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脾健不在補貴在運,6個運脾原則

“脾健貴在運”的指導思想應用於臨床,要求就脾之所喜而去脾之所惡,按照脾胃病各種證候的特點,又採用相應的調治方法,以達到脾運則健的目的。

在運脾的治療中,首重蒼朮。蒼朮味微苦,氣味芳香而性溫燥,功能醒脾助運,,開鬱寬中,疏化水溼,正合脾之習性。前人論蒼白二術,黃元御曰:“白朮守而不走,蒼朮走而不守,故白朮善補,蒼朮善行。其消食納谷、止嘔治洩亦同白朮,而洩水開鬱,蒼朮獨長。”張隱庵進一步指出:“凡欲補脾,則用白朮;凡欲運脾,則用蒼朮;欲補運兼施,則相兼而用?”在多年的臨床中,我們以蒼朮為運脾主藥,與其他藥物配伍,組成多個方劑,或作煎劑便於加減靈活運用,或作散劑、合劑、糖漿、沖劑便於久服,用於多種小兒脾胃病證,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以往有人慮及蒼朮辛烈剛燥,恐有劫陰之憂。葉天士認為:“脾為柔髒,惟剛藥可以宣陽驅濁”。我們在臨床上通過數以千計的病例觀察,並未發現因使用蒼朮而傷陰耗液者。因此,只要是脾失健運,而無陰傷見證者,即可應用。

脾健不在補貴在運,6個運脾原則

常用之運脾及補運兼施法如下。

1. 運脾化溼法

用於溼困脾土證。證候表現:胸悶納呆,脘痞腹脹,口膩不渴,小便短少,大便稀溏,舌苔厚膩等。蓋溼濁之由來,有外感時令之溼,有內傷生冷瓜果之溼,有脾弱失運而留滯中焦之溼。脾性喜燥而惡溼,溼阻中州則脾氣困遏,導致脾陽失展,運化無權,產生本證。

溼為陰邪,非溫燥之品不化。溼濁化,脾運復,則脾健矣。蒼朮燥溼運脾,宣陽化濁,是為運脾主藥,其他如佩蘭、藿香、扁豆、白豆蔻、厚朴花、半夏、車前子等,皆屬常用之品。若溼蘊化熱者,又可適當配以生薏苡仁、青蒿、六一散、黃芩等清化之品。

脾健不在補貴在運,6個運脾原則

2. 運脾和胃法

用於乳食積滯證。證候表現:脘腹脹滿,噯氣酸餿,泛惡厭食,腹痛洩瀉,大便腐臭,夾不消化食物,時時啼哭,睡眠不寧,舌苔多垢膩,起病前常有飲食不潔史。證由乳食過量,壅滯中脘,積而不消形成。脾性喜運而惡滯,乳食壅滯不化,則脾氣困遏,濁氣不降,清氣不升。

治宜在調節飲食的同時,予以運脾和胃、消食化積之品,常用藥:蒼朮、山楂、雞內金、神曲、谷芽、麥芽等。積重腹脹者加萊菔子、檳榔、莪術之類,方如消食之保和丸、消乳之消乳丸。

脾健不在補貴在運,6個運脾原則

3. 理氣助運法

用於氣機不利證。證候表現:納谷呆鈍,脘腹脹滿,叩之如鼓,噯氣腹脹,大便瀉後或矢氣後脹痛減輕,舌苔多薄白。本證由氣機壅滯,運行不利產生。臨床常與其他證候相兼出現,如溼阻氣滯、食積氣滯等。脾性喜舒而惡鬱,中焦氣機不利,則水谷不化,清濁不分,脾氣失展。

氣滯不行,當理氣導滯,開鬱助運,常取香味運行之品。常用藥:陳皮、木香、枳殼、檳榔、丁香等,方如木香檳榔丸。若是患兒胃陰不足,恐香燥傷陰,則取藥性平和之香櫞皮、佛手片以緩運宣通。本法常與其他運脾、補脾、疏肝、理氣之法配伍應用,既運行脾氣,又利於其他藥物之吸收利用,尤防補藥呆滯,故運用此法最為廣泛。

脾健不在補貴在運,6個運脾原則

4. 溫運脾陽法

用於脾陽不振證。證候表現:面黃神疲,怯冷乏力,脘腹冷痛,食慾不振,食後飽脹,口泛清水,大便溏洩,小便清長,舌質淡,苔薄白。病因多由寒涼損傷脾陽,或久病、素稟脾土虛寒。脾性喜溫而惡寒,火不暖土,陽氣不振,失於蒸騰鼓動,則水谷難以熟腐轉運。

陽氣不振,陰寒內盛,治當溫運脾陽,以驅陰寒之氣。溫運脾陽法屬補運兼施,溫脾為補,因溫藥性行通利,與補氣養血滋陰諸藥之呆滯不同,自有溫通助運之功。常用藥:炮姜、肉豆蔻、益智仁、砂仁、草豆蔻、附子等。方如附子理中丸。

脾健不在補貴在運,6個運脾原則

5. 益氣助運法

用於脾虛失運證。證候表現:面色少華,形體消瘦,毛髮不澤,精神不振,乏力易汗,納呆厭食,大便不化,食後作瀉,易患外感,舌質淡,苔薄白。此證常由厭食、洩瀉等病久延不愈,或先天稟賦不足、後天保養失宜形成。其證屬虛,當以健脾益氣,但小兒運化力弱,忌用壅補,純補則更礙脾運,而採取補運兼施的益氣助運法,使補而不滯,生化有源。

益氣助運法一般以四君子湯為基礎,與以上運脾化溼、運脾和胃、理氣助運、溫運脾陽法合用。方如異功散、資生健脾丸。臨床應用時,補多運少或補少運多,均需按辨證情況酌定。

脾健不在補貴在運,6個運脾原則

6. 養胃助運法

用於胃陰不足證。證候表現:納谷呆鈍,口乾欲飲,夜寐不實,大便乾結,尿少色黃,手足心熱,唇乾不潤,舌質紅而少津,舌苔少或花剝。胃陰不足患兒素體陰虛,胃為陽腑,體陽而用陰,陰分不足,胃失濡潤,亦不能受納和熟腐水谷。胃陰不足治當養胃,但宜清補而不宜膩補,過用滋膩則足以礙胃,因而於清潤補養之中又宜佐以助運之品,以行藥力。

《類證治裁》說:“治胃陰虛不飢不納,用清補,如麥冬、沙參、玉竹、杏仁、白芍、石斛、茯神、粳米、麻仁、扁豆。”指出了清補潤養之常用藥物。所配伍運脾之品,亦需選用平和之品,如谷芽、麥芽、山楂、香櫞皮、佛手片、山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