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吉姆·奧尼爾:以改革促進疫情後經濟高速增長

吉姆·奧尼爾:以改革促進疫情後經濟高速增長


中國抗擊疫情的努力與成效舉世矚目。近日,“金磚四國”概念首創者、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主席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疫情過後,中國通過加強改革仍然可以確保經濟較高速度增長。世界其他國家如果能夠像中國一樣,及時採取有力措施阻止疫情,將有可能避免全球經濟陷入危機。

  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明顯

  《中國社會科學報》:疫情短期內對中國經濟主要有什麼影響?

  奧尼爾:這種情況頗為特殊、嚴峻。為防止疫情蔓延,中國不得不暫時停止大部分經濟活動。顯然,這會導致中國經濟遭受負面影響。對於決策者而言,這一挑戰非常棘手。幸運的是,已有明顯跡象表明,中國抗擊疫情的努力已初見成效,特別是在湖北以外地區。如今,中國正在謹慎地復產復工,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允許人員返崗、出行。不過,就國內生產總值(GDP)而言,中國第一季度GDP將比較疲軟。而且,中國2020年GDP增長率達到6%的難度也非常大。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怎麼看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奧尼爾:疫情會對全球經濟產生雙重影響。首先,中國當前佔全球GDP的比例已是“非典”時的四五倍,這意味著中國經濟的短期疲軟會給世界經濟帶來重大挑戰。在疫情發生之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哪怕身處萬里之外的德國等地都能切實感受到影響。而如今,疫情導致的損失幾乎相當於將整整一個澳大利亞的經濟體量——澳大利亞是全球二十大經濟體之一——從世界上撤出一整個季度,這給世界經濟帶來的影響可想而知。這種影響會在全球商務、出行、旅遊及其他領域均有體現。

  其次,目前疫情正擴散至韓國、意大利和伊朗等國,這意味著這些經濟體不得不同時抑制經濟活動。但是,市場擔心這些經濟體無法像中國一樣快速做出抗擊疫情的反應。從這個層面上講,為了防備疫情,其他國家的決策者可能也會限制商業活動及人們出行,這會進一步給全球經濟帶來新的風險。直到2月的第3周,市場還認為疫情只是一個短期問題,但現在人們越來越擔心它會在第一季度後仍產生持久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報》:疫情會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受到長期損害嗎?

  奧尼爾:全球金融市場也正處於困難時期。在經歷2019年世界經濟放緩及中美貿易爭端之後,世界經濟剛剛有跡象趨於穩定,卻突然遭遇到這場疫情。疫情在許多地方引起嚴重擔憂。中國能否實現增長目標?在德國已經疲軟、意大利經常疲軟、英國“脫歐”後前景難測的情形下,歐洲能否避免衰退?現在,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及地區的金融市場都處於估價的歷史最高值,因而極易受到不利衝擊的影響。

  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分析人士認為,最令人擔心的是,各國是否還有采取補償性政策的餘地。對於應對這場危機而言,除了提振市場外,只是追求更多的量化寬鬆政策和更低利率的做法不合邏輯。此外,一些國家的債務水平可能會限制財政刺激計劃的應用範圍。

  儘管如此,如果我們能夠像中國一樣採取有效措施阻止病毒在歐洲傳播,等到天氣變暖後再促進經濟復甦,我認為市場會跟著復甦。然而,要預測何時出現轉機,這是非常困難的。

  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對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有何預見?

  奧尼爾:在那份廣為人知的金磚國家研究報告中,我預計中國在2021—2030年間的經濟增長率將為5.5%左右。直到2020年1月,我對這個預測都沒有產生什麼疑慮,即使中國面臨一些政策挑戰。一個潛在的最大現實是,中國的勞動力已達峰值,如果不大大提高生產率,GDP增長將會放緩,因此我有了5.5%這一預測。但是,現在要把疫情也考慮在內。疫情給中國帶來很多挑戰。比如,疫情結束後,中國的消費和生產能否恢復如往昔?中國人出門旅遊是否還像以前一樣多?中國是否會在全球供應鏈中失去更多核心作用?在我看來,這意味著中國必須加快促進個人消費,在國內進行更有力的改革。我認為,中國必須更加仔細地考慮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合作,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建設方面。讓其他國家更多地參與塑造和影響這一激動人心的項目,可以極大地促進亞洲內部貿易,並有助於推動中國的經濟增速超過6%。

  《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如何在抗擊疫情與恢復生產之間找到平衡,將疫情對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奧尼爾:中國顯然不可能讓經濟一直停擺,因為這將導致嚴重的經濟衰退,甚至可能導致金融危機乃至社會危機。鑑於目前限制部分地區人員流動以避免疫情蔓延的措施已初現成效,我認為,中國可以逐步允許非疫情重點防控區域復工復產。這對經濟恢復至關重要。

  未來,中國可以考慮在衛生保健與疾病預防方面增加投資。多年來,我在抗生素耐藥性的評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由此,我也瞭解到,各國需要將傳染病預防視為一項宏觀投資工具,因為其乘數收益十分可觀。

  拉動內需至關重要

  《中國社會科學報》:當前,中國還面臨著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所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您如何看待中美關係前景?

  奧尼爾:挑起美中貿易爭端的動因可能會在美國長期存在,而且幾乎與美國大選結果無關。中國必須瞭解,美國已經對中國許多方面的發展產生了一種偏執情緒。而且,美國根本不想失去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地位,當然也更不願讓位於一種非美國式的經濟模式。但是,美國的這種想法很不合理。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最大的經濟體量是正常的。美國終有一天將意識到,中國成為最大的經濟體可能會有助於美國公民獲得更多財富。

  《中國社會科學報》:有專家建議中國大力發展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創新型和知識型的行業部門。您對此持何種觀點?

  奧尼爾:所有國家及地區都希望擁有大量高收入、高生產率的工作機會。行勝於言,要想成功就必須展示自己的競爭優勢,打造出世界各地人們都青睞的產品。中國在這方面將會取得很多成績。但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中國需要成功地將消費佔GDP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甚至提升至60%以上。到那時,中國將更加繁榮、穩定,並且更加不容易受到美國對華政策的影響。


原標題:以改革促進疫情後經濟高速增長——訪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主席吉姆·奧尼爾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