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箍桶哎,箍桶;箍桶哎,箍桶……"曾经多么熟悉的吆喝声,如今随着人们日常器具的更新换代,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旧时人们家中用的各种桶都是木制品,如面盆、脚盆、水桶、饭桶、马桶、尿桶......木桶一般都是圆形,箍桶匠把木板锯成弧形小块拼圆,外面用铁丝、篾丝将桶箍紧,木桶用久了会“渗漏”,所以要箍桶匠来修理。

箍桶匠,现代称呼为箍桶师傅。在木匠手艺中有"方凿"和"圆凿"之分。学"圆凿"的擅长制作澡桶、水桶、脚桶、马桶等圆形的木质生活用品。老百姓家中上列用品都是依靠学"圆凿"的木匠来做。因此,旧时经常看到挑着一个担子,嘴里不停地吆喝着"箍桶噢"、"箍桶噢"的木匠走村串巷,为百姓们制作修理各式各样的木桶制品。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箍桶匠,曾经和篾匠、木匠、泥瓦匠、铁匠一起被称为“五大匠人”。箍桶匠和木匠一样,除了手艺,还得有不少的工具,而且有不少是专用工具。木盆木桶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要经过劈料、削板、钻孔、拼接、套箍等10多道工序,而且每一道都是细活,必须认真去对待。盆桶的好坏,关键是看会不会漏水,具体制作时就全靠箍桶匠的经验与技巧了。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箍桶匠又称圆作木匠,旧时民间专门制作与修理日用木桶或木盆的工匠。因为箍桶匠制作的马桶、澡桶、脚盆、米桶、锅盖等家什都以圆形为主,以示与造房子的方作木匠区别。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其实真正箍桶的不多,多是修桶的,夏天时有许多人家的澡桶“漏水”了,急等着箍桶匠来修呢,箍桶匠便在旧得发暗的澡桶上敲敲打打,烂了的木片以新的补上,锈断了的铁箍换上新的,“破漏”处便用捣烂的细麻丝和油石灰堵上,再不会“漏的”。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到了中秋,孩子们又把澡桶拖到菱塘里,蹲在里面采老菱了。

一张刨凳、一柄斧子、一个扒箍、一把锤子在箍桶匠的手中把弄着,弯上铜箍,箍在桶上,用扒箍上劲,又用铜箍收紧、敲打使其牢固,再上桶油防腐,箍桶匠的件件操作,就能经久耐用。

那个年代,箍桶生意比较忙也很辛苦,特别是箍马桶、粪桶时还要忍受一股难闻气味,但为多挣些钱只得硬着头皮箍桶,一天下来虽累得腰疼背酸,但到晚上收工能有一、二十元进账时,箍桶匠们则笑逐颜开了。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箍桶匠并不仅限于修修补补,给他一些木料,也能做一只新桶,这时的箍桶匠用刨子刨、用锯子锯,一地小木块就跟做玩具似的,拼起来就是一只水桶,用一圈铁箍箍住就成,奇怪的是他们也不计算,那木块偏是不多一块、不少一块,那铁箍铜箍也正好就箍得恰如其分,日常提水用的水桶,那“小腰还是鼓出来”的,“鼓得小巧、鼓得好看”。

箍桶匠的绝活还在于箍马桶,好的箍桶匠,手上都有一张特制圆刨子,把桶刨得恰到好处,箍往上一打,一只形体漂亮的马桶,不管什么式样,一箍就成,再不用试第二下。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杉木,民间也称之为"和木",这种木材呈白色,质轻,有香味,是制作房梁和器具的上好材料。大凡准备做桶的百姓家,早早的就备好了木料和桶箍,桶箍也分三六九等,最差的要算竹箍,好一点是铁箍,最好的是铜箍。使用什么样的桶箍也反映出这个人家的生活水平,因此,若是家里有姑娘要出嫁,再穷也要打制几付好铜箍。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箍桶匠最忙的季节要算夏天到来之前,因为夏天每天要用澡桶洗澡,所以家家户户都要把闲置在家多时的澡桶拿出来修理一番,实在不能用的要新打一个,遇到有板烂掉的要换上新的,漏得很厉害的要请桶匠把箍紧一紧,最后再用桐油油上几遍,夏天洗澡的问题就算解决了。总之到了这个时候,箍桶的不愁找不到活,有时走到一个庄子上,能连续干上十天八天。箍一个澡桶除吃住由东家解决之外,还可以有2到3块钱的工钱,有时还会碰到用大米、菜油抵作工钱的,这一点箍桶匠们的机制还是灵活的,不一定苛求现金交易。最让箍桶匠高兴的是到那些为女儿出嫁准备嫁妆的人家干活,因为在南方,特别是在江、浙、沪一带,有这样一个风俗习惯,就是在女儿的陪嫁中必不可少的要有两样东西,马桶和脚桶,考究一点的人家脚桶还要做成高脚的,做这类活不仅材料好、招待好,就连工钱也高些,要多少人家就给多少,再说上一两句吉利话,东家高兴还能多加几文。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塑料制的澡桶、马桶、脚桶等逐渐进入了老百姓的生活,这些塑料桶既不怕摔,也不怕漏,更不用每年去修理,因而渐渐取代了木桶,箍桶匠的生意也逐渐清淡。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家庭卫生间的革命,抽水式马桶,陶瓷面盆,浴缸,整体浴房等等卫生洁具的出现,使得马桶、脚桶、澡桶等用品,不管是木料的还是塑料的已在很多家庭消失,慢谩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轻便、美观、实惠的塑料日用品、不锈钢日用品的兴起,箍桶业渐渐失去了它的光华。"一个普通的不锈钢洗脸盆不到10元钱,塑料制品价格则更低,而用木头手工制作,不用说成本,光工钱就要四五十元了。谁还喜欢这笨重又单调的木器日用品呢!

"箍桶噢","箍桶噢"的吆喝声成为人们的回忆,过去每个家庭中常见的木制马桶、澡桶、脚盆、米桶、锅盖、脚桶只能在民俗博物馆中可见尊容。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记忆中的老行当箍桶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