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李希貴:不主張辦特色校,希望學校沒有多少特色

李希貴:不主張辦特色校,希望學校沒有多少特色


李希貴:不主張辦特色校,希望學校沒有多少特色

老師產生職業倦怠,並不是簡單的工資問題

如何才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破解教師職業倦怠這個難題,提升教師的職業成就感呢?

面對這個問題,我有三方面的感受。

感受之一:我們之所以認為這是難題,原因是沒有找到教育的本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複勞動,試問,哪一個人、哪一個行業不倦怠呢?正因為我們沒有弄清楚教育到底為什麼,沒有激活內在活力,沒有因此而產生更高、更遠的追求,盲目地認為今年和去年一樣,明年和今年一樣,那必然會產生倦怠。如果我們的教育能夠遵循教育規律,讓老師們體驗到教育的美好,他們的職業倦怠就會大大減少。其實,這種倦怠,在一些優秀教師的身上也存在,只不過,因為他們的品格、境界,使得他們“不用揚鞭自奮蹄”,但其實他們的內心也會有恐慌、彷徨,有時會毫無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

感受之二:很多學校的治理結構並沒有真正讓教師成為學校的主體,學校只是校長的,只是政府的,導致教師在學校的地位沒有得到彰顯,從而沒有積極性。我認為,如果可以通過制度設計把治理結構、治理主體多樣化、多元化,讓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決策主體,讓教師在某個領域,特別是學術領域有發言權,甚至能夠主宰學校的時候,他們就會把學校當作自己的學校,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把這項事業當作自己終生追求的事業。這個時候,他就會爆發出他的積極性,職業倦怠也就不復存在了。

感受之三:現在,我們學校的生態還存在一些問題,沒有建立起師生關係平等的綠色生態。固有的“師道尊嚴”使得教師理所當然地拿著自己既有的、固定的、想當然的想法去從事教育和教學工作,去管理學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學生換了一屆又一屆,方法仍然不變。我希望建立一種基於平等師生關係的、能彰顯學生個性的學校生態。在這種生態內部,教師每天面對學生全新的挑戰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且多個領域併發,想倦怠都沒有時間倦怠。

綜合以上幾種思考,我想說,教師有職業倦怠,並不是簡單的“績效工資不合理”、“學校管理機制有問題”等原因造成的。儘管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我們還應該思考更深層次的解決之道。

希望學校沒多少特色,但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

對於一個校長來說,將自我個性融入辦學歷程,是很難避免的一件事,但也是需要慎重考慮的一件事。為什麼這麼說?第一,你不能把這所學校當作你自己的學校,因為你的任期只是這所學校歷史發展長河中短短的一段。學校是一個生命體,從誕生,到成長,直至成熟,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無論是誰都必須尊重她。第二,你要知道,作為校長,只有那些與學校辦學目標以及學校所追求的教育本質相契合的個性、價值觀,才是可以融合到學校發展過程裡去的。

另外,我不太主張把學校辦成特色學校,倒是希望學校沒有多少特色,但是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這樣更好。如果一所學校太有個性,就可能使一些不太適合這種個性的學生和老師無法張揚自己,甚至被邊緣化。我在高密一中的時候,學校有一位特別優秀的化學教師,她每年帶的班,學生在填報志願時,70%以上報的都是和化學相關的專業。那時我真替她高興。但如果換成今天的我,就會特別擔心。為什麼?一個班裡肯定沒有那麼多適合學習化學的學生,這70%的學生一旦離開這位老師,還有多少會喜歡這門學科?從這個例子來看,校長將自己的個性過多地添加到學校的文化裡去,有時候可能會造成不太好的效果。

至於辦學竅門,我覺得沒有竅門。我做到的只是在學校管理過程中,儘量“往後退”——學生能解決的事,儘量不讓教師解決;教師能解決的,儘量不讓幹部和校長解決。也就是說,發現別人的智慧,用別人的智慧去推動學校的發展,這是算“偷懶”還是竅門呢?

所有的改革都應站在激發學生、激活教師的立足點上

其實,我沒有什麼特別的辦學思想和教育思想,現在十一學校的改革也沒有任何口號。長期在學校工作,我們主要多了一些對“人”的思考。20世紀90年代末,當時教育部召集我們編寫《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有人提議把“以學生為本”寫進去,但幾經斟酌,最後還是中庸地改為“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足以說明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如果我們的教育不能從根本上明晰自身培育“人”的價值,特別是缺少對對每位學生成長的關注,對每位學生未來幸福人生的關注,任何理念、思想、技巧、方法、模式都毫無意義。

非常幸運的是,我小時候讀了很多哲學著作,讀到很多關於人的追問: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為什麼在這個世界上活著……正是這些追問幫助了我,讓我發現,這個世界之所以存在,還是因為“人”的問題;之所以組成了一個社區,形成了一個國家,都是為了“人”的安全和幸福。因此,關注學校中每一個“人”的發展和幸福,是我在辦學中一直思考的問題。

記得有某個區域要進行教育綜合改革,負責人問我有什麼建議。我告訴他:“不要為了改革而改革,你所有的改革,如果離開了學生和教師的發展,那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現在,很多學校和地區提出一些讓人耳目一新的教育口號,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但我希望前提都是站在激發學生、激活教師的立足點上,都是以學生和教師的發展為根本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