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老黨員 大奇蹟——新民社區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建設萬畝果園紀實

老黨員 大奇蹟——新民社區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建設萬畝果園紀實

沿著新機場高速公路南行3公里左右,在一片丘陵地帶上,連綿不斷的蘋果樹苗撲入眼簾,這就是永豐鎮新民社區今年種植的萬畝果園。今年年初,這裡還是一片荒地,才剛過去半年多,怎麼就會變成一大片綠油油的蘋果園呢?誰創造了這了不起的奇蹟呢?

走進蘋果園,疑問一步步得到解答。市委、市政府把昭通定為果城之際,引進龍頭高科技企業--海升集團, 進一步提升打造昭通蘋果產業。把企業引進來後,蘋果種植需要大規模的連片土地,這一艱鉅的任務落到了新民社區黨總支的肩上,面對要在短時間內流轉萬畝土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時又正值春耕農忙時節。新民社區黨總支勇敢的承擔起這一任務,積極宣傳土地流轉、規模種植的優勢,但許多群眾不理解不支持,為此新民社區黨總支想盡千方百計,特別是一群老黨員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讓這一富民利民的大項目落地生根。

老黨員 大奇蹟——新民社區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建設萬畝果園紀實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74歲的老總支書記馬光數身先士卒、率先垂範,先把自己家屬的土地流轉過來,再走村串戶,不分黑夜白天,到群眾家中宣講政策,算好土地流轉細賬,組織幹部群眾召開了100餘場院壩會、田間會、板凳會,充分發揮了“領頭雁”的示範帶動作用。81歲老黨員龔貴才本人積極支持土地流轉,但遭到了老伴和兒子的強烈反對,為了做通家人的工作,他是磨破嘴皮,從政策到講到將來的優勢,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取得家人的同意,把自家土地流轉給公司。像這樣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的老黨員還有許多,正是通過黨總支一般人的不懈努力,在短短51天的時間裡,就完成了1萬畝土地的流轉任務,遵循“凡是要求群眾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的思想,正應了習總書記所說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真正實現了“黨組織說話有人聽、黨組織做事有人跟”。

老黨員 大奇蹟——新民社區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建設萬畝果園紀實

科學種植,效益可觀。今年10月份,流轉的5000畝土地上已種滿果樹,半年時間長勢喜人,剩餘的5000畝土地正在平整,明年開始種植新樹苗。通過引進海升集團矮砧密植技術,第三、四年就可實現豐產,每畝可種植蘋果192棵,每棵僅保留40多個果子,每個售價10元,按此計算每畝土地收益在76000元以上。種洋芋和包穀每畝最多2000元,兩相比較,效益十分可觀,甚至也遠遠超出種烤煙的收入。

老黨員 大奇蹟——新民社區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建設萬畝果園紀實

解決就業,增加收入。整個蘋果產業園建成後,能解決上千人的就業,特別是解決200多貧困人口的就業,對脫貧攻堅至關重要。每人每月可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又能就近照顧家庭,可謂兩全其美。每畝土地每年平均承包費1400元,總承包收入達1400萬元,戶均土地流轉收入超過5000元以上。

老黨員 大奇蹟——新民社區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建設萬畝果園紀實

壯大經濟,回饋於民。社區籌資120萬元入股,產生紅利大部分用於社區修路鋪橋、扶貧溫暖、助學助殘等公益事業。

老黨員 大奇蹟——新民社區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建設萬畝果園紀實

新民社區黨總支堅持以黨支部建設為引領,夯實基層戰鬥堡壘,充分發揮老黨員的重要作用,在新民社區流轉土地10000畝,引進海升集團建設萬畝蘋果示範園,實現了農業產業化,壯大了集體經濟,助推了脫貧攻堅。

來源丨@昭通日報 微信(ID:hdwk2158200) 丨昭陽區太平辦 趙慶彪 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