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一切為了救治患者——記第一批馳援湖北國家中醫醫療隊

2020年農曆正月初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依託中國中醫科學院組建的第一批馳援湖北國家中醫醫療隊趕赴武漢,支援當地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一個多月過去了,這支隊伍依然奮戰在抗疫一線。在患者最危難的時候,他們伸出了援手;患者的一聲“謝謝你,白衣天使”,讓他們覺得迎來了醫生這個職業最好的回報。

“我會記住你們的名字和眼睛”

2月27日,第一批馳援湖北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收到一封來自金銀潭醫院南一區患者的感謝信。

“主治醫生楊志旭每天都會根據我病情的變化改變我的中藥方子,讓我時刻感受到一直被關注著,信心足了,精神頭就起來了。”

“一次,一位老人營養不良,手上血管幾乎看不到,蔣建新透過模糊的護目鏡,一針成功,老人連連說不疼,真是深藏不露。”

“我最喜歡的李靜護士長,她每天變著花樣給我送吃的,甜甜圈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生病時媽媽給我買的甜品,感覺很溫暖。”

……

一封封感謝信中,記錄了一個個動人的名字和他們的故事,故事背後是一份份來自醫者的關愛和患者的感激。“雖然看不清你們的樣子,但我會努力記住你們的聲音和雙眸,記住你們寫在防護服上的名字與話語。”

醫療隊抵達武漢當晚,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即帶領醫療隊領導班子與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接洽,對醫療隊所要承擔的工作進行溝通。短短几天時間,醫療隊隊員們就熟悉了整個病區的環境和診療流程,併成立了醫療組,負責金銀潭醫院南一區的醫療工作。時間緊、任務急,醫療隊最高效地搭建了中藥保障供應平臺、做好後勤保障服務、調整補充中醫診療方案……正是由於隊員們全身心投入到戰鬥中去,才換來了患者的肯定。

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和親近感

和往常一樣,醫療隊隊員楊金亮穿好防護服進入金銀潭醫院南樓一區的病房,例行對所管患者一一查看。這天,有13位患者要到放射科拍胸部CT。

從病房到放射科的路徑,要經過兩樓之間一條30米長的小路,大部分患者都會讓楊金亮推得慢一些,這樣能多看看景色,多呼吸新鮮空氣,聊幾句家常。其中一位40歲左右的女患者始終不怎麼說話。楊金亮鼓勵她:“你要好好養病,過幾天就可以出院啦。”她問楊金亮:“北京的楊大夫,你有孩子嗎?今天是我女兒5歲生日。”話音未落,她便淚流滿面……這一路楊金亮走得很慢,一直輕聲安撫她。

醫院對防護服的供應十分緊張,由於護士工作強度大、時間長,醫療隊的醫生們便把輕便一點的防護服都給了護士,自己穿上厚重、不透氣的黃色防護服。去放射科的路程不長,但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和打滑的靴套在行進中還是很困難,往往一個來回就會感覺喘憋、出汗。那天,楊金亮在病房和放射科之間往返了4次,衣服全部被汗打溼,護目鏡一層霧,看不清任何東西。但他還是會在30米的小路上放慢腳步,和患者聊天,感受著難得的“放鬆”……

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是醫療隊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隊員來到武漢的第三個戰“疫”陣地。在這裡,醫療隊員肩負起東西湖方艙醫院B、C兩區數百名患者的中醫診療和護理任務。

廣安門醫院領隊、副院長呂文良帶領醫療隊隊員每日對患者進行中醫診療和服藥巡查。診療護理過程中,醫生認真觀察患者舌苔,進行中醫辨證,護士耐心對患者進行中藥服藥指導,詳細記錄患者服藥情況。近距離的交流溝通,增加了患者的信任度與親近感,也進一步提升了患者對中醫藥服務的滿意度。

“一起拼,一起贏,一起回”

2月20日下午,中國中醫科學院增派廣安門醫院石嘉恆、冷路興、李東旭3名醫護人員前往武漢金銀潭醫院開展醫療救治工作。

“我們要和武漢的戰友一起努力,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一起拼,一起贏,一起回。”隊員們表達出徵的決心。

隨著疫情形勢的不斷嚴峻,中國中醫科學院各院區不斷增派醫護人員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

梁阿姨是北京海淀區上莊鎮皂甲屯村的一位老黨員,梁阿姨的女兒張麗是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感染管理科護士,也是西苑醫院首批醫療隊中的一員。

“女兒當時報名參加醫療隊,沒和我們說,我知道後她已經到武漢了。17年前孩子就以黨員的身份參加了抗擊非典的工作,17年後,孩子又到了抗疫一線,我是既欣慰又自豪,但是說不擔心那是騙人的。”說著,梁阿姨的眼圈又紅了:“我不敢打電話給她,怕耽誤她工作。我們只能照顧好家裡,不讓孩子有後顧之憂。”

梁阿姨每天都在心裡對女兒說:“閨女加油,一定要堅持下去,我們都在等你回家。”(記者 祝君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