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古迹遗址日,与南阳古城古迹亲密接触

古迹遗址日,与南阳古城古迹亲密接触

毋庸置疑,厚重的历史、丰富的遗迹是南阳最为鲜明的名片之一。诸多散落于南阳大地的古建古迹遗址,为我们留下了找寻百年千年甚至万年前历史的线索,让我们得以从中阅读和回望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诸多方面的历史文化信息。

正因为此,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里,市文物局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迎来了众多市民、学生。黄山遗址去年开始了新一轮考古发掘,发掘的文物和古迹不仅震惊了国内考古界,也激发了南阳人的热切关注和向往,探方周围挤满好奇的人群,古老的岁月在土层间流淌……熊家大院正在加紧维修,人们流连于斑驳的砖墙木柱,感受浸润其中的光阴;汉画馆内的南阳市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报告会、博物馆内的纪念郭沫若题额“诸葛草庐”46周年座谈会、张衡博物馆的“海阔羊城——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图片展”、唐王府王府山内的“留住乡村”发现与保护大讲堂,无不让人们记得起历史的沧桑,看得见岁月的流痕,触摸到文化的清晰脉络。

到黄山遗址“考古”,让历史“活”起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山遗址就在南阳城北十余里的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北面,是一处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由于正在发掘中,国际古迹遗址日里的这次对公众开放机会十分难得,所以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大家从各处赶来,近距离观摩考古现场,揭下考古活动的神秘面纱,学习考古知识,目睹考古成果,思索尚留存在遗址中的诸多谜底。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带着大家一处处看探方,这里有灰坑,那里是墓葬,这儿有墙体,那儿是作坊,墓穴中安静“躺”着副副人骨架,依稀可见的土层中的遗迹和遗物……“这个遗址是怎么发现的?”“人骨架为什么是东北西南向?有什么说法吗?”“黄山和独山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离白河这么近?”脚踩着走过久远岁月的土地,沉浸于这丰富的历史信息中,人们边看,边听,边问,边思索。

“看报道说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和著名考古学家王巍先后来黄山遗址,还题字说这里是‘中华瑰宝 千年一遇’以及‘文明在宛’,这让我很好奇,一定抓住机会来黄山遗址看看。”考古爱好者“晚风”说。诚如其言,别看黄山不过是一个小山丘,但这里遗址遗迹、遗物丰富,每轮发掘都收获重大,在国内外知名度很高。1959年,原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为配合焦枝铁路建设,在遗址西南部和北部进行了试掘,发掘面积1600平方米。虽然为了保护黄山遗址的文化遗迹,试掘皆未清理到底,但依然发现房基3处,不同时期的房屋10间,另外,还发现墓葬50多座。这处遗址出土了鼎、钵、壶、盆、罐、豆、碗、盘、杯、器座、环、纺轮等各种陶器,除陶器外还出土骨器57件,石器67件。石器中有5件经专家鉴定为独山玉,这一发现把独山玉开采的历史向前提早了500余年,其中一件“独山玉铲”令人瞩目,有着“中华第一铲”之称。此后进行的考古调查勘探也发现,黄山有大量的以生产工具为主的玉制品、石制器和石片、玉片、半成品。考古界因此认定黄山遗址是一处区域性的玉器加工中心。

古迹遗址日,与南阳古城古迹亲密接触

最近新一轮的发掘又收获颇丰,除发现了玉、石器及加工玉、石器的各种工具外,还发现了两座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型作坊,长方形,地面建筑面积均在120平方米以上,体量之大、结构之复杂,国内罕见。此外,考古人员还发掘出了一座大墓,墓中有一具骷髅骨,个头1.86米以上,左手持弓箭,右手擎独山玉玉钺,为黄帝时期的一位“大王”……

了解了黄山遗址发掘的成果,大家又关注起遗址的未来。市文物局局长赫玉建对此作出了回答:“除了保护,下一步更多的是要合理利用。”如何合理利用?他说,就是要建设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并争取建成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这样一可以保护、展示文物,二可以成为研究基地,三离市区近、市民前往便利,是个惠民工程。黄山遗址是制玉文化中心,从现在的考古调查看,这里主要是独山玉制品,而独山玉制品在邓州的八里岗遗址、太子岗遗址,南召的竹园遗址和社旗的毛堂遗址都发现过,这说明很有可能黄山遗址制玉中心生产出来的玉工具、玉礼器流散到了周边,甚至有更大范围,这样黄山遗址就是整个中原重要的制玉中心,“最重要的是,我国以前发现的早期制玉中心有东北一带的红山文化、浙江的良渚,而中原一直没有发现与制玉文化有关的遗址,所以黄山玉文化制作中心,是中原地区非常重要的一个突破。”

站在黄山遗址这一古文化遗存中,东望白河,遥眺隐山,南观独山,北顾丰山、蒲山,近看一片葱郁的绿树、田地,的确是一处地理位置优越和环境优美的好地方。是啊,合理利用,让古迹遗址融入时代生活,才能唤醒它们身上遥远的历史记忆,才能实现古迹遗址的价值最大化。对此,访古寻踪·南阳文化遗产保护公益团队领队乔治邦十分感慨:“这次考古发掘充分证明这是独山玉制作加工基地,而持铖重量级人物的出现,更让黄山考古取得了重大发现。这也让我们进一步遥望北边的丰山,以及更远处的杏花山南召猿人,畅想南阳白河流域的文明源头与沿袭,更觉得南阳文化不仅厚重,而且神秘。希望这里边发掘边尽快规划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实现让文物古迹‘说话’。”

古迹遗址日,与南阳古城古迹亲密接触

古迹遗址日,与南阳古城古迹亲密接触

座谈、听课、观展,尽享厚重历史人文

不仅仅是黄山遗址开放活动,昨日,正在维修中的熊家大院也对外开放,还有在市汉画馆内举行的南阳市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报告会、张衡博物馆的“海阔羊城——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图片展”、南阳唐王府博物馆(王府山)“留住乡村”发现与保护大讲堂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熊家大院位于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新店乡阡陌营村,由并列四组齐三进的院落组成,为典型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如今宅院一期维修保护项目正在进行中。看维修进度,说消防安全,走高墙深院,这片规模较大的院落敞开胸怀,迎接着前来探寻历史的人们。

卧龙岗卧龙书院内,南阳诸葛亮研究会和市博物馆举办“纪念郭沫若题额‘诸葛草庐’座谈会”,众多文化学者聚集一堂,讲题额意义、谈卧龙岗保护与宣传、说诸葛文化的弘扬。

昨天下午,南阳市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报告会在市汉画馆二楼举行,无论是市文研所专家介绍的黄山遗址考古新发现,还是市古建所专家介绍的文物古建筑保护利用情况,都激发了文保志愿者和历史爱好者极大的兴趣,大众和考古及文物古建的距离就这样一步步拉近。

“海阔羊城——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图片展”昨日在张衡博物馆开展,免费向广大观众开放。图片展由张衡博物馆、市汉画馆、广州南越王宫博物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和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举办,一块块展板图文并茂,从广州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和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沿革开始说起,从商品交流、文化交流、历史遗址等角度,讲述昔日海上丝绸之路在广州留下的岁月点滴,再现了先秦至明清时期,岭南地区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历史风貌。

南阳唐王府博物馆(王府山)“留住乡村”发现与保护大讲堂紧扣古迹遗址日主题,通过专家介绍乡村景观建设现状、文化周庄故事、文保法律法规等,拉近了公众与乡村景观遗产的距离。专家们还就民居建设、乡村景观、乡村文化、民风民俗等见仁见智,就如何振兴乡村、留住乡愁,让乡村更环保更生态更和谐更具田园风格提出真知灼见。

古迹遗址日,与南阳古城古迹亲密接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