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庫爾勒開發區,茫茫戈壁揚帆啟航

新疆庫爾勒開發區,茫茫戈壁揚帆啟航

20年前,肩負著“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使命,新疆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下稱庫爾勒開發區)在庫爾勒市東南部的茫茫戈壁揚帆啟航。

20年後,櫛風沐雨,春華秋實。庫爾勒開發區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已華麗轉身變成了一座宜居宜遊宜業宜行、環境優美的產業園區。從上游的粘膠纖維、棉紗到下游針織、印染、成衣等一批批項目的落地,從零起到發展成為引領全疆紡織服裝城發展的三城之一,實現了全產業鏈集群發展。

庫爾勒開發區,茫茫戈壁揚帆啟航

庫爾勒開發區堅決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先後出臺的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紡織服裝企業專項補貼資金管理等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推動了新疆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新疆經濟發展的巨大引擎。庫爾勒紡織服裝產業是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促進百萬人就業戰略部署中“三城七園一中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產能和規模位於全疆前列。

“作為庫爾勒開發區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我為這段經歷感到自豪與欣慰。在開發區的產業當中,紡織產業的發展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2005年,我來到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開發區是一個先行先試的實驗區、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招商引資、開發建設是開發區工作的主旋律,做好服務工作是我們做好開發區工作的根本。我們要把客商當親人,把“誠信、創新、合作、爭先”八字精神貫穿始終,以全心全力、盡心盡責為服務客商的核心理念。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成軍對記者說。

庫爾勒開發區,茫茫戈壁揚帆啟航

2000年7月,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庫爾勒市東南面,在一片茫茫戈壁灘上,開啟了庫爾勒經濟開發區的發展之路。

庫爾勒開發區第一個漿粕廠——新成棉漿粕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目前擁有現代化的漿粕生產線。

以敢為天下先,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新疆泰昌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延傑,以過人的膽識和超常的發展思路,率先實現了棉花資源的就地經濟轉化,1988年,那時庫爾勒開發區還沒有成立,他在戈壁灘上建起了第一個棉紡廠——泰紡棉業股份有限公司,三年後他又在這裡建起了第一個漿粕廠——新成棉漿粕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該企業不僅成為棉紡行業的領頭羊,還是巴州地區經濟增長的主力軍,而且還成為自治區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自治區重點扶持的30戶民營企業之一。

庫爾勒開發區,茫茫戈壁揚帆啟航

“當時國家實施‘一黑一白’戰略,新疆棉花種植規模大、品質好、資源豐富,我看好這個行業,就在這裡建了2個廠,沒想到這裡成了後來的庫爾勒開發區,也沒有想到我的棉紡廠和漿粕廠生產出的棉紗和漿粕深受內地客商的喜愛,吸引了許多內地客商紛紛前來洽談簽約。”今年67歲的李延傑談起當年建廠史時,如同發生在昨天,歷歷在目。

“2005年,自治區提出大力發展新型工業化,庫爾勒開發區迎來了一次發展機遇。當年,在自治州黨委的決策部署下,開發區進行了擴區,重新組建架構、實施一區多園的佈局,開發區面積從原來的18平方公里拓展到一期80平方公里、二期60平方公里,最終形成140平方公里的現代化綜合型經濟開發區。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了美克化工、塔里木油田公司石化分公司、遼陽瑞興化工等骨幹企業落戶,專業集成、投資集中、效益集聚的經濟開發區已雛形初現。”劉成軍說。

不忘初心,以商招商。新疆泰昌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延傑加緊推進開發區紡織產業鏈的形成,與庫爾勒開發區管委會領導一起去浙江、山東、四川、深圳、陝西等地進行招商引資。

“第一個招進來的是浙江富麗達有限公司,後來又引進了金富特種紗業有限公司,又引進了富麗震綸紡紗廠。不僅如此,後來我還促進了新疆中泰昌達紡織有限公司紡織項目的落地與實施。”李延傑感慨地說。

庫爾勒開發區,茫茫戈壁揚帆啟航

2011年,庫爾勒開發區成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紡織工業迎來了大發展的浪潮。歷經十年,庫爾勒開發區伴隨著塔里木石油大開發,逐漸成為擁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初步形成紡織服裝、石油石化、農副產品深加工、機械製造加工、現代服務、高新技術等六大產業基地。

截至2015年,庫爾勒開發區入駐企業上千家,工業產值突破200億元。其中,紡織工業相關產業已經形成完備的產業鏈。

庫爾勒開發區,茫茫戈壁揚帆啟航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明確把促進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上升為國家戰略,提出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促進百萬人就業戰略,並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政策,設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加上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兩大戰略利好因素疊加,新疆紡織服裝產業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年均增長率達150%以上。全國70%的棉花在新疆,巴州是新疆三大(石河子、阿克蘇、巴州)棉花主產區之一,棉花的產量、單產、品質在全疆都是位於前列,庫爾勒開發區藉助棉花資源,大力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又迎來了一次快速發展的飛躍。”劉成軍說。

庫爾勒開發區,茫茫戈壁揚帆啟航

浙江富麗達有限公司是中泰紡織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中泰紡織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馮文軍介紹,2007 年,富麗達有限公司在庫爾勒開發區完成註冊落戶,在其後的七年裡,富麗達迎來了一個欣欣向榮的積累期,高品質的粘膠纖維為企業帶來了良性的發展和快速的上升通道。但是到了2014年,由於國家對紡織企業的環保指標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企業投資8億元建設了7個環保項目,在驗收中,通過了中央環保督察。

為此,企業也迎來了大發展階段,投資66億元建起兩個紗廠。

隨著進一步與中泰公司的產業並軌,企業引進了國際先進設備,形成了從綠色製漿、再生木漿製造、纖維素短纖維生產、高端紡紗的發展模式,成為年產38萬噸纖維素短纖維、9萬噸漿粕、30萬噸硫酸,配套76MW動力站的生產能力,成為單廠產能全球排名第一,資產總額100億元。截至2019年4月底,擁有員工2100人,實現了南疆富餘勞動力由農民到產業工人的身份轉換。

庫爾勒開發區,茫茫戈壁揚帆啟航

2016年,庫爾勒匯同泰印染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康平納智能染色有限公司筒子紗智能染色工廠項目在庫爾勒開發區落地,這標誌著庫爾勒開發區在全疆率先開啟了紡織服裝全產業鏈發展之路。

“為不斷延伸紡織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結構,作為巴州經濟發展排頭兵的國家級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根據自治區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要求以及庫爾勒紡織服裝城自身的發展環境和現狀,提前謀劃,主動出擊,瞄準國內知名企業和知名品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確定了以地毯、羊絨、家紡、印染、服裝項目為紡織服裝產業突破口,重點把紡紗、織造、化纖、印染、針織、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等八大門類作為產業鏈延伸方向開展招商,實現從原料生產基地向紡織服裝加工基地的轉變。”劉成軍說。

在金富特種紗業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了正在渦流紡車間巡查的公司總經理呂波,談到建廠初期的場景,他深有感觸地說:“我曾在石河子一家棉紡廠工作,後輾轉到內地再回到故鄉,2008年我來到開發區金富特種紗業有限公司當了一名技術工人,在一片荒蕪的土地上建廠房、修路,邊學邊幹,從一名工人到管理人員。”

庫爾勒開發區,茫茫戈壁揚帆啟航

呂波說:“金富特種紗業有限公司是目前亞洲最先進的紡織車間,渦流紡車間只有24名工人,而傳統的生產車間至少需要60名工人。高度自動化生產,不僅大大減少了人力,也大幅提高了產品的質量。目前,金富特種紗業有限公司的產能已經達到每個月15000噸的規模,每月實現銷售收入1.7億元,成為國內發展最快的一家棉紡織公司。”

2019年4月9日,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發展與改革部主任程學忠在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開發區)調研考察時說:“我看好開發區未來的發展前景,開發區紡織服裝產業將帶動一大批內地大企業來此投資興業。我們有意向在開發區投資建設生產綠色纖維。”

2019年7月新疆康平納智能染色有限公司投產,標誌著巴州、庫爾勒開發區的紡織業發展進入了一個高新階段。同年9月,中國西北襪業紡織工業園在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落成,它是庫爾勒紡織服裝城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紡織行業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該項目總投資10億元,佔地23萬平方米,可容納襪機25000臺,年產量20億雙,產值50億元,可解決3萬人就業,目前已建設完畢,10月份即可入駐企業,將成為中國西北規模最大的棉襪生產基地和交易集散地。

庫爾勒開發區,茫茫戈壁揚帆啟航

截至目前,庫爾勒開發區入駐企業達2000多家,其中紡織服裝產業成為開發區最大的支柱產業,金富特種紗業、富麗震綸、全球最大的紡紗工廠——利泰絲路、兵娟製衣紡織服裝企業,康平納、匯同泰印染企業等一些大企業紛紛落戶開發區,形成了全世界最先進的紡紗工廠、設備自動化程度最高、智能化程度最高、管理最先進的紡織產業集群。

開發區紡織服裝城總規劃投資670億元,是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促進百萬人就業戰略部署中的“三城之一”,已成全疆最大的高品質紡紗生產基地、南疆最大的紡織物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目前已形成從原料到紡織、印染、成衣的完整產業鏈。

庫爾勒開發區,茫茫戈壁揚帆啟航

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紡紗企業智能化的生產線

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吉洪會表示,當前庫爾勒開發區已成為全國紡織服裝產業的投資熱土,正在從“政策窪地”向“產業集聚高地”邁進,根據10年規劃,到2023年,庫爾勒紡織服裝城將建設成為中國最大的棉紡生產基地、西部地區最大的紡織出口加工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