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脾虛怎麼補,今天給您講清楚,健脾,補脾,滋脾,醒脾,運脾

健脾,補脾,滋脾,醒脾,清脾,運脾

今天聊聊脾虛診斷和治療,脾虛的人多面色萎黃,吃飯不香,口中無味道,脾虛夾火則瘦,脾虛夾溼也虛胖,補脾就要分清楚脾陽虛兼溼,還是脾陰虛兼火,當然陰虛也夾溼,陽虛也可夾火,這有點繞人,一般也不太常見,我們就說說常規的,小說脾陽虛夾溼,很多人吃了黃芪建中湯,脾胃未健,乏力依舊,大便稀溏,畏寒怕冷,四肢不溫,還上火,因為陽虛夾溼,虛實夾雜,故黃芪建中湯不能單獨用,加六君子湯,或者香砂六君丸,補而化溼,效果很好!

脾氣虛還容易食積化熱,不能吃單吃補脾藥(人參健脾丸,參苓白朮散等),應該吃健脾藥(健脾丸,香砂六君丸)生薏米水送服下。還可以按揉脾腧,足三里,上巨虛,偶爾加腎腧,三陰交。針對這樣的患者朋友,我的臨證經驗很簡單,就是一味雞內金,炒的三克,分兩次早上和臨睡服下,效果不錯。

健脾和補脾 脾虛,是一個很理想的狀態,就是消化不良加舌淡白,脈細弱,問題臨床很難遇上,剛開始脾胃虛,都不會在意,來的時候,基本都有腹脹,反酸,噯氣等症狀了,基本都有脾虛加溼,脾虛夾積,肝脾不和,脾腎兩虛,中氣下陷兼胃氣不降,不能單純的補,。

再說脾虛加積,脾氣虛加積,分兩種情況,是暴飲暴食導致脾虛,還是脾虛導致不能運化,專業點就是說因實致虛,還是因虛致實。怎麼區別呢,首先問診,問他有沒有暴飲暴食習慣,如果或者是個馬大哈,那就看脈,舌是看不出來了,因實致虛,脈弱,重按確是滑而有力,健脾丸主之。因虛致實,脈滑,重按確實無力的香砂六君丸主之,如果怕冷容易感冒,胃腹冷,可加建中湯。舌苔厚膩,一拍實證,脈重按無力,可服用異功散,所以,健脾丸,歸脾丸,人參健脾丸,香砂六君丸,保和丸,附子理中丸不能亂吃!


脾虛怎麼補,今天給您講清楚,健脾,補脾,滋脾,醒脾,運脾


運 脾 運脾是一種基於脾的生理功能而言。脾胃同居中州,兩者陰陽相合,燥溼相濟,升降相因,納化相助,共同完成飲食的消化、吸收與精微轉輸,並且作為機體氣機升降的樞紐而可上行下達,斡旋四旁。顯而易見,脾胃要完成上述功能活動,就必須保持一個“動”的狀態,即“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葉天士)。否則,不動則滯,脾不升者可滯,胃不降者亦滯,虛實皆然。而滯者宜運,無論虛實。因此,運脾是治療脾之病變的核心大法,也是避免健脾時“呆補”“壅補”的基本措施。


醒脾 就是叫醒脾。為何要叫醒他呢?因為被水溼困住了,就像脾虛的人,吃完飯就困,也是脾虛病加重了,脾主運化水溼,性喜燥而惡溼,脾之不醒、昏然似睡,往往緣於被溼所困。而究溼之由來,又有內、外二途。外來者為感受溼邪,治宜化之,即芳香化溼;內生者由脾虛而生,治宜燥之,可視情選用健脾燥溼、清熱燥溼、理氣燥溼等。據李時珍“土愛暖而喜芳香”之言,《中醫大辭典》的觀點似更為恰當,但又略嫌狹隘,可以說非獨芳香化溼藥,凡是能祛除溼邪、解除脾困的藥物均有醒脾之用。李東垣治療脾胃病,常佐用一些風藥,如柴胡、升麻、防風、紫蘇、白芷、羌活等。在《蘭室秘藏·卷下》有一昇陽除溼湯(蒼朮、柴胡、羌活、防風、 升麻、神曲、澤瀉、豬苓、陳皮、麥櫱面、炙甘草),用以主治脾虛溼盛,不思飲食,洩瀉無度,小便黃少,四肢睏倦。這種獨特的用藥,其實也有醒脾之意,其依據是:風藥善走喜升,可以激發脾氣,升提清陽;風能勝溼,可使脾困得解,脾氣舒展。醒脾丸可一試。

滋脾 適合脾陰虛,但是脾喜燥惡溼,不能用太涼的陰藥,臨證我喜歡用山藥,白扁豆;這裡要和胃陰虛鑑別,胃陰虛飢不欲食,甚至噎嗝,食物難下;脾陰虛雖有手足心熱,口咽乾燥,但用藥需謹慎,臨證可用麻仁滋脾丸和參苓白朮散。


清脾 其實就是脾虛失於治療,溼邪不化,就留化熱,需要健脾利溼,但是這個溼夾了溼熱,溼大於熱,可服用古今醫統的清脾散

常見成藥

保和丸消食,用於短期消化不良,舌厚微微幹,脈滑。

健脾丸,用於消化不良,兼有乏力,舌厚膩,脈沉滑者(或者輕取無力,中重按脈滑)。

六君丸,用於脾虛加食痰者,脈滑,重按無力。

香砂六君丸用於上者又有腹脹氣痞,矢氣覺舒。

香砂養胃丸用於胃寒反酸,腹脹打嗝氣不虛者,舌薄白,脈弦緊。

附子理中丸,用於脾腎陽虛,怕冷胃寒,不能消化食物,沒有食慾,喝稀飯都覺得不能運化,舌淡胖潤,脈沉細無力,尺部無力更宜。

柴芍六君子,疏肝健脾,胃脹脅痛,口苦,反酸,燒心,舌質紫苔厚膩,脈輕,中取重按弦,重按力減。

參苓白朮散,吃辛辣油膩容易洩瀉,食後犯困,舌淡胖,脈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