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試過水溫後讓孩子洗澡,為啥還總叫"燙"?請勿剝奪娃的感覺能力

娟兒,你快來看看你兒子怎麼回事,洗個澡跟上個刑場一樣"


聽到婆婆的求助後,娟子放下手中的事情,到浴室裡幫助兒子洗澡。一進浴室門就聽著兒子含糊不清地說著"燙"這個字,整個人還特別防備地抱著浴室的門,生怕有人強硬把他扔到澡盆裡洗澡……

試過水溫後讓孩子洗澡,為啥還總叫

哄著孩子的娟子對婆婆說:"媽,麻煩您幫忙把澡盆裡再一些涼水吧"

婆婆有些不放心地說:"放熱水的時候我都試過水溫了,一點都不燙,要是水不熱孩子洗感冒了怎麼辦?"


娟子覺得婆婆說得也有一些道理,於是試探性地將兒子抱到澡盆裡準備洗澡,誰知孩子一接觸到水就像"炸毛的雞"一樣往外跑,嘴裡還說著"燙燙……",娟子用手去摸了摸水溫,感覺水溫正合適、並不燙呀!

試過水溫後讓孩子洗澡,為啥還總叫

當所有人都感覺洗澡水不燙,孩子卻認為"燙燙"的時候,大家都把孩子的"燙燙"歸咎於"怕水、怕洗澡"。


為了讓兒子洗澡,娟子和孩子做了一個交易,她對兒子說:"你可以在水裡玩玩具,自己決定要不要進澡盆"。聽到娟子沒有強迫的誘惑,孩子意外地站在澡盆裡用手撩著玩水裡的玩具,等到大概10分鐘之後,孩子自己坐進了澡盆開始敞開了地玩……

試過水溫後讓孩子洗澡,為啥還總叫

孩子嘴裡說著"燙",只是給"不洗澡"找藉口嗎?

錯,如果孩子說"燙"而不願意洗澡的時候,那麼水溫就是真的燙了。孩子都是天真的爛漫,他們不洗澡會直接抗拒,不可能會在接觸到水之後,再用燙來當藉口拒絕洗澡。"燙"和"涼",都是人體不由自主發出的詞,當身體因為燙或者涼感到不適的時候,他們的身體都會反射性地做出抗拒反應。

試過水溫後讓孩子洗澡,為啥還總叫

那,為什麼試過水溫後的洗澡水,孩子還總叫喚"燙燙"呢?

因為孩子的皮膚比較嬌嫩,和成年人相比,孩子對溫度會更敏感一些,孩子有時候不是不敢洗澡,而是一小子不敢接受太燙的水。另外,大人用手試過的水溫,和整個身體泡在洗澡水裡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用手試過合適的水溫,也只不過是"手溫的感覺",身體接觸到整盆水之後可是"真的燙"。

試過水溫後讓孩子洗澡,為啥還總叫

作為家長的我們,給孩子試水溫的時候的確是感覺水並不燙,那也只是我們自己的感覺並不是孩子的感覺。如果孩子連感覺的能力都要被剝奪、不被認可,孩子能不感覺到深深驚恐和絕望嗎?


剝奪、否定孩子的感覺後果有多可怕?

感覺,是一個人對事物瞭解的基礎,小寶寶時期的孩子,他們最初的感覺是吸吮、抓取,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感覺能力和方式也會提升,聽覺、嗅覺和靈敏覺,都是他們的感知基礎,只有在感覺當中來得到判定,才能擁有更多的探知能力。

試過水溫後讓孩子洗澡,為啥還總叫

如果孩子的成長之中,父母總是去否定孩子的感覺,"孩子說洗澡水燙,你用你的感覺告訴他不燙";"孩子說穿衣服穿的太多會熱,你用你的感覺告訴孩子天氣冷要多穿一些……",這些都是剝奪孩子感覺的能力,對於父母的否決孩子會感到壓抑,也會逐漸去按照父母的聲音而生活,從而形成了一個假性、沒有自我的自己,這樣的孩子獨立性會非常差,在生活中事事都喜歡依賴家長。


不想剝奪、否定孩子的感覺,父母需要怎麼做?

首先,父母需要告訴孩子:"你的感覺才是最重要的"。這句話不僅僅是父母的認可,還有對孩子的尊重。尊重孩子的感覺,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過這一點做起來非常困難。尤其是孩子的個人感覺,和大家需要的感覺發生衝突時,父母想要做到尊重就會比較困難。

試過水溫後讓孩子洗澡,為啥還總叫

想要看見孩子健康快樂、擁有健全的人格地成長,父母就儘可能地做到尊重,不要輕易地否決孩子的感覺能力。當孩子有了負面能量的時候,父母需要接納孩子的悲傷、發愁、憤怒,告訴孩子這些情緒和感覺都是人生的成長經歷。讓孩子去分析這些情緒背後的原因,在得到父母尊重的同時,也可以在分析感覺之中提升自我能力。

試過水溫後讓孩子洗澡,為啥還總叫

有些孩子從小就被父母否定感覺,長大之後很有可能會是一個麻木、沒有主見之人,因為他們的情緒會長期被壓抑,不會去關注自己真正的感覺,更不會去搭理他人的評價。不能理解別人的感覺,說明這個人也沒有被別人理解過,這樣的麻木之人又怎會幸福快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