“小白鼠實驗”,這些危害家長要當心

二、物質獎勵的背後,容易帶來哪些危害呢?

1.容易造成孩子貪心

長期給予孩子物質獎勵,那麼會給孩子養成一個慣性思維,每幹一件事情,他都渴望獎勵,反之如果沒有獎勵,無論這個事情對於孩子來講有什麼意義,孩子都不會想去努力,而且獎勵如果太容易得到,會造成孩子想要更多的心態。

在上文中的故事中小孩子原本只是不吃青菜的,孩子的媽媽為了孩子能吃青菜,就實行了物質獎勵,然後孩子因為自己吃了青菜就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孩子就會不斷的變換手段,來得到想要的東西,所以孩子最後沒有獎勵就不吃飯了。

物質獎勵真的能讓孩子優秀?“小白鼠實驗”,這些危害家長要當心

2.遠離本質

物質獎勵本來是為了孩子可以更好的做一些最自己有積極意義的事情,一個小女孩在學習的事情上,說如果孩子達到了什麼成就,就獎勵孩子五元錢,但是有一天孩子不學習了,問為什麼,孩子說他現在攢了一百元了,不想要那五元錢了,就不學習了。

物質獎勵只是為了讓孩子能更好的學習,但是這樣就很容易讓孩子誤會,體會不到學習的意義,只是為了五元錢而學習,本末倒置。

三、家長應該如何正確激勵孩子?

1.獎勵孩子不帶有目的性

不要對孩子說,如果你今晚十點睡覺了我獎勵你一元錢,或者說你今晚六點之前完成完成作業,可以獎勵你喜歡的變形金剛等等。這樣帶有目的性的獎勵是不可取,我們可以在過程中獎勵,不提前說,孩子今晚完成作業早了,可以不經意的給個小驚喜,告訴孩子是因為今晚寫作業很專注所以按時完成了作業,因為孩子端正和專注的態度獎勵的。

讓孩子認識到不是因為做完了才有的獎勵,而是做對了事情,有進步的去衡量自己,使自己進步,變得優秀。

物質獎勵真的能讓孩子優秀?“小白鼠實驗”,這些危害家長要當心

2.非物質獎勵

表揚是可以極大得到孩子的喜歡,每個孩子都感覺自己是個好孩子,所以家長要是給予獎勵,不要真金白銀的,不如多鼓勵孩子,表揚孩子,不要吝嗇與自己的誇獎。

還有可以獎勵孩子一次說出願望的機會,或者可以指示家長的機會等這些非物質性獎勵。這樣孩子就不會對自己做的事情產生衡量。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不要盲目的物質獎勵,或許會得到一時的效果,但是長久來看是不可取的。適當的獎勵是對的,可以促進孩子的進步,但是不要因為錯誤的方法,取得與之相反的效果。所以在獎勵孩子這件事情上,各位家長還是三思而行。

育兒問題虎爸虎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虎爸虎媽熊娃,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