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風投們真的沒投對公司嗎?

編者按:萊恩•薩維爾(RyanSarver)是硅谷風投公司RedpointVentures的合夥人。

有人說硅谷風險投資者迷失了。他們稱,我們對那些面向微不足道的市場或者僅僅解決部分20來歲小夥的問題的創業公司提供了過多的投資。“整個灣區似乎都只是在解決自己的問題。”《華爾街日報》的克里斯托弗•米姆斯(Christopher Mims)7月7日在一篇題為“硅谷是在投資錯誤的東西嗎?”的文章中寫道。

我認為,他的結論存在嚴重錯誤。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米姆斯稱風投的錢投向了不該投的地方,並以對專注於外賣服務或者匿名社交網絡的創業公司的投資為例來支持他的觀點。

在他看來,那些資金應該投向“能源、醫療、食品安全等領域旨在改變人類生活的研發項目,而不只是投給那些優化廣告平臺的公司”。

我想,大家都認同那些領域的研發值得投資這一點。不過,米姆斯的說法實際上就是對能源、醫療和食品安全以外領域的否認。在他看來,除了那些被認同的領域,其它領域的公司都不值得投資。

谷歌剛創建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投資該搜索引擎是愚蠢之舉,因為已經有很多搜索服務了。

該觀點根源於現在似乎微不足道的東西永遠都會微不足道的錯誤觀念。歷史可以提供反證,就來說說米姆斯口中的幾家變革性公司:谷歌、Facebook和Uber。

這些獲風投支持的公司無一例外在創立之初都被認為微不足道。谷歌剛創建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投資該搜索引擎是愚蠢之舉,因為已經有很多搜索服務了。當然,谷歌後來不僅僅發展成為了現象級的全球化企業,還成為了涉獵醫療、能源等眾多重要領域的創新者。

Facebook和Twitter在成立初期都被認為是無關緊要的社交玩具,而它們最終卻變成了舉足輕重的平臺,連接了無數人,支持言論自由,甚至成為了推翻苛政運動的一部分。Uber最初被指只是20來歲年輕人的玩意,而現在,它已經成了整個交通行業的變革者,一個月可以創造2萬個新崗位,同時也讓一些人免去了購車需要,因為它提供的搭乘服務實惠,可靠,且隨時可以獲得。WhatsApp一開始也只是又一款通訊應用,不過它讓全球各地經濟條件不佳的用戶能夠免費進行通訊。

一家又一家的公司在創辦之初被嘲諷愚蠢,或者被指只是解決了少數的富裕人群的需求。然而,時間證明,這些公司能夠不斷髮展壯大,觸及全球各地的數億乃至數十億的人,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元。

米姆斯的觀點的第二個錯誤是,風投的錢沒有投向正確的企業。他指出,37%的風投資金流向軟件公司,為1995年有數據統計以來的最高比例。他以此作為例證。這其實是一個令人困惑的觀點,因為軟件是個非常廣泛的投資類別,一個覆蓋他希望得到改善的那些領域的類別。事實上,在許多情況下,軟件恰恰就是解決米姆斯所提到的部分最令人煩惱的問題的途徑。例如,如果你想要解決我們的交通基礎設施,你可不能投資出租車公司。你需要投資的是像Uber這樣由軟件驅動的創業公司。

我們的職責就是預測未來。

2011年,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寫下名言:“軟件正在吞噬世界。”他這句話的意思是,得益於軟件驅動的突破性進展,越來越多的行業在被顛覆,在實現價值增長。如果我們認同安德森——種種證據也顯示我們應該認同他,那向軟件領域提供更多的投資就並無不妥。

說迴風投資金實際上流向哪裡的問題。根據我的同事托馬什•湯古茲(Tomasz Tunguz)最近發表的題為“最熱門的創業領域”的文章,我們確實發現資金流向了一些十分重要的領域。2009年至2013年間,早期階段投資增長最快的五個類別依序是:Android生態系統,硬件與軟件,大數據,航空航天,以及衛生與健康。

當然,我們常常會出現失誤,投資過不少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實現其潛力的創業公司。說真的,風投投資的10家公司大概有9家以失敗告終。這讓批評者有充分的證據去說我們的投資和意圖是錯誤的。但作為投資者,我們的職責就是預測未來,避免將目光侷限於眼前,試圖敘述某個簡單的電子可能會發展成下一個Twitter、Facebook、谷歌或者Uber的故事。我們的職責是,樂觀看待問題,避免輕率行事,聚焦於初創公司成為卓越企業的潛力。

我們錯過的有潛力的創業公司數量可能超過我們的期望值。但這並未意味著我們會停下物色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有望改變行業乃至人類生活的創業點子的腳步。(譯:羽騰)

Funding The Right Stuf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