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滿足享樂需求、增加財政收入,談談我國古代嗜好性作物的發展

滿足享樂需求、增加財政收入,談談我國古代嗜好性作物的發展

茶園

古代中國作為農業大國,嗜好性作物的發展歷史也伴隨著中國的作物發展一樣歷史悠久,中國的嗜好性作物和中國的其他經濟發展方式一起,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欣欣向榮的獨特經濟體系。嗜好性作物作為一種獨特的經濟作物,由於其具有獨特的特點,例如它們特有的屬性,比如嗜好性作物的經濟性、上癮性等。

這篇文章將簡單從嗜好性作物的發展入手,談一談嗜好性作物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地位,以及中國嗜好性作物所扮演的社會地位,對於古代嗜好性作物既滿足享樂需求,又增加了財政收入和社會價值做出簡單的分析。

一、何為中國古代嗜好性作物

中國嗜好性作物在中國歷史上歷史悠久,是中國農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可以簡單地把常見的嗜好性作物分為幾種,從最為常見的茶葉、菸草、檳榔到罌粟等。嗜好性作物一般指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以及上癮性等物質的作物,在這些作物經過精細的加工生產之後,我們可以得到大家耳熟能詳的商品,例如茶、香菸,以及檳榔和鴉片等等,接下來簡單地從嗜好性作物的分類和特性出發,為大家簡單介紹中國歷史上的嗜好性作物。

滿足享樂需求、增加財政收入,談談我國古代嗜好性作物的發展

檳榔

1、嗜好性作物的分類

“茶”是中國歷史上歷時最久的一類嗜好性作物,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受廣大人民喜愛的經濟作物之一,茶也就是山茶,山茶一般種植在山上,是一種多年生的綠木本類的作物,從外觀來看,山茶的葉為單葉,是一種常綠植物。山茶的新鮮的綠葉中富含有機酚以及咖啡鹼和蛋白質等有機物。

茶樹起源於中國,中國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種植茶樹的國家,也是飲用茶葉等最多的國家,現在可以記載的種植茶樹的國家,都是或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本土傳播出去的,中國的茶文化歷史甚至可以說是世界的茶歷史。根據文獻記載,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上,飲茶的歷史甚至於佔據了中國歷史的二分之一,由此可見,茶文化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中國的茶類嗜好性作物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經濟地位。

說完“茶”,接下來說一說中國歷史上的菸草,菸草是一種茄科菸草屬植物,從外觀來看,菸草的葉片比較大,莖直,從菸草的習性來看,菸草這種作物比較喜愛溫暖的環境,對於乾旱的耐受力較高。菸草不同於山茶,它的原產地是墨西哥,等到明代末,菸草才逐漸傳入我國,等到時間到了十七世紀,在我國的記載歷史上,已經有對菸草上癮的人們開始出現。提到菸草,我們就會想到和菸草其名的檳榔,檳榔是一種常綠的喬木植物,樹木高達十幾米,在檳榔果中富含檳榔鹼,在東漢時期,就有記載關於嚼食檳榔上癮的人士。

嗜好性作物不僅有以上幾種,還有具有巨大毒性的罌粟,罌粟在很長時間讓我們國人聞之色變,罌粟是一種罌粟科的草本植物,極易使人上癮,其實在中國古代很早就已經種植有罌粟,據記載,早在七世紀,中國就已經從伊朗等地傳入罌粟,然而,讓我們聞之色變的鴉片等製作工藝卻是直到十三世紀才有明確的記載。

滿足享樂需求、增加財政收入,談談我國古代嗜好性作物的發展

菸草終種植

2、嗜好性作物的享樂特性

嗜好性作物之所以被稱之為嗜好性作物,顧名思義,就是因為它們獨有的特性,如刺激性、上癮性、商品性,以及經濟性。“刺激性”是嗜好性作物的一大特有屬性,刺激性在這裡指的是在服用這種作物或者這種作物加工後的商品後,人們的大腦以及身體或出現明顯的刺激性反應,

例如,我們熟知的通過飲茶使我們精神飽滿,驅散睏意;通過嚼食檳榔,我們可以得到一種似醉未醉的感覺,更不用說服用大煙等的幻覺感。

有古籍對飲茶後的感覺進行記載,例如魏晉時期的《廣雅》中提及“赤色茶餅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其飲醒酒,令人不眠”;除此之外,還有《西溪樷語》對檳榔的刺激性的記載:“初食微覺似醉,面赤,故東坡詩云,紅潮登頻醉檳榔”。

“上癮性”是嗜好性作物的另一個重要的特點,正如上文提及的刺激性,嗜好性作物可以滿足服用他們的人的一些精神類需求,由它們加工製作而成的商品具有使人上癮的成分,經過一段時間的服用之後,有很大的可能會使服用者對其依賴。著名的詩人王安石曾經說過“茶之為民用,等於米鹽,不可一日無”。除此之外,菸草和罌粟的上癮性更為我們大家所熟知,歷史上記載的鴉片戰爭等正是由於罌粟的製成品“鴉片”對於中國古代人民毒害的歷史見證,以及從側面展示了嗜好性作物對於財政收入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我國古代的嗜好性作物的發展不僅和嗜好性作物和享樂性有關之外,還與財政收入有關,也就是嗜好性作物的商品性以及經濟性有著密切的關係。

滿足享樂需求、增加財政收入,談談我國古代嗜好性作物的發展

罌粟

二、中國古代嗜好性作物的商品經濟性

當談及商品經濟性時,嗜好性作物作為中國農作物的一種,

有著它獨特的商品經濟性,雖然嗜好性作物在消費量方面和大眾的作物還有一定不小的差距,但是由於過癮性等原因,使得嗜好性作物擁有著較為固定的、長久的消費者,這些固定的消費者甚至會對於一般農產品較為看重的價格等方面,不那麼敏感,這也使得嗜好性作物可以在價格上相比於一般的農產品而言價格較為昂貴。因此,從這些方面總的而言,我國古代的嗜好性作物具有較為可觀的商品經濟性。

1、嗜好性作物的商品化種植過程

我國古代對於嗜好性農作物的偏好也體現在對於嗜好性作物的商品化種植,商品化種植進一步促進了我國古代嗜好性作物的發展。據史料記載茶葉的種植歷史已經有兩千多年,中國最早的茶葉之鄉——武都,為茶葉的全國性流通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雖然在當時,全國性商業化種植還未形成,但是茶葉已經逐漸的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逐漸與廣大勞動人民的關係緊密。

到唐朝時期,茶的全國化的商業種植開始初露頭角,飲茶的習俗伴隨著宗教的傳播進一步蔓延至全國的各個角落,北方的飲茶習俗逐漸形成,正如書中記載,在當時,人們沉迷於宗教文化,不管是在佛教還是在道教中,飲茶都是一個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風氣,人們晚上不吃飯,便用晚上吃飯的時間來泡茶、飲茶、感受茶中的禪意。伴隨著這種原因,飲茶文化進一步流行開來,同時,伴隨著飲茶文化的流行,山茶的種植市場也進一步得以擴大

正如傅築夫先生說過:“茶是農業中首先發展起來的商品,茶的種植成為一種專門化的農業生產,茶的焙製作為一種農產品加工,是農業中惟一的一種專門化的商品生產。”

滿足享樂需求、增加財政收入,談談我國古代嗜好性作物的發展

茶道文化

2、嗜好性作物對財政收入的影響

嗜好性作物作為中國古代作物品種中的重要一類,它對於財政收入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覷的,不僅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且還帶動了相關手工業的進步與發展,而且從一些方面上而言,嗜好性作物無疑也促進了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增加了政府部門的財政收入,為我國古代經濟發展和經濟中心的轉移提供必要的基礎條件。

在世界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出,農業的發展是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的重要一步,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農業的發展和進步,然而正如中國古語所說“民以食為天”,農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被我們侷限在可以吃的食物上,甚至很多地方在重視農業發展的通水抑制商品經濟的發展,這無疑是一種惡性的相互制約的關係。

而我們這篇文章提到的嗜好性農作物恰恰突破了這種長久存在的惡性循環

,嗜好性農作物不僅作為農產品德一種,而且還擁有著商品貿易的特殊性,使得商品經濟的發展得到機會成長,進而增加了財政收入,引起一系列的良好回饋。

滿足享樂需求、增加財政收入,談談我國古代嗜好性作物的發展

三、總結

中國古代嗜好性作物作為中國古代農副產品的一類,也作為商品經濟發展的促進者,不僅滿足了人們的享樂需求,而且還增加了財政收入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著獨特的社會地位,不管從何而言,植物本身都沒有正負好壞之分,只要我們正確利用這些嗜好性作物,它們在當今時代也會展現出它們應有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安徽菸草的起源與發展》

2、《明清時期美洲農作物在中國的傳種及其影響研究》

3、《 淺論菸草綜合開發利用前景》

4、《中國茶葉市場的分銷策略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