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幹什麼都提不起勁,是因為我們“煉”成了惰性大腦

幹什麼都提不起勁,是因為我們“煉”成了惰性大腦

本文2427字

閱讀時間:2分鐘

在某乎上看到一個問題,【對寫作失去熱情,對閱讀失去慾望,但心裡又真的很喜歡寫作,怎麼辦?】

提問者是這樣說的:“現在的我非常的浮躁,感覺自己什麼都做不了,整天打遊戲,一點理想追求也沒有,明明心裡很喜歡寫作,但總是沒有耐心靜下來寫作,對閱讀也沒有了以往的渴望,無法全身心的投入某件事情上去,咋弄啊?”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人也有類似的情況,明明很想去做某件事情,但就是提不起勁,心裡很著急,身體卻很怠惰。

比如:

考試前夕,要複習的資料一筆未動,趴在床上刷手機。

說好的健身房跑步,卻一直窩在房子裡打遊戲等。

其實這些行為都有著可被預測的規律,就是因為你“煉”成了一個惰性大腦。

字面意思,你的任何懶惰行為都是受到了惰性大腦的影響,這是導致你拖延的根本原因。

而且,並不是說你天生就具備這樣的大腦,而是你長期以來慢慢轉變成的。

想了解原因,請繼續往下看。

一.惰性大腦是人類天性的體現

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

不好意思,串場了。

開個小玩笑,人類自古以來,就有一種趨利避害的本能。這種本能使我們的祖先走出山洞,收穫了平原和滿倉的獵物,開始演化人類精彩紛呈的發展史。

這是源自於我們基因裡的生物本能,天生會讓我們對外界事物作出判斷: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避開對自己有害的。

比如,面對寬闊的大路和崎嶇的小路,我們會選擇大路。

面對美味的麵包和乾癟的土豆,我們會選擇麵包。

即使到了現代社會,這種邏輯依舊不變:

柔軟的沙發和乾硬的板凳,選沙發。

打遊戲和看書學習,二話不說打遊戲。

所有這些選擇都有一個判斷準則,那就是大腦會因為這種行為感到愉悅。

而相對艱難的環境則會令我們感到不適,難受,會產生抗拒及加速逃離的想法。

比如看書這種事情,需要人去閱讀,去思考。那一時看不懂就很難受了,感覺上面的字拆開來都認識,連在一起就成了天書,連帶著整個人都昏昏沉沉的。

借用李雲龍的話:學習?學個P!

幹什麼都提不起勁,是因為我們“煉”成了惰性大腦

玩手機 x(n+1)小時·····

幹什麼都提不起勁,是因為我們“煉”成了惰性大腦

簡單來講,為什麼你會對學習提不起勁,而刷短視頻打遊戲卻很有動力,就是因為大腦遵循生物本能直接下達命令,選擇能帶來愉悅體驗的行為,讓我們不自覺地投入到娛樂性較強的活動當中去。

二.惰性大腦只對即時刺激起反應

在公號【L先生說】中,《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一步被毀掉的?》一文中提到:

“一切娛樂產品——影視劇、綜藝、遊戲,它們背後有著龐大的團隊,這些團隊的唯一目的,就是用盡各種手段,去降低你觸及它們的「阻力」。
它們會在你視野中不斷出現,用各種資訊、消息提醒你,誘導你去點擊。一旦點擊了,就再也不會給你機會離開。”
“一旦你習慣了這種「低成本、高回報」的刺激,你就很難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了。”
“因為,我們的大腦已經被周圍的環境,塑造成了一個「高刺激閾值」的對象。”
“習慣了輕而易舉能獲得大量愉悅感,你就會慢慢對這種愉悅感脫敏。"
“相對而言,愉悅感更少、付出更高的行為 —— 比如學習,閱讀,思考 —— 自然也就沒有人願意去做。"

L君是深度思考領域的踐行者,他對事物的看法非常敏銳和深刻。

是的,正如L君所言,我們的大腦在長期追求愉悅行為的影響下,已經被嚴重塑造成只對能夠即刻帶來反饋的東西感興趣。

講具體一點,刷短視頻為什麼停不下來,就是在這15秒之內,短視頻能夠提供一個令你意外的元素,或許是搞笑,或許是獵奇,你的心裡總是在期待著能夠瞬間帶給你驚喜。

然而如果遞給你一本專業書,你甚至連15秒都看不進去,因為看書需要思考,15秒的時間,怎麼可能就吸收並消化得了這些內容。

所以,對於需要時間來給予反饋的行為,比如樂器的練習,跑步,讀書等,被現代娛樂聲色慣壞的我們,根本無法繼續做下去。

幹什麼都提不起勁,是因為我們“煉”成了惰性大腦

三.惰性大腦容易被完美主義所影響

關於完美主義的具體解釋在此不貼,我個人簡單翻譯一下:過於追求事物完整性或完成度,不接受任何瑕疵。

或許你會認為你自己並沒有這種情況,因為每天該吃吃該喝喝,就算有不如意也不會過度在意。

但其實這與完美主義並不矛盾,應該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潛在的完美主義者,只是追求完美的方向不同。

以我為例:

在兩個月前,我的年度目標是寫一篇完整的新媒體文章。如果有看過我之前文章的童鞋應該會疑惑,因為我這段時間已經寫了好幾篇出來,怎麼看目標都不是是這個。

但其實,在這之前,我對於寫文章這件事還是相對比較恐懼的,因為我本人自以為在寫作上比同齡人功底好一些,然而我卻不知道如何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我擔心的是我寫不出來,第二如果寫出來很爛怎麼辦?其他人會怎麼看我云云。

這種想法在我的心底反覆出現,讓我深陷某種痛苦之中,暗恨自己的無力和弱小。

現在回過頭來反思,我認識到了我這種想法,就是典型的“完美主義”的表現。

完美主義並不是說在生活上追求盡善盡美,而是會在你最在意的地方張牙舞爪,阻礙你的下一步行動。

比如,我有個朋友,她從上學時英語就學得不錯,但是近段時間在聊的時候,她說她沒有過六級,現在很害怕提到英語複習,生怕自己過不了,在別人眼裡變成一個笑話。

道理都是一樣的,如果你對一件事情遲遲無法開始行動,那一定是完美主義在作祟,影響了你的大腦和思維,讓你始終無法進步。

幹什麼都提不起勁,是因為我們“煉”成了惰性大腦

在清楚認識“惰性大腦”的成因後,我們又應該如何去做呢?

第一步,先嚐試做5分鐘

告訴自己只做5分鐘,做不下去了就停止。

先讓自己動起來,這很關鍵。因為很多行為看著嚇人,只是我們在大腦裡的臆造而已,真正動手以後你就會發現並沒有那麼難。

第二步,記錄過程

在做的過程中,你可以拿紙筆把進度寫下來,不論是用百分比計數或者寫具體描述。這樣做的目的是心裡有數,讓你知道你開始行動,並且已經有了成果。

這實質上是一種自我激勵,暗示自己可以做到,並且會越做越好。

第三步,總結反思和感想

把自己在行動過程中的感想做一個回顧,想想自己還有哪些不足,哪些地方還可以改進。最重要的是,不用怕做得好不好,誰都有個開始不是麼?畢竟如果不去行動的話,那就永遠開始不了。

ok,到此為止,感謝你的閱讀,希望能夠給你帶來切實的幫助,如果有什麼問題,歡迎留言與我交流,我會非常高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