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游古蜀遗韵海窝子,寻找失落的龙怀寺

从彭州市区进入丹景山镇,山势顿现突兀,湔江在此处华丽地转向广汉三星堆,也许是地形的原因,每次经过的时候都有出关的感觉。逆湔江而上,过了丹景山镇,就到了海窝子。旧时,海窝子是进出彭州的必经之地,作为场镇以往必定是繁华喧嚣。

游古蜀遗韵海窝子,寻找失落的龙怀寺

海窝子有着神秘的历史,据《华阳国志》记载:“蜀王鱼凫,田于湔山,建都瞿上。”“湔山”、“瞿上”究竟在何处尚无确切定论,从众多的学术研究来看,“湔山”基本上认可是在小鱼洞及海窝子一带。而“瞿上”在何处?有的认为在广汉三星堆,有的认为在双流牧马山一带,其中一种学术观点认为“瞿上”,就是今天的“海窝子”。站在湔江对岸的狮子山顶,俯瞰海窝子,清新的小镇倚在湔江的臂弯中,湔江形成的冲积带成为生息繁衍的极好所在。我更倾向于“瞿上”就是“海窝子”的观点。按照湔江的流向,以及古蜀国的迁移时段来看,说不定海窝子的地下真埋藏着历史更久远的古蜀国遗址。

游古蜀遗韵海窝子,寻找失落的龙怀寺

古镇去了很多,望鱼古镇留给我比较深的印象,但望鱼古镇只能算是遗迹,原住民的迁出,历史也就停留在那一刻。而海窝子则不同,虽然汶川地震毁掉了古镇沧桑的外貌,但重建后,延续着依旧的居民、依旧的风俗,保持着依旧的传承、依旧的更替、依旧的魂。

游古蜀遗韵海窝子,寻找失落的龙怀寺

游古蜀遗韵海窝子,寻找失落的龙怀寺

海窝子清洁而安静,每户人家门前都种花,花盆大多是一些简易的陶盆,甚至还有破损的搪瓷盆,一下子唤起儿时的记忆,仿佛回到了走邻串户的年代。

游古蜀遗韵海窝子,寻找失落的龙怀寺

石板街上,微风中,驼背的老汉穿着川西的传统服饰与邻里招呼而过,可惜腰间缺少了旱烟杆;邻家小孩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玩着泥巴,长大以后还会不会留居故土;欣赏镇上的吊脚楼、飘扬的店招、门前的花草、长牌老人、……镇上或闲或忙的人偶尔搭上一眼,欣赏我这个闲逛之人。佛门的一副对联堪称古镇的写照:“一尘不染清净地,万善同归般若门”。

游古蜀遗韵海窝子,寻找失落的龙怀寺

游古蜀遗韵海窝子,寻找失落的龙怀寺

经过海窝子牌坊沿石板路往前十多米,有一古朴的门洞,上书:龙怀沟。站在门洞处向里看去,一条洁净的小径蜿蜒向前,大有曲径通幽之韵,小径左边是一排民居,普通而整洁,每家门前都种着寻常人家再普通不过的花草,小径右边零散地种着一些蔬菜,平时的饮食便取之于此,如此的平常,却如此的生机。

游古蜀遗韵海窝子,寻找失落的龙怀寺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因做《檄英王鸡文》被逐,随后出游巴蜀,游至彭州龙怀寺作《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碑文中写到:“以开皇五年始赐额为龙怀寺。地邻绵左,遂均绵上之恩;山似龙盘,即建龙怀之刹。尔其崇峦经复,复涧萦回;高邱泄云,长林翳日。”然而如此盛状的龙怀寺史上却鲜有记载,难道只是诗人的笔下生辉?龙怀沟是否和龙怀寺有着些许的联系,沿着这条小径不定能探出龙怀寺的蛛丝马迹。

游古蜀遗韵海窝子,寻找失落的龙怀寺

但凡是沟,左右两边必定山势连绵,龙怀沟自然也不例外,此处位于龙门山脉边缘,两边的海拔相对不高。

问一偶遇的婆婆:以前这里有没有龙怀寺。

婆婆说:这里是龙怀沟,前面有一座寺庙不知道是不是龙怀寺。

我知道婆婆说的断然不是龙怀寺,而是金城寺。龙怀寺消失得太久远,已经不在老人传承的记忆里。

继续沿着龙怀沟往山里走,寻山路而上。此处有一大片樱花林,春暖花开之际,此处不失为一个赏花的风月好去处。

这里不是崇山峻岭,地势相对平缓,也不管有没有路,在密林里一阵乱穿。踩着杂草和枯叶,借助登山杖和树枝爬坡上坎,硬是活生生地爬上了山脊。站在山脊上极目而望,陡坡对面,山峰连绵起伏气势磅礴;缓坡一面,远处山形隐隐,据当地人说,天气好的时候能看见葛仙山,说不定就是眼前看见的山影。

游古蜀遗韵海窝子,寻找失落的龙怀寺

王勃的龙怀寺碑文第一段主要是写天地玄黄,阴阳八卦之类,读到此段,总有腾云驾雾似仙非仙之感,相当晦涩。后面的几段,尚能囫囵一番。碑文虽然不及他的《滕王阁序》有名,但也是传世之作。“……巨壑南驰,喷洪涛於赤岸。……森森巨柏,落落长松;崇峦架殿,叠嶂营楼,因嶂为壁,凭崖列户。”对照眼前景致与碑文何其相似,莫非王勃写下碑文之时,也曾一样辛苦地登上此处,也曾一样舒心地站在这里,也曾一样地放眼四望……若时光流转,会不会也像诗人般舞文弄墨仗剑走天涯。

游古蜀遗韵海窝子,寻找失落的龙怀寺

寻不到消失的龙怀寺,寻不到消失的龙怀寺碑,寻到了先人永不消失的足迹。

拜阳平观,穿楠竹林,过果木沟,望青冈梁子,千回百转到了计划中的金城寺。

道教二十四治之首——阳平观

游古蜀遗韵海窝子,寻找失落的龙怀寺

阳平观后山的楠竹林

游古蜀遗韵海窝子,寻找失落的龙怀寺

阳平观后山上的楠竹林

碑文中曾提到过金城二字,却不知其义,但感觉金城不是指的金城寺。心中的金城寺也应该是一个问佛求缘之处,不想却是残垣断壁,毁于汶川地震。

游古蜀遗韵海窝子,寻找失落的龙怀寺

游古蜀遗韵海窝子,寻找失落的龙怀寺

镇上有一种烩面,叫“旺海面”,面皮、酥肉、响皮、平菇、海带、白菜加高汤烩制,汤鲜味美,物美价廉。

游古蜀遗韵海窝子,寻找失落的龙怀寺

回到海窝子天已全黑,家户门前灯笼红红的,石板路上两小孩还在嬉戏,小店的灯光从侧门缝隙处穿出,夜晚的小镇更是清新宁静。

“老板,来碗烩面,大份的。”

游古蜀遗韵海窝子,寻找失落的龙怀寺

探寻的轨迹图

游古蜀遗韵海窝子,寻找失落的龙怀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