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有人說錢存銀行是窮人邏輯,會越存越窮,你認為對嗎?為什麼?

衡量存款的收益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個是大家實際獲得的利率,比如存款10萬塊錢一年3.85%的利率,那絕對利息就是3850塊錢。

有人說錢存銀行是窮人邏輯,會越存越窮,你認為對嗎?為什麼?


還有一個衡量方式是看相對收益,所謂相對收益就是存款所獲取的利息跟物價水平相比,比如物價水平每年增幅達到5%,但是存款利率卻只有3.85%,那麼實際的存款收益就是- 1.15%,也就是說存款是虧損的。

有人說錢存銀行是窮人邏輯,會越存越窮,你認為對嗎?為什麼?


富人負債是先建立在他本身已經有錢的基礎之上,通過槓桿去投資穩定的盈利項目來實現財富的增長。而窮人如果沒有錢,沒有存款,那麼一味的只想去負債,只會越來越窮。比如說一個人,他一分存款也沒有,然後每個月只有5000元的收入,5000元全部用光,每個月還要找親戚朋友借幾千塊生活。按照這種不存錢的邏輯,他就一定會變成富人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這其中的邏輯很簡單,首先說富人,富人真的沒必要存錢,他們的錢足夠用了,有的富人的財富甚至夠我們普通人用幾輩子,他們更不必省吃儉用,那是多此一舉。但細心的人可能發現,越是富裕的人,越不會大手大腳的花錢。他們消費都是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

再說窮人,為什麼窮人必須存錢,因為你要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況,要翻身。如果作為窮人,還不想翻身,想要受一輩子窮,那就可以直接略過這些話。

一個人,有錢存入銀行,說明他覺得沒有這些錢,也不影響自己的日常生活,所以乾脆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何況,現在的中國家庭,有哪個銀行裡沒有一點存款的?要真沒有,這種日子是多麼的懸啊?

記住:千萬不要輕易相信某些站在臺上講成功學的江湖騙子的話,他們的話,就是讓你們不要存錢,把錢用來聽他們的課,這樣,你才能成為富人!

有人說錢存銀行是窮人邏輯,會越存越窮,你認為對嗎?為什麼?


存錢是窮人的邏輯說得太片面了,其實真正的解釋應該是“害怕風險,不願意嘗試風險”是窮人的思維和邏輯,這個問題不僅僅指的是存錢。所以,存錢不一定是窮人的思維,但是窮人的思維裡,可能包括存錢,因為在面對有風險的機會和無風險的存錢面前,大部分的窮人會選擇後者,而不敢嘗試前者。

越存越窮嗎?大部分情況下是的,如果你沒有其它被動收入,沒有一個年薪百萬的工作,那麼存款所獲得 收益是肯定跑不贏通脹的。也就意味著貶值的結果。

儲蓄,可以強迫這些人,去減少日常不必要的開支,比如零食、菸酒茶。

很多貧窮的人,因為沒有長期的規劃,反而更願意去購買即時讓自己滿足的東西。

沒有錢,生活非常的辛苦和壓抑,就會通過一些即時滿足來讓自己開心,然後去借小額借款維持生活,並逐漸增大債務,到更加的入不敷出。

有人說錢存銀行是窮人邏輯,會越存越窮,你認為對嗎?為什麼?


所以儲蓄,是強迫自己壓縮即時滿足的開支,建立生活正向現金流的開始。

當經濟狀況開始好轉後,可以有更多的餘力去做更多的工作,去購買更多教育的機會,才能越過越好,逐步擺脫絕對的貧困。

長期存銀行一般都是不太合適的,是會讓自己的資產貶值的。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20年前把100萬存款買成北京二環的房子,那麼2001年的時候,價格大概在5000元一平方,也就是說100萬能夠買到北京二環以內200平方的房子,大概2套100平方的房產。現在價格在10萬元一平方,大概總價值在2000萬元,也就是說增值了20倍。

有人說錢存銀行是窮人邏輯,會越存越窮,你認為對嗎?為什麼?


如果你只是存款,存了20年,那麼按照每年複利4%來算,存20年到現在,也只有219萬元,現在買北京二環房子的話,只能夠買21.9平方了。

對社會財富分配的認知偏差;多數人認為,高收入者經常通過不斷的融資和投資,往往忽略了他們財富積累的基礎是什麼;基礎當然是相對安全的投資策略和投資方案,如果沒有策略和方案,誰也不願把資金拿出來亂投資,他們更願意把資金放在銀行,等待投資機會的到來,更不用說亂融資;只是他們掌握更多的信息渠道和投資方法,獲得的投資機會也比較多,因此,他們的資金很少閒置在銀行,讓不明真相的人產生不應該把錢放在銀行這種錯誤的思維

有人說錢存銀行是窮人邏輯,會越存越窮,你認為對嗎?為什麼?


因此,如果你長期存銀行,雖然存款也在增長,但是購買力卻下降了,因此,長期存銀行是不合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